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根本分歧(一)
日本东京大本营在1月15日接到两份战报。
第二满蒙派遣军司令部在战报中表示,1月15日下午16点20分,日本海军陆战队乘坐小艇登陆平壤,在水门附近插上日本军旗。
日本满蒙派遣军司令部在战报中表示,1月15日下午16点,日本陆军追击撤退的东北军,进入平壤。由于日本陆军正在搜索城内残余东北军,并没来得及插旗。
这又是陆军海军对立的小表现,此时的日本大本营很清楚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破事里,两份战报全都没有公布,新闻重点放在1月16日下午,满蒙派遣军司令部与第二满蒙派遣军司令部将在平壤会面的消息上。
第二满蒙司令部的汽车抵达平壤城外,石原莞尔透过车窗观察着这座3个月前放弃的城市。少数忠于日本的朝鲜本地上层带着自己的人在城门口组织接应,这帮家伙打着标语,高呼着口号,城门口看上有点热闹非凡的意思。汽车一经过城门,街头上冷冷清清,完全看不到普通民众。一队队日军在城内布置驻地,建设电线,将平壤城满是肃杀之气。
在石原莞尔的记忆中,3个月前的平壤至少还是一座有活力的城市,街道上有许多惊慌失措的市民。现在的平壤宛如死城,石原莞尔相信,在朝鲜北部亲日的势力已经被东北军扫荡一空。
汽车停在日军驻平壤司令部门前,就见一群记者已经等在门口警戒线外。满蒙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中将,参谋长永田铁山少将迎了出来。双方互相问候,寺内寿一中将笑道:“诸位阁下,不如先让记者们拍照,好让消息尽快送回国内,让国民确信我军已经收复平壤。”
众人都没有意见,记者们连忙抓紧拍照。短暂的停顿后,五人走进司令部大门,就听后面有记者激动的说道:“司令官阁下,此次70万军的追击战,战况进展如何?”
五人径直进入司令部。满蒙派遣军作战科长冈村宁次少将以及将校都等在里面,见到铃木贯太郎中将等人进来,都鞠躬问候。
满蒙派遣军在左,第二蛮忙派遣军在右,双方在长桌两侧坐下。寺内寿一中将开口说道:“铃木阁下,后勤运输的事情就全拜托海军了。”
石原莞尔心中遗憾。就如外面记者所问,日军参与追击的部队总数的确达到了70万。然而50几万东北军面对70万日军的追击,撤退的从容不迫。东北军炸毁铁路公路,想完全恢复铁路,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当下的日军又全力追击,后勤运输极为吃紧。
铃木贯太郎海军中将礼貌的答道:“我是海军,并不懂陆战。此次登陆作战已经结束,就在昨天,我正式向大本营请求辞去第二满蒙派遣军司令的职务,并且推荐副司令宇垣中将接任,想来很快就会有消息。”
陆军众将心中大为轻松,寺内中将却表达着惋惜,仿佛他真的希望铃木海军中将继续担任满蒙第二派遣军司令官一样。
铃木海军中将也全不在意,关乎日本帝国命运的大事上,海军当然要与陆军合作。如果此次登陆战实现了所有战役目标,大获全胜,铃木海军中将为了获得更多战功,或许会考虑继续出任第二派遣军司令。
在陆军仍需苦战的当下辞去职务,铃木海军中将认为这就是善始善终。
宇垣一成陆军中将此时已经得到了大本营内有关人士的暗示,知道大本营已经基本同意了此事。既然铃木中将亲自讲出,也就没了顾虑。宇垣中将直接问道:“不知满蒙司令部对接下来的战局有何设想。”
寺内寿一中将立刻答道:“根据侦查,敌军已经在朝鲜修建了第二道防线,此时决不能给敌人从容布防的时间,此时必然是紧紧追赶,一举击破。”
说完,寺内中将心中有些遗憾。如果能取消第二满蒙派遣军司令部的编制,将其纳入满蒙派遣军司令部就好了。然而看当下的样子,宇垣中将并没有这般打算。
这倒不是不能理解。日军夺回平壤,已经是巨大的战功。铃木海军中将辞去职位,定然是要升大将的。如此一来,宇垣中将短期内晋升大将的机会就很渺茫。除非,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宇垣中将再立下功劳,才能与寺内寿一中将一起晋升大将。
这样的算计并不意味着陆军内部起了冲突,易地而处,寺内中将觉得自己也会这么做。此时的寺内寿一中将只期待能够尽快将东北军打出朝鲜去,虽然收复平壤是一件大功劳,能够短时间内平息日本年国内对陆军的不满,但陆军身上承受的压力依旧极大,只要一天没能收复朝鲜,陆军的耻辱就一天无法得到洗清。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也会存在承认日军表现已经非常出色的人。譬如,在在汉城。英国军事观察团团长詹姆斯少将听着窗外的城市因为充满人力而发出种种声音,稍微有些烦躁。但这些烦躁并没有影响他把报告书的最后部分写完。
