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竞选(十三)
确定中国可以保证农药供应,以及货物运输后,苏联代表们立刻开始进入技术转让的谈判。运输农药可以立刻下订单,尽快装船。中国与英法签署了了航运安全协议,并不太担心商船遭到袭击,有可能一个多月就能抵达苏联的敖德萨港口。
技术转让的时间就长的多,要商谈的内容也多了很多。并非中国把一些技术资料给苏联,苏联的国土上立刻就会出现工厂。从工业用地,到厂房建设,从原料运输到产品储存。要谈的内容很多。
基辅农业局书记柯察金很努力的想听明白,然而他的知识储备也只能让他理解到这个程度。但柯察金同志努力的态度还是引起了中方代表们的注意。
晚上休息时,中方代表团开了个会。中方代表团都感觉柯察金同志好像代表了苏联内部的一种态度,不过苏联好歹也是个工业国,大家觉得应该不会出现一个监军的角色。
冯谦见大家都很在意柯察金同志,便提出了个建议,“我们不妨请柯察金同志到港口考察,让他确定我们已经开始装船了。”
同志们觉得这建议有可取之处。任何谈判都需要人监督,技术转让谈判中与钱有关的部分,自然是由财物部门管理。与技术有关的内容则是由技术专家负责。从今天的交谈来看,柯察金并非技术专家。冯谦的建议倒是能够试探一下苏联代表团的组织模式。
官员们负责的就是处理问题,确定了目标,办法可就多的是。第二天的会议第一次休息时间,冯谦就到了苏联代表们的休息间,对代表团的负责人说道:“我们已经开始准备装船,所以想请你们派人跟着走走流程。”
“感谢中国方面,我们会立刻联系在中国的苏联商会人员。”苏联代表团的负责人很不解。
“不是通关流程,而是装卸流程。这些都是化工品,存在一个燃烧的问题。既然苏联方面这么着急,我们建议你们现在就派人跟着我们学习安全要点。避免过程中不必要的危险。这毕竟是剧毒农药。”
随着苏联翻译把冯谦的汉语翻译成俄语,旁边的苏联代表们都抬起了头。冯谦就是想起到这样的效果,他注意到柯察金代表抬起头,就继续说道:“我认为可以把这些剧毒化学品的运输看成是军火运输,最好有军队经验的人来看。”
昨天有了想法,官员们自然行动起来。很快就打听出了一些资料,譬如,基辅农业局书记柯察金是红军第一骑兵师出身。这支部队是斯大林同志最信任的部队,所以这支部队里面出来的干部都得到了斯大林同志的格外信任。
苏联代表团长没有立刻回答,他答道:“我们会讨论一下。”
到了晚上结束谈判之时,苏联代表团团长带着柯察金与另外一名叫尼古拉夫的代表见了中方谈判团团长,“我们请这两位同志和你们去跟一下运输流程。”
事情进行到这个程度,中国代表团当然不会拒绝。晚上休息前的小会上,大家对于柯察金的地位做了判断。从苏联的安排来看,柯察金在苏联代表团中的地位明显不是监军的角色。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苏联代表团也未必很喜欢柯察金。
中方成员们普遍认为,如果没出什么幺蛾子的话,谈判会在两天内敲定。以苏联代表团的反应来看,基本可以排除柯察金是监军的可能。倒不是说中国代表团认为自己能瞒天过海收买苏联谈判代表,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大家都不想再徒生烦恼。
苏联干部们的革命性那是相当的高,专业性方面马马虎虎,经常闹出不愉快的原因在于中苏两国基于对经济理解层面的大相径庭。最长出现分歧的事双方在成本讨论上分歧很大。
中国方面核算成本是企业行为,苏联则因为全国一盘棋,计算成本的时候经常把系统成本都给算上。中国眼中的企业行为,在苏联那边就成了政府行为。双方最终虽然还是能谈拢,双方也不至于无法互相理解,但是苏联只要不想买,就会给出一堆令中方很厌恶的理由。
何锐政府本就反对“爹味治理”,而苏联方面的爹味比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还浓郁许多。而且苏联方面动辄再大谈“对人民的责任和义务”,就更令中国方面感到不快。
中国方面完全承认苏联在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但是中国建设的成就也不比苏联差啊。在中国代表们看来,中国的建设成就只怕还在苏联之上,凭什么就要听着苏联代表的屁话呢!
所以能排除一些麻烦的话,中方倒也希望能够排除麻烦。大家都是人,每天工作这么多,有太多问题没能解决。哪里有心情听苏联代表站在道德高点上进行毫无价值的发言?
