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八节 嘉庆的两手抓
得知昆仑奴国虚弱,德楞泰评价,尚不如黑龙江赫哲诸部,且国土肥沃,这让嘉庆一时难以决断。
灭亡浩罕汗国,让嘉庆打开了西迁的道路,如果大周逼迫,且战之不利的情况下,他们还有西迁到浩罕土地上的退路。现在昆仑奴国的情况,也很吸引嘉庆,去了昆仑奴国就不用担忧大周的威胁了,那真是天高皇帝远,存续社稷宗庙易如反掌,可却失去了恢复旧山河的希望。
一时难以决断,加上大周给的时间是五年,这才第二年,他的时间绰绰有余,不用急于一时,于是嘉庆决定两手准备,一边继续派人去昆仑奴国开辟基业,一边继续在伊犁励精图治。
这就是嘉庆,有能力,却没决断。是长期在乾隆阴影下养成的小心翼翼,过于谨慎的性格,后世评价嘉庆是一个“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
如果他决定留在中亚继续发展,甚至将来反攻中原,那么他就不能往昆仑奴国派遣太多力量,即便是出于麻痹大周的考虑,也只能尽量减少投入昆仑奴国的资源,而大力发展在中亚的实力。如果他决定远迁昆仑奴国,那就要孤注一掷,全力以赴开辟昆仑奴国基业,不要把力量浪费在中亚方向。
可嘉庆偏偏一边去开拓昆仑奴国,一边还要继续经营伊犁和安集延。
所以他一边按照德楞泰的要求,迅速召集那些去了昆仑奴国的八旗子弟家眷,这需要联系大周,因为许多人的家眷都遗失在北京了,大周曾经承诺,只要他们家人同意,不会扣留她们。
一边继续扩大规模,他打算今年一次派过去四万人,八旗各取五千人。其中男女各半,老幼又占一半,带去的不仅是軍队,还有家庭。并且派一些文官和工匠前去建设。
一边继续在伊犁推行八旗制度,看到八旗制度在中亚竟然拥有极强的效果后,嘉庆顿时觉得老祖宗的制度果然是好制度,其实这种经济落后,社会关系简单的地区确实比较适合八旗这种兵民合一的简单管理方法,结果让已经半只脚踏入棺材板的八旗制度,竟然焕发了新的生机。
参照到回部的管理经验,在浩罕汗国也推行这种制度,将浩罕汗国的牧民们统统划定盟旗牧区,严禁跨界游牧,派都统、将军管理牧民,抽调青壮组建浩罕八旗。
在伊犁境内也彻底推行八旗化,对一直忠于大清的土尔扈特等蒙古部,进行盟旗编制,开始削减当地王公的权力,由朝廷派遣官员直接管理。尽管引来了不满,可现在大清有中兴迹象,不满无法扭转大势。
连在伊犁屯田的那些陕甘乡勇,也编定八旗,宣称把所有民人抬旗,大批乡勇竟然颇为感恩,真的是在满清制度下奴化的太久了,跟他们国内的乡亲在思想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些乡勇,跟其他从各个地方跟随嘉庆逃到伊犁的绿营一起,抬为汉八旗,设置都统管理。
至此,整个伊犁地区完成了八旗制度化,总共分为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回部八旗和浩罕八旗五种,从此不分民人旗人,嘉庆治下,都是旗人。
连官府机构都八旗化,没有了民人,就不需要汉人的官府管理,所有文官都编入八旗,充任各级旗官,上到都统,下到佐领,都需要忠心官员的管理。这些人能跟着嘉庆到伊犁,尽管后期有些行为乖张,可毕竟忠心,嘉庆念旧情,当然不能不给他们一个前程。
只是过去纯粹的文官,现在成了旗人官职,不但要负责发展生产,还要负责带兵打仗,只要是自己下辖的人丁,几乎什么都要管,户口、田宅、兵籍、诉讼都是一个人管理。这等于一官多用,这也是八旗这种制度之所以在简单社会里更有效的原因,因为他减少了管理层级。
这样的好处,是让管理大大加强,所有丁口都有了当兵的义务,户籍登记也更严格,嘉庆此时才知道,原来他统治下的人口这么少,却又显得不弱,整个伊犁只有一百多万人口,由于大量人口属于败逃的军人,所以男丁远多于其他人口,一百多万人口中,竟然有青壮丁口四十万,比他祖宗当年入关前的丁口还多。
原本的屯田现在也分给了汉八旗人,成为他们的庄田,让他们按亩纳粮,这更让那些从陕甘跟嘉庆来的贫苦乡勇感恩,他们终于有自己的土地了。有了地,也有房子,就差个媳妇了。
正好连续征服回部和浩罕汗国,带来大量丁壮死亡,汉人女子没法从关内引入,这些守寡的,嫁不出去的回部女子、浩罕女子,正好拿来安人心。于是嘉庆下令征集回部、浩罕无人依靠的女子然后分给单身旗丁为妻。这种有组织的征集妇女,然后下发到各旗官员手中统一分配的方式,效率极高,几个月间,基本上所有光棍就脱单了,他们就更是对嘉庆感恩戴德了。
