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节 大明的应对
“陛下,从柏林来的消息,德国拒绝了俄国提出《再保险条约》延续六年的要求,德俄同盟破裂了!”
徐荣村将这个消息当作最大的喜讯直接汇报给朱敬伦。
“你觉得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
朱敬伦摇摇头,似乎对这个消息并不在意。
徐荣村很奇怪:“德国今后就不会在支持德国了,我们一旦跟俄国开战,成算更大!”
朱敬伦叹道:“你觉得以前我们跟俄国开战,德国会帮忙吗?”
徐荣村摇头:“三皇同盟和再保险条约,内容复杂,而且矛盾,但主要是针对法国的,而不是针对我大明的。所以实质性援助应该不会有,可经济上的援助恐怕会有。另外在外交上,德国也会支持俄国的。”
朱敬伦摆手:“老俾斯麦的同盟体系确实复杂了一些。规定相关一方与第三国处于战争状态,另一方善意中立;如果对奥战争或对法战争系由缔约国一方对这两国中的一国发动进攻造成,则不受该条约限制。这一规定实际上是不允许德国进攻法国和俄国进攻奥匈。只有法国进攻德国和奥匈进攻俄国时,中立才适用于缔约国。我敢保证,一旦我们跟俄国开战,俾斯麦那个老小子绝对是嘴上喊得最欢,然后把所有的外交资源用来调节,让我们都的靠德国,让柏林继续成为世界的中心。他是不会希望他们打起来的,只有矛盾长期化,俄国的力量才会被长期牵制在东方。他跟俄国同盟,并不是为了得到俄国的什么利益,只不过是不想让俄国跟法国结盟而已。他寻求的,不是俄国不想打德国,而是要俄国不能打德国,没有力量打德国,也没有机会打德国。”
徐荣村点头:“多狡猾的政策啊。可惜德国人不要了。”
朱敬伦叹道:“现在德国执政的是一群麻烦的家伙,而且这群家伙还胆大妄为,世界都麻烦了。”
徐荣村笑道:“总之不是我们的麻烦。”
朱敬伦道:“未必。”
徐荣村道:“不知道陛下有什么指示?”
赫德当了尚书令之后,洋务司越来越倾向于直接找朱敬伦请示意见,显然他们对这个首相是不信任的,尤其是在与洋人交往过程中,他们不太信任赫德的态度,赫德为了避嫌,也往往支持他们直接绕过他找皇帝,但在内政上,赫德则强烈的控制着一切,谁要是敢绕过他,他一定会采取措施。
朱敬伦道:“静观其变吧。现在挑战平衡的是德国人,先看看他们采取的措施吧。”
徐荣村道:“听说德国打算对英国让步,有传言说德国打算在东非殖民地问题上,向英国做出任何让步。加强跟英国的关系,从而弥补疏远俄国造成的损失。”
朱敬伦叹道:“这倒是何必呢。老俾斯麦周旋在俄国、法国之间,让德国保持一个超然的地位,所有国家都要拉拢德国,一旦其他国家关系紧张,德国总能站在中立的地位调停,游刃而有余。现在才刚刚疏远俄国,就不得不求助英国的保护。既然如此不能自主,何苦还要改变老俾斯麦的政策呢?”
徐荣村道:“那如果德国跟英国结成了什么同盟关系,我们是不是也要加强跟德国的联系呢?大明、英国和德国的同盟,有助于我们对抗俄国!”
朱敬伦点点头:“可以试一试,我们跟德国没有利益冲突,远交近攻的道理放在现在依然适用。”
徐荣村对德国的试探很不成功,因为德国向大明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大明能够支持德国在萨摩亚建立殖民地。
他们还希望大明能帮助德国,取得一个在北中国的立足点,他们看中了满清统治下的南通,如果不能在北中国得到立足点,他们希望能获取朝鲜的釜山,他们表示这样德国可以帮助大明更好的阻挡俄国南下,他们还认为英国也会支持他们抵抗俄国。
在南通取得立足点,这简直就是妄想,不是不能取得,而是他们就没想过以上海为禁脔的英国的态度吗,他们一方面天真的想要跟英国保持关系,一方面却认为自己把手伸进英国人的餐盘里英国人不会在乎。
“这哪里来的这份纯真啊。”
徐荣村的汇报让朱敬伦不敢相信:
“他们真是这么说的?”
徐荣村点点头。
朱敬伦愕然了:“他们凭什么一边认为他们向海洋伸出了爪子,而将自己当作海洋之主的英国还会支持他们?就因为英国想要对抗俄国,这群蠢货难道不知道,一旦他们伸出爪子之后,英国还会对抗他们吗?”
徐荣村道:“他们打算承认英国在桑给巴尔的利益,换取德国近海一座小岛。他们认为英国人是用纽扣换了整条衬衫,所以一定会支持他们在远东的诉求。”
朱敬伦叹道:“就是给英国一座金山,也休想让英国放弃海洋。这件事英国人知道吗?”
