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盾斧
李玄只是帮忙,可不想传教,赶紧说:“老道不过奉郭夫子之命而已,你们若要拜,也该拜女娲。郭夫子乃女娲之子,你们追随他即可。”
“哎呀。原来如此啊。”
“难怪夫子总是逢凶化吉,原来是女娲保佑。”
“咱们这女娲村,就是夫子建的嘛。”
“夫子万岁。”
“夫子万岁!”
成功转移了关注点,李玄松了口气,一切妥当,便向郭松告辞。
新搭建的炉子的确提高了钢材的强度,比汉末比较高端的百炼钢强了一个档次,具备了锻造钢合金的条件。
李玄又拿出一块矿,很黑,就如木炭一般。“这是老道在南方山里得到的,耐火,你们试试。”
郭松略微看了一下,这并非普通的金属材质,在他的印象里,应该是“钨”,在中国南方钨矿资源很丰富,钨合金也是极为耐热的合金,是国家战略级的金属。
“还有其他的吗?”
李玄摇摇头,“老道就随手捡了一块,你若想要,去山里找去,都不用烧,全是纯的。”
“多谢。”郭松立刻吩咐下去,“将它与钢材熔铸,打造出合金武器。”
“你还缺武器?”
郭松道:“我想给虎子配上盾斧。”
李玄眉头一挑,道:“那老道可以帮帮忙。”
经过简单的试错,熔铸出一些废料之后,当天便通过倒模的方式,浇铸出了一副盾斧,再通过反复的锻打成型。
盾牌为圆弧形,直径二尺三寸,重二十斤,像是一个球面。斧为单手斧,分两块,一块斧刃,弧长约一尺一寸,刃长体短;一块为棱形尖锤。合起来可以作斧、锤两用,净重约六十六斤。
众人都颇为狐疑,李玄更是直接开口问,“盾牌和斧子怎么是这个样?”
别说汉末了,就是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也没有这种造型的。
郭松轻笑道:“这种结构反震能力强,符合人体工程学。还要麻烦道长帮忙,弄个斧柄,把这斧、锤串起来。”
“着。”李玄拿出一根寸许的木枝,生出数十根藤蔓,将斧、锤两部分串起来,成为一把斧头。藤蔓互相纠缠拧成一根“绳”,化作斧柄,长二尺一寸。
随后,李玄在盾斧之上施加符咒,提高耐磨性,防御能力,及破坏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使用,盾牌没有系带,而是通过能量固定在手臂。斧子则会在其他人使用时,重量瞬间增加百倍,就连郭松都无法移动分毫。
可如此强力的装备,名字却特别土。王虎将它们命名为:“黑盾”、“火斧”,简直不要太朴素。
李玄道:“你可真是舍得。”
郭松笑道:“道长也很舍得。”说罢,又吩咐铁匠,“把这些废料回炉,锻造一些枪头。”
“诺。”
得了新装备,王虎很兴奋。只是这东西和普通武器用法大不相同。李玄便指点了他一些小技巧,让他正确的使用,利用好武器的特性。
不日,李玄来告辞。
郭松正在教新铁匠打铁,告诉他们铁的熔点、合金的配比等科学知识。越是教,越是感觉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他教的是一群高中毕业生,只要成绩正常的,他们很快就能上手,因为他们知道铁的基础化学知识。
人类科技的发展,是经历过从工匠为主体转为以工程师、科学家为主体的过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便是由一群经验丰富的工匠发起的,比如纺纱机,蒸汽机,大都是从工业实践中总结经验,加以改良。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由工程师、科学家来完成,比如电能,内燃机,电话机,都是有着充分的科学理论准备,通过反复实践来论证科学理论,从而创造产品。
郭松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人,他的思维当然也是按照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逻辑来的。先通过研究客观存在来积累理论,再通过实践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放到这个古典时代,则是一筹莫展。
十三年前他教育土匪的时候,只是对手工业进行改良,马鞍、脱粒机等东西,不需要什么科学理论,只要把样子做出来,就可以直接使用。
但金属的冶炼则完全是另外一码事,要形成产业链,必须有理论准备。
李玄道:“你如此谨小慎微,事必躬亲,只怕是分身乏术,最后筋疲力尽。”
郭松何尝不懂这个道理,可他别无选择,“不教不行!让他们胡来,就是白费功夫。”
李玄摇摇头,他是仙人,对于这些繁杂的事务,当然是能省则省。“老道得了夫子恩惠,也助夫子成了三件事,算是两清了。俗物繁杂,老道先告辞了。”
“等等!”郭松叫住他,问道:“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铸造出超凡的武器?”
