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节 宰相找事
明白这个道理后,作为君王,往往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充分尊重那些旧传统,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转变,一个是彻底的打碎那些旧的东西,在废墟上重建一个新的世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朱敬伦选择前者,他之前也是一直采取保守方式,以温和的手段在改变这个国家,尽量不去触碰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而是在这个传统许可的范围之内,不断的装入新的东西。如同在一个看似老旧但还很坚固的老水缸之中,不断的装入新鲜的活水,总有一天水缸里的水都换了一遍,至于装水的水缸是不是旧的,其实就不重要了。
所谓渐进式的革新和推倒式的革命,差别也就在这里,区别在于是用旧瓶装新酒还是用新瓶装旧酒罢了。
陈芝廷绝对是一个旧时代的代表,他是官宦人家,哥哥当过满清的高官,家族是当地的望族,自己也中过满清的举人,文化上他旧学水平不低,背景上他旧时代印迹清晰,推动这样的人进入新时代当然不容易,可换句话说,只要这种人都能够进入新时代,整个国家也就进入了新时代,因此陈芝廷绝对有一种象征意义,同时他的身份,也能得到旧势力的支持,有他在尚书令的位置上,旧势力就会安心。
朱敬伦已经将陈芝廷推到了一个相当前卫的地步,他安排陈芝廷去周游列国,从打造新安根基开始,就将陈芝廷带在身边,言传身教的给陈芝廷讲解各种现代的执政理念,到现在为止,陈芝廷早就不反对各种新式的东西了,比如新式的税收制度,财政制度等。
但陈芝廷自己知道,他的内心还没有改变,这么多年过去,尤其是随着大明军队攻占过北京之后,他早就对北亰那个王朝没有什么忠诚的感情了,但是每每摸到自己的发根,他还是会为剪掉了辫子而感到不舒服。
这是习惯问题,他不习惯这些东西,他连辫子都不习惯,更不用说习惯那些新式的规章制度,那些建立在数学逻辑上的精细化管理,那些尽可能摒弃人为因素的严密程序,他也只是不反对而已,就好像理性上他知道剪辫子是对的,但身体上就是不习惯一样。
他这种生在旧时代,活在新时代的人,注定是矛盾的,焦虑的,不适应的。
但更让他恐慌的是,他还位居高位,而他所在高位,却跟之前同样位置的人都不一样,他在史书中找不到任何参考,因为即便是古代的权臣,好像也没有他现在的权力来得大,他几乎可以主持这个国家的一切事物,除了军权之外。
秦始皇时代的宰相修建了长城,隋炀帝时代的丞相修建了大运河,但是陈芝廷很清楚,修长城和建运河这种重大的事情,当时的皇帝绝对知道,甚至是亲手去抓,至少也是在丞相级别的官员跟皇帝商量,甚至是请示得到同意之后才会进行。
可陈芝廷发现,朱皇帝真的是完全放手,他陈芝廷现在即便是要在大明的国土上修建一道长城,他也不需要跟皇帝商量,他的笔只要落下,就有无数人为此操劳,为此他感觉到这支笔格外的沉重,重的他都要举不起来。
这还是不习惯,不习惯皇权放弃独断专行的权力,让相权自由发挥。
他不习惯,潜意识也好,有意识也罢,他总想着给皇帝找点事做。
可是他发现上书已经不管用了,皇帝说了不管事那真的是不管事,不管多大的事情,过去他认为自己决定不了递给皇帝,皇帝都会御批下来,可现在交给皇帝的,要么被皇帝原封不动的打回来,要么封皮上写上“着尚书令酌情办理”几个字,似乎连封面都没翻开过。
上书不管用,陈芝廷必须当面请示,好在皇帝躲进了皇宫,没有也不敢真的不跟任何人见面,至少他们这些大臣们,只要有合理的理由,皇帝还是会见的。
而当面请示,就必须找到真正的自己难以决断的难题,否则找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会让皇帝看轻了自己。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作为宰相,他每天都会遇到太多的难事了。
所以这些天隔三差五的,陈芝廷就跑去向皇帝请示,尽管大多数时候皇帝都会说让尚书省公议决断之类的敷衍之辞,但只要能见到皇帝,陈芝廷就心安了,因为他传达到了他的意思。
最近这几天陈芝廷跑得格外殷勤了,过去是三天五天,这几天是没两天就来一次。
朱敬伦认真的听着陈芝廷的汇报,好像这两天的麻烦事格外多。
“兵工厂发来消息说,在越南国的广宁发现了大煤矿,在太原发现了大铁矿。微臣派人去跟越南国交涉希望能开挖矿产,可越南国说不能妄动地脉,不与允准。”
派兵工厂的地质专家去越南找矿是早几个月之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还没跟英国开始谈判,但是主要的内容已经私下议定。朱敬伦知道,一旦放开英国钢铁进口,兵工厂的炼钢产品基本上就没什么市场了。