“……日本陆军以及海军已经能够完成大兵团作战,其实力已经与欧洲一流强国差距有限。这部分差距大多源于日本与欧洲工业实力的差距。
作为日军的敌人,东北军在战争中的表现毫不逊色于日军。尤其是组织50万军队连续撤退400英里(大约640公里)的军事行动,其组织力相较日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北政府在10年内建成了指挥50万现代军队顺利撤退的指挥体系,这样的变化令人震惊与不安。根据到现在为止的战争局面判断,日军并未找出战争东北军的手段。而东北军也很可能暂时不具备充分发挥自己战斗力的最佳途径。
即便当下战争还没结束,我依旧建议,对东北战争实力有帮助的物资进行贸易控制。这样才能使得均势局面能够得到更长久的维持……”
写完报告,詹姆斯少将觉得终于完成了一件事情,心情却没有因此而轻松。远东战争表现出来的军事实力完全超出想象之外,即便英国派遣50万大军到远东,也未必能打得更好。不管英国是否承认,远东地区已经完全脱离了英国的直接控制。甚至……,英国军事力量为了能够在远东继续存在,必须竭尽所能的寻求与远东地区的力量寻求和合作与妥协才行。
这样的认知让詹姆斯少将觉得非常不开心。
不开心的并非只有詹姆斯少将,在天津,《东北日报》的天津站的主任莫杨正在召开记者招待会。
台下记者本以为会有什么大消息,全都屏息凝神的听,十几秒后就明白过来,原来《东北日报》要再刊登新闻,重申东北政府对捐款捐物的政策,并且提醒民众,任何打着东北政府旗号捐款捐物的人和组织都是骗子。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此时的再次提醒也让记者们不禁莞尔。
等莫杨宣布完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记者们纷纷提问。记者们都知道以莫杨这样的老记者出身,肯定不会吐露任何军事机密。而且莫杨本人应该也不知道那些真正的军事机密。便从其他方向旁敲侧击,想多打听出些消息。
不管他们怎么问,最终得到的消息还是官方内容。终于,有位与北洋相当亲近的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莫主任,现在日本报纸上的消息说,东北军被日军击退了一千多里,这消息的可信度有多少?”
记者中发出了一阵叹息声。这消息并非是秘密的,而是公开的。却没有其他记者敢如此‘直率’的问出来。尤其是根据东北军先公布的战报,东北军的确从平壤防线后撤了上千公里,哪怕是对东北军最有信心的记者,也只能认为‘东北军蓄势待发’,却也没办法认为这次后撤是一次胜仗。
所以记者中片刻就安静下来,大家都盯着莫杨,想看看莫杨会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莫杨神色不变,依旧从容镇定,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其实莫杨心里面是有些不快的,却不强烈。如果可以的话,莫杨是想再等一段时间再提及这些内容,既然有人这么直白的问,此时也可以回答。
整理好心情,莫杨脸上浮现出很职业化的微笑,“日本报纸是写给日本人看的,向我们求证这些消息是否可信,还不如去找日本人求证。毕竟那是日本报纸写的么。”
记者们听莫杨语气轻松这么回答,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位提问的记者神色中有些尴尬,他亲近北洋,自然不待见东北政府。此时这么问,的确有点不安好心。便是如此,记者也不是汉奸,至少他认为自己不是。自然不可能表示自己认同日本报纸的报道。
就在这尴尬之中,莫杨收起笑容,“我认为不同同仁是将东北政府与日本政府的报道比照看过。日本报纸不可能一句真话都没有,我们进行比对双方报道,就能分析出不少内容。而这些分析,自然要看各位同仁自己的看法喽。”
听到这话,记者们再次提出了请求,想听听莫杨是如何分析战报。然而莫杨怎么会上当,即便莫杨再强调自己的分析并非是东北军的作战意图,只要别人看到‘东北日报莫杨’的名字,就会觉得肯定有官方成分在里头。
面对神色急切的记者们,莫杨礼貌的答道:“诸位,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告辞了。”
莫杨害怕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战况分析上,有些人就不怕。位于长津湖防线司令部内的徐乘风、程若凡、胡秀山三人甚至为了向总司令部提交何种战况分析与行动安排专门开了会。
程若凡主动说道:“等日军赶到防线前,立足未稳的时候,我建议部队主动进攻。”
徐乘风与胡秀山用明亮的目光看向程若凡,徐乘风问道:“接下来呢?”