最后,代表团让冯谦负责带着柯察金与尼古拉夫去跟流程。冯谦虽然不想去,却也没拒绝。毕竟他在上海的原因并非是专门来参加谈判,只是因为事情紧急,把他临时拉过来办事。这件事忙完,冯谦还要继续他的调查。
第二天一早,冯谦就带上了柯察金与尼古拉夫一起前往上海码头。柯察金并不知道中国代表团的想法,他之所以参加到代表团的原因比较偶然,32年的自然灾害大大影响了乌克兰的农业产量。柯察金几乎跑遍了基辅一带的农场后,向上级提交了一份报告。很快,他就被告知去一趟莫斯科。
在莫斯科,柯察金见到了他的老领导斯大林总书记。这次会面让柯察金很激动,也有些后怕。因为斯大林总书记询问的是柯察金在报告里面关于苏联基层干部的一些描述。
“……对运用镇压手段表现得不够积极的共产党员面临着开除出党、逮捕和饥饿的威胁……上顿河区领导人沙拉波夫不仅仅根据得到的粮食的数量,而且也根据被驱逐的家庭数、搜查中被揭开的屋顶数和被推倒的炉灶数来评判全权代表或支部书记的工作……一些干部为了强迫农民交出余粮,采用了令人发指的违法行为,严刑拷打和威胁枪毙。”
柯察金最初能理解斯大林同志会感到不快,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竟然遭到了斯大林同志的批评。在当时,柯察金感受到了斯大林同志身上如同实质般存在的威压,所以浑身颤栗,额头上出了不少汗。
事后,柯察金还凭借记忆,把斯大林总书记的批评记录下来,“……我们的干部们面对着这样的两难境地:或是饿死城市,毁灭正在发展的工业化,面对军事威胁解除军队的武装和削弱国家的力量:或是牺牲农民的富足的物质生活、健康,甚至生命,而这些农民在在很多时候是贪婪、自私、愚昧和粗野的人!”
虽然当时感受到了极大压力,然而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斯大林总书记所训斥,柯察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描述的满足感。
在训斥完了柯察金之后,斯大林总书记又与政治局的基洛夫委员谈论了几句。基洛夫委员说道:“斯大林同志,我认为相当部分行政干部来说,他们受过国内战争的洗礼,除了威胁和暴力,他们不知道也不会用其他的方法来工作……”
基洛夫的话让柯察金感觉不舒服,但是他也没办法对基洛夫同志感到不满。毕竟柯察金认为这件事是因为他引发的。之后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被安排进了代表团前往中国。
此时柯察金乘坐着中国汽车,直奔上海港口之时,他忍不住回想起令他感慨的事情。也很想看看中国这个被苏联国内描述为“友好的,强大的,资本主义邻国”到底是什么模样。
上海市区之大,让基辅乃至于莫斯科都相形见绌。宽阔街道两边的楼房普遍有六七层高,柯察金在车上看了四个路口之后,才不得不承认,苏联认为的中国是一个强大国家的看法没有错。
在上海街头能够看到一些欧洲人,但是比例并不大。这座城市十分温暖,即便是在10月初,依旧很多人穿短袖。而苏联此时已经有些北方地区开始下雪了。
苏联国内有个说法,中国是个“自行车王国”,柯察金很认同这种说法。行人虽然多,但是骑自行车的人更多,街道上随处可见自行车的身影。而且街道上的汽车数量同样众多,尤其是通往港口的街道上,卡车数量甚至比汽车还多。
码头的规模之大,给柯察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等待码头安排的的时候,柯察金发现在中国码头上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悬挂美国国旗的船。他忍不住询问尼古拉夫同志有没有见到别国的船,尼古拉夫同志这才注意到那些旗帜,眺望了好一阵后,尼古拉夫有些紧张的问道:“为什么都是美国船?”
柯察金也解释不了,不过在接下来一整天走流程的时间里他只是专心观察。中国码头使用的设备之多给柯察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联的码头上更多使用的是人力,或者人力小推车。在中国的码头上,叉车、平板车则是主力。只有那些实在没办法使用机械的部分才大量使用人力。即便如此,中国的人力也更多的用在把货物搬运到传送带或者放到可供铲车运输的托盘上。有了如此之多的设备辅助,中国码头的效率比苏联高了非常多。
对于剧毒农药的运输,中国有专门的码头。这些码头上的工人都穿戴着各种防护设备,运输速度比其他码头慢很多。这让柯察金确信,中国方面所说的格外注意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说辞。便是这样,大量设备的运用同样提高了效率,柯察金认为苏联码头应该达不到这样的效率与安全度。
晚饭时候,饭菜十分丰盛。柯察金曾经听去过中国的老战友吐槽过中国人请吃的鱼,那些小鱼刺会扎到喉咙。柯察金也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却没想到这次请吃的饭里面完全没有鱼,全都是以猪肉为主的食物,其中还有一道菜是牛肉。
中国的白酒也如柯察金的老战友所说,太浓烈了。只是一杯,柯察金就觉得有些上头。借着酒劲,柯察金问出了他白天最大的疑问,“冯同志,为什么码头上都是美国船?”
冯谦没想到柯察金的观察能力这么强,他想了想才答道:“这是从美国来的运量船。”
“中国很缺粮食么?”柯察金很是疑惑。
“我们中国有6.5亿人口,对于粮食有非常大的需求量。”
回想看到的上海的繁华,柯察金更是不解,“中国没办法满足人民的粮食需求么?”