兵工厂炼钢的成本就要100两银子一吨,而英国人出口到中国的钢材,只要80两银子一吨,就这他们还有钱赚,英国国内的优质钢材成本不超过50两一吨,加上运费30两,在80两的价格上,英国可以随便出口。
朱敬伦不担心廉价钢材进口导致的贸易不平衡,他担心的是由于英国钢材的冲击,会导致大明失去钢铁冶炼的能力。兵工厂还可以大肆补贴维持,可是民间的铁工场却绝对要倒闭了,数以万计的佛山铁厂关门,影响的不仅仅是几万人的生计,而是一种技艺。
所以他派工程师去越南找矿,他是记得越南北方既有煤炭也有钢铁的,兵工厂中的冶炼专家中,很多都懂矿产,这时代矿产跟冶炼很多都是一门课,他们用了几个月就找到了几个大矿。
之所以选择越南,而不是去东北找铁矿,去山西找煤矿,是因为即便找到了,也未必能改善大明产业的弱势,因为距离太远。而越南则不一样,鸿基煤矿就在海边,修建一个码头就能运输。太原省的铁矿,也可以通过水路,走红河航道运输,在价格上应该足够低廉。
到时候这些低廉的原材料进入大明,兵工厂再向手工作坊推广炼钢技术,不但能够有效的扭转英国钢铁的冲击,还能够大范围推广开现代炼钢技术。
现在矿是找到了,但越南人却不让开采,朱敬伦叹口气,这个国家如果不是被法国侵略,当真是跟清政府一样,不挨揍就不知道改变。
越南跟朝鲜一样,紧靠中国,他们始终被中原王朝看作是一等番国,按照历史,他们甚至比朝鲜跟中原王朝还要亲密,朝鲜毕竟在大多数历史上是独立自主的,而越南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其实是被中原王朝直接统治的,知道宋代之后才开始长时间的独立。
从文化上看,越南被中原化的程度,一点也不输给朝鲜。越南的文字是汉字书写的,越南的服饰是借鉴中国的,跟中国一样,也是以左祍为原则,把右祍的服饰看作蛮夷。
可因为跟朝鲜不一样的历史,主要是长久以来被中原王朝直接统治的历史,让越南人在面对中国朝代的时候,总有一种恐惧感,有一种受害者心理,他们跟朝鲜不同,他们潜意识中将中原大国看作威胁,看作侵略者。
正是这种奇怪的心态,当朱敬伦在北京登基的时候,越南都没派使节庆贺,只是在朱敬伦回到广州之后,他们才秘密派人来表示恭贺,愿意跟大明和平共处,但决口不提臣服之类的话题,有意识的规避了宗藩体系。
关于这次采矿,其实朱敬伦一直都很友好,派人去面见越南国王,跟他解释大明需要这些资源,同样告诉他们,越南通过出口这些矿产,能够得到大量的好处。可是历史上,对中原王朝的抗拒,让他们很难接受大明向越南伸出的任何步伐,说不好听一点,他们宁可接受洋人在他们国内的开采,恐怕都难以接受大明去越南开矿。
“派人把当地的地先买下来。我们的商人去越南买地,他们应该不会拒绝吧。”
朱敬伦询问道。
陈芝廷点点头,越南对中原王朝的一举一动都盯得很紧,但只局限在官方层面,民间的交往是极为密切的,中国人在越南买地,越南官府根本就不关心,说不好听点,在边境地区,两国居民的分界在这个时代是很模糊的,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国人。
“那就买下地,然后开矿,只做不说,看看越南官府的反应。只要事情做成了,到时候官司就好打了。交给商人去做更合适,到时候我们官方出面,就打着维护大明百姓的大旗,不怕越南国不从。”
陈芝廷皱着眉点了点头,他觉得这种方式,跟洋人没什么不同,一个读书人真的很难接受,太野蛮了,人家不同意,咱就不开了呗,还强迫去人家的地方开矿,官府还要给无良商人在后面张目,这真的是夷人作风啊。
“你还有很多事吧,都说说吧。”
朱敬伦催问道。
陈芝廷心中有一丝感触,甚至略带喜悦,因为今天是这些天来,朱敬伦第一次明确指示他该如何做,之前都是让他决定,或者让尚书省公议,从来不肯明确指示。
现在不但明确指示处理越南问题,而且还主动询问他其他国事,如果以后都能这样的话,陈芝廷觉得,就等于皇帝重新出来理政了。
于是他一股脑的将其他事情都抛了出来。
“广九铁路的地有几块实在是收不上来,当地乡绅无论如何不肯卖,其中有两块是经过人家祠堂,剩下几块多是经过坟地,还有几个要冲了寺庙的。”
“太平天国那边要联合我们北伐,说只要我们能再打下北亰,他们愿意将江西之地让与我国。”
“英国和美国公使都希望在我国开辟茶园,已经多次纠缠,不肯罢休。林肯总统甚至写了国书过来,言对我国有百利。”
“俄国公使催促修铁路事宜——”
说道这里,朱敬伦突然打断陈芝廷。
叹道:“陈大人,你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想说你这个宰相做不了主吗,不就是想证明我这个皇帝不能出国吗。”
(https://www.lewenvuxs.com/2997/2997414/35278962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