程若凡已经将战役整体安排全都考虑过,当即答道:“如果日军被我们击退,我军进展达到50公里,就收兵。如果在50公里内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我们就撤下来。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我们接下来都从第二道防线撤过鸭绿江,回到东北境内。”
胡秀山难得的微微点头。徐乘风没有质疑,只是提出了疑问:“这么安排的理由呢?”
面对徐乘风的追问,程若凡马上给出了回答:“我们必须掌握战役主动权。日军已经用事实证明,他们短期内有能力维持70万人在前线战斗。我军当下最需要的是时间消化吸收此次战役中学到的一切,在长津湖防线上与日军纠缠,有可能因为日军全力进攻,出现重大牺牲。为了不让这样被动的局面出现,撤回鸭绿江防线是最好的选择。”
徐乘风继续询问:“报告写好了么?”
程若凡摇摇头,“我想亲自回沈阳向主席汇报。”
“哈哈!”徐乘风笑了,“我是司令,去也是我去。若凡,你心里面有太多感悟,想找主席全面交流。我也想。”
见心思被徐乘风戳穿,程若凡却不退却,“我是参谋长,计划肯定是我定的。要让我去做报告。”
见徐乘风与程若凡为此事争抢起来,平日里少言寡语的胡秀山开口了,“何不请主席前来视察前线?”
徐乘风与程若凡都是一愣,看向胡秀山,就见胡秀山此时已经端起茶杯,慢慢的喝起茶。仿佛他刚才什么都没说一样。徐乘风与程若凡对视一眼,走到各自行军桌旁边,同时开始写起了报告。
何锐同意了徐乘风与程若凡的计划,却拒绝到前线视察。并非何锐不想与徐乘风等人深入交流,而是何锐认为年轻军人们更需要实践来验证他们的收获。
光是三人能够以‘掌握主动性’为出发点,做出撤回鸭绿江防线的决定,就证明这三人已经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对于指挥官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格局。
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七十余战每战必胜,垓下一败全盘皆输。而刘邦面对项羽,每战必败,却通过决战彻底奠定胜局。
从战略角度看,楚霸王项羽已经处于政治以及战略上的失败,项羽尝试通过一次次战术胜利来扭转战略失败带来的劣势。即便项羽武功盖世,拥有极高的战术水平,最终还是大败,乌江自刎。
何锐坚信,东北政府有政治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充分活力,以及战略上的主动性。日本只会被不断削弱。所以徐乘风等人便是现在直接回到鸭绿江防线,何锐也不会认为他们的选择有什么问题。
至于打一次反击,这是战术行动。战略因为正确而胜利,战术因为胜利而正确。何锐觉得这次战术反击应该赢面很大,却也仅此而已。具体会发生什么,何锐不是算命先生铁口直断,所以只能看结果了。
但是这仅仅是一次战术行动,即便失败了,也不会对战略优势造成什么影响。此时,何锐宁肯让年轻的前线指挥官们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说个晦气话,即便是战败了,这对于部队的成长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而何锐此时还有件事,美国大使前来的时候,向何锐提出了继续扩大贸易的看法。此时美国商人带着美国大使的介绍信前来,双方在购买美国铜矿的事情上正在协商。智利铜矿现在控制在英国人手中,现阶段并非是东北军可以稳定依靠的铜矿来源。
与之相比,美国铜矿倒是非常稳定的来源。铜不仅是战争物资,对于工业生产同样重要。此时也的确得留在沈阳随时盯着此事。
(https://www.lewenvuxs.com/2823/2823612/11078366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