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我的大明新帝国小说免费阅读 > 第一三六章 大善

第一三六章 大善


  后世的祖国阅兵方阵,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现在这种方阵提前六百年来到大明,对所有人的震撼都是难以言喻的。

  虽然现在服装款式远比不上后世的整齐,但是已经足够了。他们每人穿的新马靴,在跑道上发出整齐的声音,这脚步声,似乎直接踩在每个人的心上。

  阅兵,永远都是最能激发集体荣誉感和归属心的途径。

  相比之下,朱瞻基让幼军出列的时候,排出了劈枪的动作,远没有那么震撼。

  不过在所有方阵里面,表现最好的不是幼军,而是羽林卫学的学员兵们。

  他们从入学开始就开始列方阵,走正步,到了这种时候,他们的表现自然最佳。

  朱棣一直站在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场内,看着一块块方阵走过去。

  一直在运用自己情绪,引领着场内的气氛的李亮,突然之间犹豫了一下。

  他回头看了看脸色平静的朱瞻基,又看了看手中的稿子,硬着头皮喊道:“最后一支方阵,是我大明最年轻的一支军队,她们的手中没有火枪,没有大刀长矛。但是,她们的手中,却有着止血的纱布,有着救命的良药。她们就是在太孙殿下的指导下,从宫中挑选出来的宫女医护兵。”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就连朱棣也是浑身一震,忍不住转头看了看依旧平静的朱瞻基。

  “胡闹,女人如何能上战场!”

  在后世,女人不仅能上战场,还不仅仅限于当医护兵,在通讯,后勤等各个领域,都有女人的身影。

  但是在这个时代,让女人上战场,的确有点石破天惊,毁人三观的感觉。

  朱瞻基笑道:“孙儿也只是试试看,宫中不少宫女如今无家可归,他们在宫中服侍二十年,总不能临老落个无依无靠。如今皇家医院就用了大批的宫女,他们比那些男人更细心,也更有耐心,如今那些医院的病人,都还指定女护工照顾。”

  “但是战场……”

  “皇爷爷,又不会指望她们打仗,只是在后方救治伤员。何况,她们都是孙儿挑出来的三十岁以上的宫女,不会引发将士觊觎。真要让她们在军中找到将士成家,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朱瞻基没有从设立女护士的必要性来谈,只是口口声声说给宫女找一个归宿,这让朱棣也有些无话可说。

  如今皇宫内不仅太监多,宫女也多,许多宫女十三四岁就进了皇宫,二十年之后,家中父母早已过世,孤苦无依。

  老太监们还能打发到中都守城,守墓,这些宫女真是不好安排。

  内库那边,纺织厂需要大量女工,不过那些宫女都是从小就经过培训的。这些在宫内伺候的宫女几十岁了,学起来又慢,那些太监们都不愿意要这样的女工。

  不过,这两年来,朱瞻基放出去了两批宫女,都安排在皇家医院当护工。

  一开始,她们自然是不受待见,许多病人坚持不要女护工照顾。

  但是,时间长了,接受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女人相比男人更加细心,而且在如今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人的谦卑和服从也更加远超后世。

  宫女本来就是照顾人的,他们的服侍也更加周到。用她们当护工,病人更加满意。

  现在除了一些老古董不要女人照顾,大部分病人现在更喜欢用这些宫女,享受皇家待遇。

  不少民众都忍不住站起身来,看着场地内走出来的女护工们。她们身穿白色大褂,头戴白帽,只有胳膊上面戴了一个红色袖箍,腰间系了一条牛皮腰带。

  她们的装扮也格外让人诧异,朱棣都忍不住说道:“让她们一个个穿的跟披麻戴孝一般,晦气!”

  朱瞻基笑了起来,解释说道:“这样的装扮让她们更显眼,白色也易脏,有了污渍就能发觉。”

  对这一点,朱棣也无话可说了。

  从显微镜发明出来,大明的医疗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以前许多不知道原因的病症,现在通过显微镜的观察,都能得到确认。

  病菌现在对许多大明人来说,已经不稀奇了。军队的伤员救助,现在对卫生条件的要求就越来越高。

  而这样的卫生要求,也的确救活了不少以前认为的不治之伤。

  现在军队里面的伤情大部分都是刀箭外伤,只要在止血和感染方面提升了技术含量,让军队的伤亡率大大降低。

  每一个方阵绕场一周,然后从朱瞻基他们的正对面,进入中间的足球场。

  当女护士方阵也踢着正步,绕场一周之后,原本民众对她们的抵制之心,也淡化了不少。

  不少将士都还在开玩笑,认为以后有了这些女护工来救治他们,比那些大老爷们更好。

  可惜的是,如今这些女人年纪都大了一点,要是殿下安排一批小姑娘当护工,还能解决一部分单身问题。

  当然,最少短期之内,这是不可能的。

  所有方阵聚集在了场地之中,形成了整整齐齐的方阵。鼓声停止,李亮的声音又再次响起:“所有将士,行礼……”