“兵者不祥之器。”李玄拒绝了,一下子飞出了几百米,远远的传来一个声音,“下次再会,老道必带走钟离权。”
基础设施已经基本搭建了起来,只需要抓紧培训人员,就可以进入正轨。每每发现自己现在要用的技术,都因为十三年前自己做了起步工作,并且坚持不懈的改良,以至于如今用起来得心应手,郭松都不由得心生自豪之感。
工业技术是需要积累的,女娲村这十三年来积累的技术,已经足够他领先汉末一个身位了。更好的饮食体系,更科学的工业体系,更高效的组织体系。
这十三年,没有白费。
“夫子,我们的开支太高了。人太多,粮食少。”钟离权拿着账本,颇有些担忧。练兵需要花钱,锻造武器需要花钱,工匠、士兵都要花钱。但西柏亭的财务支出都来自于女娲村和郭松的积累。在消耗翻了数十倍,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财务很快就会紧张。
“粮食还有多少?”
“三万六千石。我们的人口数量达到了一千七百五十四人。”
汉代的一石,大约相当于现代的60公斤,三万六千石,也就是2160000公斤粮食。一千七百五十四人,平均下来,一个人大约是1232公斤不到,普通人人一天消耗一公斤左右的粮食,起码可以消耗三年。
但做不到!
粮食的腐败,食用过程的浪费,高训练的高消耗,都会让粮食的损失数量远超过数据计算。所谓的三年存粮,能撑过一年半,就要谢天谢地。
“高粱呢?”
汉末时期,高粱还不算在“粮食”的范围内。即不能作为税,也难以食用,种植面积也极小。
“不过七千石左右。”
对于女娲村能有这么多粮食,钟离权是非常惊讶的。要知道,在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都是累死累活一年,只够糊口,根本存不出余粮。虽然总量四万石的储备,也不过是三公四年的俸禄,可这只是一个小村庄而已。
毫无疑问,女娲村不仅偷税漏税,甚至可能利用王大眼的权势,从外头低价收购了大量的粮食。这个村子从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在为战争储备粮食。
“高粱拿去酿酒,用酒换钱。”
郭松放下账目,很头疼。王大眼这个狗日的,女娲村存粮的十分之九都被他调走了。这厮在三年前郭松死后,就有意识的将物资调往县城,作为自己的基础。不过也算他有点良心,还留了几万石。或许,在当时的王大眼看来,不过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已。他应该是料不到郭松居然没死,这些留下来的东西自然就会被郭松接收。
“女娲村的体量还是太小了。”十三年来,女娲村一方面不纳税,另一方面倒卖粮食。可积累下来的财富也就这么点。能维持一支一千人左右的军队,最多两千左右的人口,支撑大约一年多而已。
“等我们装备配备齐全,就去讨伐黄巾贼,收割他们的钱粮。”
钟离权道:“夫子,我觉得应该通知师兄弟们回来,他们读了书,学起来快。”
“这件事暂时不急,我们先打好基础。”郭松在女娲村的学生成年的大都举家搬到了灵寿县城内了。留在女娲村的学生大都才七八岁,勉强识字而已。至于外面的学生,平均年龄也不过十六七岁,未必能独立。何况他们大都只是学了一年启蒙知识,能有多少师徒之情也未必。
不觉间,练兵已有二月,七百作战部队已经全部配备好了百炼钢打造的长矛、佩刀、铠甲。弓箭由于对材料极为苛刻,一时间难以配置。弓箭手也绝非朝夕间可以训练出来,自然先往后安排。
后勤队已经熟练的操作独轮车,安装武器、马具,修缮铠甲,对于烹饪也基本熟稔,能迅速完成过滤水,挖炉灶,蒸馒头等工作。
五十侦查队主要掌握基础的隐蔽、统计、地图绘制等内容,及时准确的报告敌方的数量、组成、距离等信息。
五十工兵队主要学习如何使用工兵铲,如何搭建帐篷,组建云梯,修缮道路等。
由于人数少,各部队能承担的工作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故此也都需要进行作战训练,掌握基本的阵型,如何撤退,如何掩护等内容。
除了基础的技能掌握,最大的问题在于身体素质。尽管这些人都是优中选优出来的,但他们以前都饿肚子,区区两个月的饱饭并不足以让他们变得孔武有力,也难以和长期训练的正规军对抗。
于是一个星期前,郭松在他们的饮用水里,掺了大约二十公斤仙水,效用自然比不上王虎等人,却也足以扫除他们身上的隐疾,迅速健壮起来。
(https://www.lewenvuxs.com/3012/3012522/43148797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