此时八旗制度在生产方面的效率也体现了出来,在复杂社会中,八旗制度是一种束缚,可是在简单的伊犁地区,就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现在不止汉八旗在开荒,其他八旗也纷纷领牌去开荒种地,当然也有继续划定草场放牧的,总之在简单的农牧业社会中,八旗制度让生产规范了,生产力大大提升。
手工生产上,一直就是短板,嘉庆下令把各旗中有手艺的工匠都集中起来,通过办理大量官办作坊的方式,生产布匹、加工皮革、开山挖矿、打造武器,官方能够提供的资源,永远不是个人能够提供的,短时间内大量作坊集中开办,手工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有些优势产品不但能满足本地需求,甚至可以大量向外出售。这些作坊都归内务府统一管理,剩余产品也都由内务府联系对外销售。此时嘉庆对贸易也很重视,因为他不再富有四海,什么都不缺了。而是什么都缺,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对贸易的刚性需求,此时扭转了嘉庆的思维方式。
用皮革制品跟俄罗斯交换毛呢,铁器,用粮食、盐巴跟布哈拉汗国交换棉花、牲畜,甚至招引晋商到伊犁贸易,除了引进一些书籍、日用品满足自用之外,还用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和药品,进行转口贸易获利。
嘉庆实行的这一套奴隶制晚期制度,在中亚地区的成功,让周琅惊掉了下巴,通过跟随晋商前往贸易的采风谍报探听回来的消息,周琅发现当地秩序迅速稳定,而且民怨甚少,这让一项崇尚商业自由竞争法则的周琅,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但要周琅模仿这一套制度,那显然不可能。不过嘉庆对中亚的有效治理,这个经验值得吸取,将来大周进入这一区域,也许能够借用。不过中国的社会关系远比中亚要复杂的多,全部用行政来进行管理的话,恐怕会出很大的问题,这是历史证明了的。
况且周琅现在恢复和打造的管理方式,还没遇到太大的弊病,也不需要大的改变,小的调整革新却是必须的。
目前在中国实行的管理方式,基本上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王辅茞领导的民政板块,王辅茞作为丞相,下面采用传统的六部制度。但在工商业板块,则由周琅这个皇帝亲自管理,这也是有成例的,满清的内务府就管着全国的海关关税征收,开矿等厚利部门。
由于有满清的前例,两个板块结合的很好,双方都没有干涉对方。
可是周琅一直有全面改革征服的打算,王辅茞的个人意愿并不重要,只要周琅觉得时机合适,他会强力推行下去。只是一直缺乏进行改革的人才和知识储备,他通过学校培养出来的懂得财务会计等现代知识的人才始终不足,填充日益扩大的工商业机构都一直紧缺,更不用说去改革传统机构了。
反正传统机构的作用也就是维持稳定,周琅对他们的期望值不高,这套制度在维持稳定方面,又出奇的有效,在中国用了上千年,也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
所以周琅短时间内还是不会动这套制度,可在一些关乎未来的领域内,改革是必须的,工商业管理方法经过不断的摸索,现在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可是在更深层面还有缺憾,人才水平一直是阻碍深层改革的大问题,现在随着法国科学团队的到来,条件基本具备了,于是周琅再次开始进行制度创建,而这一次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传统机构的边缘领域。
这一次周琅要对传统的冷衙门工部,进行一次现代制度改革常识,无论成败,都对将来其他部门的改革将具有借鉴和探索意义。
(https://www.lewenvuxs.com/2997/2997386/41102194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