  场地内的将士整齐地面向朱棣和朱瞻基单膝跪拜,右拳击胸三次。

  而不仅仅是他们,包括场地的民众,这个时候也忍不住跟随他们的动作,向朱棣行礼。

  看到这一幕,朱棣忍不住心潮澎湃,也向所有人回敬军礼。

  今日的阅兵,让他大开眼界,也极为满意。

  对所有大明人来说,这场阅兵都足以振奋士气,增强自信,加强凝聚力。

  但是对观礼的数千外国使节们来说,如此雄壮的大明士兵,却让不少人感到恐惧。

  特别是西北各族,他们大多都是一些墙头草,一个强大的大明,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好事。

  一时之间,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望向一个地方,那就是夹江工业区。

  对他们来说,获得大明制造火枪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火枪,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反抗大明。

  在阅兵式后面,是朱棣对立功将士的嘉奖,除了张昶和留守在撒马尔罕的郑亨,张信也依靠后面的战功和缴获,被进封为郧国公,世袭隆平侯。

  国家安宁,如今爵位的获取越来越难,而且受了朱瞻基的影响,许多获封爵位都是世代递降,张信获封郧国公,让所有人都羡慕不已。

  当然,最受嫉妒的还是被封为彭国公的张昶,他从彭城伯直接进封彭国公,而且因为他是太孙的舅舅,还被授予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之衔,掌管京卫指挥使司,名副其实的大权在握。

  轰轰烈烈的授勋仪式也与往常不同,朱棣亲自召见了获封伯爵以上将领,让他们与自己一同在主席台前,享受全场十万人的恭贺。

  一直到日暮时分,这场庆典才落下了帷幕。

  朱瞻基陪着朱棣,沿着独立出口刚下到竞技场外面,就看到了张昶守在那里。

  见到朱棣,张昶立即双膝跪拜,俯首道:“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孙殿下。”

  朱棣今天心情颇好,上前扶起他的臂膀让他起身。“彭国公离家三年,不急着回家团聚,留在此处为何?”

  张昶低头道:“臣有幸追随陛下西征,不过是凭借运气立下大功。如今得陛下厚赏,却心怀不安。臣资质愚鲁,自知如今能得领军大权,实乃……,还望陛下能收回圣命。”

  朱棣扭头看了看朱瞻基,笑问:“瞻基以为如何?”

  朱瞻基当然知道自己的这个舅舅能力不过寻常,当一个普通指挥使就已经是极限了。现在,因为自己的关系,他却站在了许多名将的前面,自然心有忧虑。

  朱瞻基笑道:“彭国公能认清自己的能力,这是好事。不过如今大明有了新式火枪,领军作战自然与过去不同,就连英国公,最近两年也一直在研究新式战术,不敢怠慢。所以,在新战术面前,许多将领以往的经验都不足为凭。

  让彭国公掌京卫指挥使司,孤是放心的,只此一点,就足够了。彭国公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今后多练兵,多学新式战术,成一代名将也非难事。”

  朱棣笑道:“彭国公可明白了?此事以后休再提起,回去吧……”

  张昶明白了过来,让自己掌管京卫指挥使司,是自己这个外甥的意思。他这个舅舅自然是不会害自己外甥,看来这个指挥使,是不接不行了。

  张昶走后,朱棣招呼朱瞻基与自己一同上了龙辇,才说道:“张昶是个本分人,这样的人,拱卫京城,朕也是放心的。真让张辅这样的人掌管京卫,朕才不放心了。”

  朱瞻基笑道:“英国公这样的名将,还是打发到外边去的好。”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如今交趾逐渐安靖,瞻基可想好了如何安排他?”

