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节 赫德的图谋
方山很快将自己这几年收集的赫德的罪证罗列出来。
赫德的公局扩大方案,从几年前战争结束后就开始搞,理由是顺应民间的呼声,弥合社会矛盾。
方山说,赫德这几年跟许许多多地方上的头面人物,公局中的局董进行了勾连,尤其是北方失去了权力的那些公局局董们,更是赫德拉拢的重点,给这些局董许了很多承诺。
方山认为,赫德别有用心。
朱敬伦很明白赫德的想法:“他不过就是像限制我的权力罢了。”
朱敬伦认为,这几年赫德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被架空,尤其是对美战争的时候,他这个首相几乎沦为木偶。这两年地位不但没有改变,甚至更不如从前。大明跟英国关系紧张,民间就苛责赫德这个英国人,连赫德是间谍的声音都出现了。赫德认为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皇帝权力太大了。
方山叹道:“怕不只如此。他方案中可是让公局委任地方官吏的,这是要另立官府!”
朱敬伦笑了笑:“没有那么严重。”
在赫德的方案中,扩大了公局的权力,之前的公局,其实就是官府的一个橡皮图章,公局的局董甚至都要得到地方官给的局戳才能办公,办公也没什么实际内容,无非是传达一下官府的指示,帮助官府宣传政策,用他们的影响力推进一些乡村政策的落实罢了。
现在根据赫德的方案,赫德不但将地方政府征收临时性的捐税的权力,交给公局审核,而且还授予公局委任监镇这样的乡村小官的权力。
监镇这样的官职,类似于镇长;是前些年政府政资机构调整时候新设立的官职,六部将各大开放口岸收归六部直辖,是为了促进新的商业城市的发展,这些口岸俗称埠头,六部委派的官员称之为监埠。同时也对乡村形成进行了调整,带有商业性质的各种市镇,过去的各种“都”级建制,统统改称为镇,以佛山镇为蓝本,试图推动乡村城镇的发展,设立监镇一职,与口岸商埠的监埠对应。
口岸城市归六部直辖,这些镇级乡村小城,则归各地方直辖,小的归县衙直辖,较大的市镇可以归府衙直辖,更大的如佛山镇这样的巨镇,则归省府直辖。
现在赫德不过是将这些县级直辖的小镇,委派官员的权力交给了公局而已,算是地方权力下放,朱敬伦认为不是什么大事,算是政治改革的一种尝试,而且依然带有传统的王权不下乡的惯例,再坏也不可能坏到不能收拾。
方山还是担忧:“他还要在各府建公局,将来肯定还要往省里,往朝廷派局董。现在让公局管县令,将来就会管知府,最后岂不是要管上朝廷了。自古哪里有民管官的道理,他这是要用洋人那一套以夷变夏啊!”
朱敬伦疑惑,方山不是保守派,也不是新派,老实说他没有任何派别,他唯一的目的就是荣华富贵,所以以前是皇帝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这次竟然站出来反对赫德,恐怕别有用心的是他才对。
不过朱敬伦不打算深究,方山这种地位的官员,哪个背后不是站着一群势力集团,有自己的利益很正常。
“你言重了,不过是让每个县公局往府里派员,小县一人,大县也不能超过三人。能出什么大事。何况普通局董只有品级是没有俸禄的,一个县、一个府也就只有一个局总是领俸禄,负责主持会议,还能折腾出花来?”
方山担忧道:“可以后官员都归公局委派了,科举还要不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以后官员都让人公局委派,如何选贤与能?”
方山的几个儿子都算整齐,大儿子方乾自幼受到严苛的教育,年纪轻轻就靠上了科举,一步步从县级爬上了六部高位,在官学里学的是农学,现在主管桑蚕;二儿子方坤虽然没有考上科举,但也学的农学,在越南包了十万亩荒地,开辟成了大的水稻农场;三儿子方纶年少成名,精通多门外语,且精通传统学问,按方山的说法就是学贯中西,满腹经纶,其实是跟他爹一样,满肚子阴谋诡计,在洋务司任职,已经成了驻法大使。
朱敬伦不由的想,是不是方山因为自己家族的情况,所以对科举十分拥护,才反对公局委任官吏呢?
