第一百一十五章程昉授课考查,许宣释义引训斥
许宣将朱丹溪离开后的事情,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他,重新振奋精神的朱丹溪和许宣,一如往常一般,在药堂守着。
到了下午,许宣和往日一样,径直去程昉的别院学习经义,如此,许宣有过上了这种早上药堂,下午书斋的紧张学习生活,至于他的师傅王凤山,却如同许宣猜想的那般,自从那日离开,在没有任何音信,同样的,玲珑也没有在回来。这次回来的程昉,仿佛换了一个人,对于许宣的学习开始严格起来,在考察了许宣的学习进度后,程昉十分的不满意,对于许宣学过的四书,又重新讲了一遍,并时不时的考察。
而程昉这个老师,最喜欢做的,就是在每日常规的五经课程完毕之后,在复习一下前边的四书,让许宣引申出自己的观点来。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坐在树荫当中的程昉,看着郎朗背诵的许宣,满意的点了点头。
等许宣背完,程昉端起桌上的药碗,将其中的汤药一饮而尽,他回京之后,忙于应对各种势力,耗尽心力,真心痛又是发病,而且当时还是在朝堂之上,幸亏他一直记得许宣的叮嘱,身上随时装着许宣给他做的速效救心丸,他急忙含服了几粒,等太医慌慌张张赶来之后,程昉已然缓了过来,
心力交瘁的程昉,此时也心灰意冷,在朝堂上,直接向皇帝递交了辞呈,不过皇帝却是没有批复,直到程昉回到杭州,在仇王案结案时,却是一病不起,皇帝无奈,只好准了程昉几个月的病假--北宋的君王,一般对于士大夫都是极为宽容,在后世明清难以看到代职休假的情况,在宋朝并不少见,甚至已经形成了某种惯例。这换后世,就是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浪费行为,在宋朝司空见惯。
而程昉在病假准了之后,连夜从杭州来到了钱塘县,直接将他教了没有几日的学生许宣找来,在许宣的精心调养下,程昉的身体慢慢的复原了。
程昉此时,不由的感叹,自己还真是走运,看中的弟子,不但脾性和自己相投,天资也算不错,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小子同时学习医道,还能游刃有余,自己这破败的身体,在这弟子的手中,竟然也慢慢的好了起来,这让程昉觉得,自己这后半生,收取许宣为徒,是自己最为得意的事情了。
不过他对许宣越满意,平日对许宣的功课也越来越严格起来,在程昉心中,严师高徒,这是定然不破的真理,“许宣,我且问你,你可知道孟子最后这话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你觉得孟子这话又如何呢?为什么没有当时的国君采用亚圣的办法呢?”程昉看着许宣问道。
许宣头上冒出了一层冷汗,程昉这话,其实有大问题,自己要是照直说,孟子这话就是大话套话,哪纯粹找死,亚圣的话也是一个还没有考取童生的人可质疑的?可是,若是不能回答出新意来,自己这位老师恐怕是不能放过自己“学生认为,亚圣的话是对的,但是,春秋战国战争不断,没有稳定的环境,国家的君主在如何的实行王道,也是难以成功的,就如这梁惠王,早期任用庞涓,使魏国成为当时的霸主,可后来庞涓陷害孙膑,孙膑投靠齐国,两次和魏国战争之后,魏国国力衰退,一个国家的实力变化如此骤烈,百姓不能安定的生活,怎么能稳定的生产,再者,春秋之国,国家强盛,百姓需要服从兵役,随军作战,大量青壮随军,国内生产处于停滞,若是国家真的如孟子所说,采取轻徭薄赋,会导致国家资源不足,从而没有发动战争的力量,长此下去,国家必定衰落,所以,亚圣的话,在当时那种混乱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
“咄,混账,这般评论亚圣的话,你怎敢说出来?记住,此话日后万不能乱说,若是让那别有用心之人听见,日后你恐怕再无考取功名的机会”程昉冲着许宣喝道,
许宣连忙拱手认错。心中却是暗暗苦笑,这不是老师你让我说的么?说出这种话了,你有要说我乱说。
程昉见许宣认错,脸色稍霁,抬头看了看天,发现时日尚早,此时正是夕阳黄昏,柔和的夕照,让程昉觉得很舒服,他吐了一口气,对着许宣说道“今日功课到此,许宣先别走,一会你师母过来送饭,陪着为师喝两杯。”
“啊,老师,你还敢喝酒?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让你喝的么?”许宣听见程昉这么一说,顿时着急起来,冲着程昉质问道。
“嘿嘿,我以前都是不喝的,只是我一老友而来,听闻你医术了得,想要让你诊断一怪病,所以才想喝上这么一杯,你说不喝就不喝”程昉被许宣这么一说,倒是有些讪讪一笑。
这也是这一段时间来程昉和许宣的奇怪景象,在学习的时候,程昉会严厉的训斥许宣,真的是吧人骂的晕头转向,而一旦授课完毕,日常生活当中,程昉犯了什么错误,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比如饮酒吃肥肉。许宣就会抓住机会,狠狠的说自己的老师一顿,而程昉也不生气,实在不占理了,还会向许宣道歉。
这种奇怪的师徒关系,从当初许宣拜师的哪一刻,就已经存在了,一直持续了这么多年。原因就是许宣既是程昉的徒弟,更是程昉的私人大夫,尤其是第二种身份,这几年,更是随着二人紧密的关系,变得越发的重要起来,有时候,程昉的儿子来拜访父亲,看着饭桌上许宣和程昉争吵的模样,都是一脸的不可置信,这还是那个平日里教育他们,食不言寝不语的严父么?
这也是许宣刻意为之,程昉的病情,并不是旁人眼中的那么乐观,长久以来错误的治疗方案,已经拖垮了程昉的身体,久病之人,身体变差,接着朝堂上的是是非非,让程昉的性格变化很大,时而抑郁,时而暴躁,肝郁化火,则引而上行,心火亢胜,所以,许宣才要借用各种调理情绪的方法,让程昉的情绪得以释放。
不过当时的许宣尝试的方法,效果都不是很好,只是偶然的机会,在餐桌上,许宣无意中一句评论朝政的话,引起了程昉的注意,老夫子立刻将食不言这个礼仪抛在了脑后,当时就和许宣争辩起来,这时间一长,竟似成了二人的一个习惯,每次吃饭必吵,可是,就是这般,程昉的饭量明显变大,人也开心了许多,程夫人看到眼里,也知道是许宣的一种调理方式,偶尔也跟着添油加醋,倒让人有了一种家中温馨的感觉。
而程昉的儿子们,每每看到这一幕,都十分的艳羡,可是,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如此和老父说话的,依旧是常规的请安,几句固定问安的话,就此告退。倒是程昉,对待儿子们也而没有往日哪严冬也似的冷脸,变得和煦起来。这样下来,这些子孙,倒是敢壮着胆子,和程昉说上两句了。
许宣吃过饭,却是不愿在这里久留,王凤山长久不回来,他和朱丹溪二人虽然犹自撑着庆余堂,可是长久这般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二人便托了要去府城的病人,打听王凤山在府城的消息。于是乎,许宣每日的事情,除了在这书斋听课外,还要在在听课后,去附近的商人聚集的客栈打听消息,今日,便是那病人回钱塘的日子,许宣要赶过去。当下,他便起身向着老师告辞。
待他出来,径直朝着钱塘东城的清波门而去,那个去府城的病人,并不是钱塘人,他暂时居住在那家客栈,所以许宣要赶过去会和,明日,人家就要离开这里了。
(https://www.lewenvuxs.com/20/20900/38735404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