  一开始,朱瞻基是想让张辅镇守交趾的,那里屡次反叛,让大明耗费巨资,十数万大军深陷泥潭。

  但是,当大明各军装备了火枪,拿着大刀,木棒跟大明作对的陈氏,就再也不能依靠地利跟大明作对了。

  就在去年的秋季,黔国公沐晟,与胞弟沐昂,指挥使方政率一共统率七万大军,分别从云南,广西,交趾三路出击,彻底清除了中南半岛的反叛势力。

  如今的中南半岛,只剩下了勃固(缅甸),大城王朝(泰国)两个独立势力。其他的南掌,占城等国,都直接归附大明。

  中南半岛既然已经平定,让张辅再镇守交趾那里就有些不合适了。

  毕竟那里紧靠大明,而朱瞻基与朱棣已经定下了大明周边不封建的基本策略。

  朱瞻基笑着说道:“孙儿已经与英国公就此事聊过,孙儿有意将张家封到榜葛刺东北的山南地区,而英国公也已经接受。”

  榜葛刺就是后世的孟加拉国,他们以北,就是后世的印度阿萨姆,曼尼普尔等国。

  那片区域与缅甸之间隔着那加山脉,当地瘴气横行,交通不便。

  缅甸在朱瞻基的计划里,也是要收服的,变成大明的南疆。那里的矿产资源,物产都非常丰富。

  以后的沐家,就准备迁封到那里去。

  但是对印度区域,朱瞻基也不想放过,他的心愿可是要把喜马拉雅山脉变成大明的内部山脉。

  而要执行这个计划,最关键的就是要在印度次大陆有一个立足点,还不能是在南部海边。

  所以,再也没有比阿萨姆更合适的地方了,而且,占据了这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阿萨姆一带,是除了中国以外,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

  这里变成了大明的疆域,以后大部分的茶叶都是大明出产。

  其他国家,最多也就是能出产一些廉价茶叶了。

  朱棣只是回想了一下,就知道了朱瞻基说的是哪里。他都点了点头说道:“很好,看得出来你是经过深思熟虑了。”

  朱棣的视线被街边的一排三层门面吸引住了,这些建筑充满了古风古色,但是一眼就能看出是用水泥建造的。

  这样的房子高大明亮,比原本的土木建筑要大气的多。

  朱棣笑道:“现在应天府,变的我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朱瞻基笑道:“皇爷爷有时间可以到处看看,应天府会越变越整洁,越变越好看的。”

  这个时候,他们看到骑马的朱高煦有些好奇地停在了一家店铺门口,仔细打量这新建的房子,还有明亮的玻璃窗户。

  大明最近几年,除了水泥厂,建设最多的就是玻璃厂了。

  平板玻璃的制造并不困难,难的是制造大块的平板玻璃。

  在懂得了烧制石英砂,硼砂等能烧制玻璃之后,凡是这些矿石的产区,几乎都会建设一个这样的玻璃厂。

  这主要是玻璃难以运输,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能节约大量成本。

  玻璃的售价因此大幅度降低,玻璃镜子也取代了一般的铜镜。

  朱瞻基已经在组织第二批去欧洲的商队,在欧洲驻守了三年多的士兵们,也该换防回来了。

  这个时代绝对不会出现一块玻璃镜子能卖十五万金法郎天价这样的事,那些威尼斯商人,也不可能凭借玻璃赚取大量的利润。

  看到朱高煦的身影,朱棣看了看朱瞻基说道:“待功臣都如此优容,你也不要再为难你二叔了。”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皇爷爷还不了解我吗?心胸狭窄,似乎用不到我的身上。”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准备恢复他的王爵,并且派六千人随他一同去征服西洲。”

  对朱高煦这几年的所作所为,朱瞻基非常清楚,他有心到非洲发展,朱瞻基只会支持,绝不会拖后腿。

  抑制黑人的数量,让他们永远只能生活在非洲那个小角落里,将会是后面主要的战略之一。

  有朱高煦这个喜欢打仗的叔叔去做这件事,朱瞻基会大力支持的。

  见朱瞻基情感真挚,不似作伪,朱棣的心情显然更好了。他对朱高煦这个儿子一直都有些愧疚,让他去西洲为王,也算对得起他,如今不用再继续愧疚下去了。

  年纪越大,他对亲情方面,看的也就越重。

  从朱高煦想到大儿子朱高炽,朱棣忍不住叹了口气,问道:“你父离世之时,可曾有抱怨?”

  就是有,朱瞻基这个时候也不能说。他摇了摇头说道:“父王离世之时,似乎已经想开了,并无遗憾。改日孙儿让人送上当日起居注,让皇爷爷能知晓当日情形。”

  朱棣又道:“我既然回来了,改日就去看看他,也让他早日入土为安。墓穴可曾建好?”

  朱高炽已经停灵一年多,就是为了等朱棣回来,才没有下葬。

  他活着的时候只是太子,葬礼只能按照太子礼仪下葬。他的墓穴只动用了数百人,月余就已经建好。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为了宣扬薄葬之风,规制按照最简单的来,石雕都没有刻。孙儿准备以后将整个紫金山灵谷寺以西的南麓,建设成为了一个大型公园,成为祖陵。所有祭祀规制一次建设完毕,今后我朱家直系子孙,都活在山脚,死在山腰,所有墓穴都简单规划就好了。”

  “公园?”朱棣皱了皱眉头说道:“不妥,我皇家陵寝,岂可让百姓随意出入!”