方山考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如何将公务员体系跟行政官员体系相融合,向来都是一个问题。美国战争前才完成了文官改革,学习英国进行公务员考试选拔公务员,在之前各级官员都是由当选官员分派,往往任命的就是一群自己的亲信,或者在自己选举期间出过力,捐过钱的富豪,或者是自己党派成员。历史上称之为赢者通吃的政党分赃机制,带来了巨大的腐敗问题。
但赫德方案中,显然是考虑过这种问题的,英国完成公务员该给已经四十年了,形成了良好的结合体系,赫德借鉴了很多方法。公局委派的官员,也只不过是主官,公务员的升迁依然有固有的一套程序,即便是这些新官上任,也必须按照程序提拔或免职官员,不可能做到随心所欲。
朱敬伦认为方山恐怕是过于紧张了。
“不管他什么图谋,让他试一试吧。现在约束的还不是朝廷的权力,只是地方政府的权力罢了。这样一步步来,出不了大事。看看效果如何,效果不好还可以改,效果好的话,在推广不迟。”
朱敬伦都这么说了,方山也就没什么反驳的了。
其实俩人都想错了一些,赫德确实有私心,他确实想通过建立一套英国式的议会制度,限制皇权。但目前第一步还到不了那种程度,赫德也不敢贸然提升公局地位到能够限制皇权的程度,那样不但不可能通过,未来的风险也太大。赫德现在给公局一部分权力,其实是有一些拉拢地方精英阶层的目的。他的地位非常不稳,大明跟英国关系持续下滑,民间反对他的声浪就越来越大。通过赋予地方公局一定的政治权力,可以拉拢这些地方精英阶层。
赫德又不完全是出于私心,作为一个英国人,他天然认为议会民主制度,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既不会像法国那样的共和政治混乱不堪,极不稳定,又不会像德国、俄国这样的专制制度,腐朽透顶,矛盾丛生。
所以通过逐步引入英式议会,会很好的改善中国的政治,对中国有好处,对他本人有好处,甚至对英国也有好处,因为一旦建立议会,政府决策就不那么严重依赖皇帝个人的态度,中国政府的许多政策也会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可以预测,不会像现在这样,皇帝想要干什么,都得你去猜,而且皇帝想干的话,真的什么事都能干成,比如发动战争。
但赫德自己都有顾虑,通过议会来限制皇权,本质上是限制的政府公权力,要达到限制皇帝那一层级,首先要限制文官政府和官僚集团的权力,他这个首相的权力,肯定要在皇帝之前就受到限制。
不过赫德还是选择了推动公局扩大的方案,因为这是除了战争之外,能让他进入历史,并且在当代就能得到西方赞扬的不多的方法之一,将西方文明带给其他地区的国家,始终是有浓厚传教文化的西方列强非常支持的,尤其是西方精英推崇的。
他赫德如果能做到让中国变为一个宪政议会制政府,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将前所为的提高。
赫德退出的公局扩大法案在朱敬伦的支持下,10月份就通过了,乡村自治性质的公局,有史以来第一次,从政府手里得到了权力,顿时公局的局董就变成了一种热门职务。而赫德方案中,也对公局局董的选拔制定了标准程序,必须是区域中所有成年男人推选,采用一人一票,基本上照搬了英国的地方议会制度。
公局权力扩大的影响暂时还看不到。
国外很快就发生了一些情况,日本和德俄两国,在朝鲜的矛盾集中爆发,日本人派军舰在釜山外海游弋威胁。
事情是从去年开始的。
去年年初,在德俄进入朝鲜的压力下,日本加快了让朝鲜变成一个“独立”国的行动,先是推动朝鲜王国改名为大韩帝国。
对于这个独立于中国的大韩帝国名号,朝鲜君臣还是很高兴的,似乎这一改名字,他们就真的成为一个大帝国了。
但日本一力支持朝鲜成为一个帝国,并没有借此拉近跟朝鲜的关系,新成立的大韩帝国,依然在德俄日三方周旋,甚至跟大明也加强了联系。
大韩帝国成立典礼上,德俄和中国都派去了特使祝贺。但是之后,德国和俄国,同时扩大了在朝鲜的权力,绕过大韩帝国的朝议,大韩帝国皇帝批准了俄国和德国在朝鲜半岛修建铁路的权力。
俄国获得了一条从海参崴延伸铁路进入朝鲜的平壤和汉城的权力,将海参崴从高纬度地区,向南渗透到了温暖的渤海海域,除了葫芦岛之外,拥抱了条件更好的大浦和仁川这样的不冻港。德国则获得了修建釜山经过汉城、平壤到中国东北边境的铁路。
两国获得在朝鲜半岛徐建铁路的权力,让日本极为不满,斥责朝鲜的大韩皇帝,要他收回成命,但一心打算以夷制夷的朝鲜君臣,根本不顾日本的反对,反而借助的饿的力量,让日本很被动。最后恼羞成怒,仗着自己海军强大,在仁川港外巡航威示!
朝鲜半岛的局势,因为极大列强的利益之争,渐渐呈白热状态,似乎随时都可能爆发战争一样。
(https://www.lewenvuxs.com/2997/2997419/37100504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