徐荣村摇摇头。
朱敬伦道:“向英国转达一下德国的要求,询问一下英国的态度。”
只要英国发现德国有向海外扩张的野心,局面就热闹了。
1889年,英德为了争夺萨摩亚群岛对立严重,两国舰队都集结在萨摩亚群岛首府阿皮亚港,战争一触即发。这时特大暴风雨袭来,损坏了两国的舰只,结果就没打起来。后来,英美德三方达成协议,在欧洲人监督下,土人酋长再统治10年。
控制着萨摩亚群岛贸易的德国,显然极其渴望将这里并入德国,但英国不愿意看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附近出现德国的势力。
所以德国希望得到大明的支持。
朱敬伦觉得,让英国跟德国矛盾加深未必是坏事。
“我们可以答应德国的要求,支持他们在萨摩亚的权力主张。”
最大的国际问题,就是德皇逼走了俾斯麦,最大的国内问题,则是经济危机。
不过大明政府已经有多次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了,并不显得慌乱,同时在赫德以提高财政收入为目的的政策下,大幅度提高了关税,大明也终于进入了贸易保护时代。
随着坚持保护主义的德国和美国的兴起,英国向全世界灌输的自由贸易理论越来越站不住脚。
反倒是他们自己开始深受其害,当年他们开始开放市场,有自己的底气,因为他们第一个完成了工业革命,即便采取自由贸易,也不会受到国外产品的冲击,反而可以降低从国外输入的原料价格,让本国工业企业获利。
在英国的忽悠下,西北欧的丹麦、瑞典等小国开始进行自由贸易,法国也被英国忽悠,加入了自由贸易的行列,大幅度削减海关关税。
可是德国在李斯特等经济学家的主张下,坚持贸易保护主义,排斥外国工业品。反而能享受到英国开放的市场,经济危机期间,英国产品进入不了德国,德国钢铁反而可以向英国倾销。
还有更可怕的情况,英国将印度变成了依附于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德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将英国变成德国的殖民地经济,因为德国日益崛起的化工产业,最大的原料煤焦油等都是从英国进口,英国先是将这些化工产品当作废料,后来当作初加工产品卖给德国,一步步沦落为德国的原料来源地,而且他们本国的化工企业,只能生产德国化工企业的原料,想向更高水平发展,则受到德国产品的强大冲击力。
于是英国依然是一个纺织品大国,德国进口他们的煤化工原料,加工成化学染料,大幅度向英国出口,甚至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靛蓝种植业,化学染料让植物染料变得昂贵,殖民地经济都受到了德国的冲击。
英国人不是看不到这一点坏处,但他们已经旗鼓南下了,坚持自由贸易舆论半个世纪,他们忽悠的自己都信了。舆论上,英国人依然认为是自由贸易铸就了英国的辉煌,现实中则是自由贸易的利益集团压到了工业利益集团。
英国是最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有成熟的现代政治结构,现代政治最大的特征是,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各种利益团体都有为自己服务的组织,下到商会、工会,上到党派,都组成了一个个不同利益的组织。
随着美德工业化,英国近十年来,对外贸易长期逆差,但想提高关税,肯定会受到强大的阻力,因为他们的逆差,可以通过为自由贸易服务的航运业、金融业得到弥补,他们的贸易逆差大概是1亿英镑,可是航运和金融保险等服务却能得到1.5亿的盈余,所以英国人依然认为自由贸易对他们是有利的。
反应在政治上,就是金融和航运利益集团,压到了工业利益集团,而金融、航运和纺织业,也就成了大英帝国自重要的三大利益集团,垄断了英国政治,享有一定的特权,英国经济过分的维持这几个传统工业部门,而不是利用新技术优势走出困境的特点,严重地影响它对外贸易的均衡。
除了这三大产业的弥补之外,英国则是通过压榨殖民地,和向其他落后国家转嫁逆差,来实现平衡。一方面是在印度进行更大程度的压榨,另一方面则是从清朝这样的老旧帝国,攫取更多的特权,甚至贩卖鴉片。
大明不是印度,也不是满清,这几年随着工业家的崛起,他们开始制造舆论呼吁政府提高关税,保护国内企业,他们用的是美德那一套理论对抗英国的自由贸易理论。
而赫德始终没有提高纺织品等几项英国商品的关税,于是民间对他越来越不满了,甚至将他称作汉奸的声音都很多。
赫德认为,提高纺织品等关税,无助于维持明英两国的外交关系,而民间认为就是因为赫德是一个英国人,所以侵害大明的利益而照顾英国,这是卖国行为。
之前还能坚持,但经济危机到来后,赫德知道他会受到更多的压力,主动要求提高英国产品的关税,来证明自己为大明服务的立场。
但是他不打算损害大明跟英国的关系,于是请示朱敬伦,采取跟英国谈判的方式。
朱敬伦同意了。
最终赫德跟英国达成协议,大明对英国纺织品之前一直维持15%的税率,其实也是低税率,远远比不上美国50%以上的税率,这根本就挡不住英国商品的进口。
大明最重要的清纺织品是棉纱和粗布,棉纱也是英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而且随着印度铁路网跟大明的连通,印度棉纱工业开始高涨。
经过赫德跟英国的谈判,英国同意大明提高成品布的关税到30%,但是不肯答应大明提高棉纱的关税。
(https://www.lewenvuxs.com/2997/2997421/37488203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