冯谦也不好确定自己该怎么回答。中国现阶段不至于到了因为缺粮而导致饥饿的局面,但是想让6.5亿人口吃饱吃好,中国现在的粮食与肉类产量可就远远不够。
直接对柯察金这么讲并没啥问题,不过冯谦觉得苏联现在遇到了灾年,并不合适讨论吃饱吃好的问题。最终他答道:“如果能让所有中国人民多吃两个馒头,进口些粮食也是应该的。”
听了这样的回答,柯察金有些莫名的感动。他所期待的就是一个能够人人都享受美好生活的共产主义世界,虽然柯察金也知道想实现共产主义并不容易,但是他觉得冯谦的话很有些革命的进步性。
又喝了一杯酒,柯察金忍不住问道:“为什么有人觉得中国并非社会主义国家?”
冯谦被这话弄的有些懵,25年宪法后,中华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都写进了宪法里,柯察金觉得中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简直是莫名其妙。
但冯谦也知道不少对中国没有认真了解的苏联干部还真的就这么看中国,而且苏联政府自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的那套经济理论来看,中国的确与苏联大大不同。
在苏联的经济看法中,只要不是国有经济或者集体经济,都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需求。
何锐政府的经济理念则是利润驱动,国家在满足社会生产以及发展需求的投入中,至少不能赔钱。而私营企业的产能在满足国家需求的时候,是可以赚钱的。
就以这次农药技术转让为例,中国的石化工业水平高过俄国,即便俄国在技术转让方面压低了一些价格,但是从中国购买原材料的价格就不可能出现中方让步的局面。而中国合成化工原材料的成本在持续降低,只要原材料价格没变,中国只会越赚越多。即便未来的原材料出于市场因素降价,整体的盈利水平也不会比现在低。
所以面对这个社会制度的问题,冯谦一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所以冯谦答道:“我认为这是两国的特色,本质上,都是发展生产力。”
也不管柯察金能否理解,冯谦又开始布菜倒酒。他今天的工作不是讨论政治,而是让谈判进行的更顺利,能够尽早完成这件未必令人喜欢的工作。
而柯察金也没有准问下去。他与充当翻译的尼古拉夫吃喝完毕后提出了一个请求,“我们能不能看看中国码头晚上怎么工作?”
与白天相比,夜晚的码头也没有休息,虽然相当一部分工作已经停下,但是以机械为主的装卸工作依旧在进行。所以码头上的人虽然少了,车辆却没减少太多。这让柯察金感觉到码头此时仿佛是一个个并不休息的钢铁怪兽组成的世界。
这样的中国竟然会粮食不足么?柯察金感觉不太可能,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国家怎么可能拥有这样强大的工业呢?
而在这些美国粮食来源的地方,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也有着关于中国粮食进口的思考。进入10月后,随着旧粮卖光,新粮食也收割入库,获得了粮食订单的美国经济在处于谷底后开始出现了反弹。这让现任总统胡佛的支持率提升了不少。原本看着几乎必胜的选举也变得有些扑朔迷离起来。
而且胡佛总统的竞选团队也开始围绕着对华出口做起了文章,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开始在美国国内的流传。由于粮食出口的操作十分成功,加上胡佛在过去二十多年中的确深得美国民众的认同,所以相当多的美国人相信,胡佛总统完全可以打开中国市场。
罗斯福不认为胡佛能够真的能打开中国的市场,他同样不相信胡佛有能力解决美国遇到的问题。所以罗斯福召集了他的竞选班子,希望能够找到应对之法。但罗斯福的竞选团队此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现任总统毕竟有巨大的宣传优势,尤其是在宣传政绩方面,现任总统可以轻松的利用国家的宣传渠道。
到底是争锋相对,还是任由胡佛总统有可能反败为胜,竞选团队有些左右为难。
在这样的沉默中,罗斯福开口说道:“我认为,有理由让美国人民了解到,现阶段的胡佛政府完全拒绝了美国人民要求联邦政府提供粮食救济的问题。”
听到罗斯福竟然要针锋相对,竞选团队都不愿表示支持。罗斯福很清楚大家的担心,他自信的答道:“我们有必要告知美国人民事实真相。现在的粮食出口,正让美国人民陷入饥饿之中。胡佛总统的决定并没有改变美国的经济现实,更没有恢复经济秩序。我的竞选并非是熬过这场经济危机,而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这才是我与胡佛总统最大的不同!”
竞选团队的负责人觉得自己不得不表态,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但是美国人民认为只要经济恢复了就行。”
罗斯福毫不动摇,他长长脸颊上的神色十分坚毅,“到底选择谁当总统,是美国人民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让美国人民知道,我们到底要做什么,为什么要选择我,而不是选择我的竞争对手。至于讲述之后会有什么结果,我们把选择权交给选民们吧。”.
(https://www.lewenvuxs.com/2823/2823612/10969799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