  朱瞻基也没有反驳,笑道:“是孙儿想的简单了……”

  他不会知道,老朱家今后的皇家陵寝,可都是热门景点啊!

  不过现在开放,也的确是有些太超前了。

  爷孙俩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并没有专门的目的性,这样也让两人轻松了许多,想到哪里,就谈到哪里。

  回到了皇宫,今日从承天门开始,端门,午门,奉天门,所有的城门大开。

  以朱棣的嫔妃为首,在宫中的太监,宫女,只要不当值的,全部在道路两边跪迎。

  一直回到了谨身殿,朱棣在龙椅上坐了下来,露出了一丝倦意。

  “你也累了一天,回去休息吧。明日,你陪我一起早朝。散朝后你在将这几年间发生的事情都跟我细说。”

  朱瞻基问道:“今日御厨那边为了迎接皇爷爷归来,可是做了不少美食……”

  朱棣摇了摇头,叹道:“老了,今日忙碌一天,我这腰杆可受不了,一会儿回了后宫,随便吃点就好了。”

  从谨身殿出来,朱瞻基又回头看了一眼这座宫殿,虽然太监宫女进进出出,但是他却能感受到里面那个老人的暮气。

  一代雄主,如今也到了不得不服老的年纪。

  对朱瞻基来说,他更愿意朱棣多活几年,有这个主心骨在,朱瞻基做事就不会有任何担忧啊!

  第二日,朱棣准时起床,先到了武英殿召开早朝。

  落座之时,他出乎意料地让朱瞻基与他并排坐在龙椅上,而不是身前就座。

  而且,他基本上很少发言,什么事都交给朱瞻基处理,只说自己还需要休息几日。

  朱棣刚回来,许多事情还没有跟文臣们交流,许多安排也需要他首肯,所以今日的早朝,主要就是商议这些事务。

  早朝结束,所有主官都被留在宫中进食,随后,全部人移驾前往天地坛祭天。

  二十七日祭天,二十八日拜祭社稷坛,二十九日拜祭祖庙。

  三十日这一天,朱棣连早朝都没有参加,让朱瞻基主持,自己睡了一个懒觉。

  等朱瞻基下了早朝,带上所有亲眷一起到了灵谷寺,去祭奠在那里停灵了一年多的朱高炽。

  回来的途中,他让人抬着上山,到自己的墓穴和朱高炽的墓穴看了一眼。

  他一个人面向南方,看着脚下的应天府沉默了许久,然后一语不发地下山。

  七月初一,朔望朝。

  这是朱棣回来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当日的朝会人员齐整,不过大部分五品以下的官员连进入议会大楼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这一天,朱棣要正式接见各国代表,接受他们递交的国书,这里面有不少部落想要归附大明。

  当然,更多的国家是被迫接受大明的统治,成为大明的属国。

  朱棣却不在乎这些,甚至因为距离的原因,像位于巴格达的黑羊部落,想要归附大明,大明还不接受,只承认他们是大明的属国。

  大明现在也确实没有能力统治更大的地盘,光是一个南洋地区,现在还缺大量的官员。

  朱棣第一次进入议会大楼,立即被这里面的布置给震惊住了。

  议会大楼建设的有点像后世的剧场,一共有四层。主席台位于第二层,台下是安装的大缸,还有铜管通向每个角落。

  不论是从第一层,还是第三层,第四层,都有楼梯直接跟主席台相连。

  第一层可以容纳大约八百人,第二层以上,每层可以坐四百人,呈环形包围着主席台。

  而皇帝的御座,位于主席台的正上方第四层,不仅可以看到主席台上的一切,也能直接看清所有就坐的大臣们。

  整个议会大楼内部,一共有三个地方可以直接说话扩音。一处是皇帝御座,一处是议长座,还有一处是主席台前方的发言处。

  所有与会的大臣们,在参加大朝会之前,都会先跟鸿胪寺递交奏折,由鸿胪寺,司礼监,安排会议进程。

  朱棣第一次进来,兴趣十足,在开始之前,洋洋洒洒地说了好一番话。听到自己的声音响彻整个会场,他对这个难看的议会大楼已经改变了态度。

  虽然丑了一点,但是确实很好用啊,不用扯着嗓子,也能让所有人清清楚楚地听见自己的话。

  而这样的布置,即使没有大明议事法则,文武百官们也要遵循规矩,才能有说话的机会。

  大善!

  


  (https://www.lewenvuxs.com/3092/3092967/44783855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