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我的大明新帝国完整版 > 第三十四章 继承人

第三十四章 继承人


  四十一年,朱见深原本就要随同南洲巡视组一同巡检南洲,但是太子病逝,让他的行程耽搁了下来。

  一直到一年满孝,他才又踏上了前往海外的旅程,不过这一次不是去南洲,而是去东洲。

  对皇室来说,东洲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南洲,因为南洲主要是宗室和勋贵的封地。而东洲,则是完全的大明属地,在这里分封的,也都是皇室嫡系。

  只有东洲的几个海岛,被分封了出去,剩下的大陆,没有任何勋贵封地。

  如此庞大的一片土地,根据大明新的度量衡标准,这片土地的南北两块大陆,总面积达到了四千四百多万平方公里,远远超过了大明本土的两千五百万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南洲的七百万平方公里,还大半是沙漠和荒原,重要性远远低于东洲。

  如今大明就有一句谚语:东洲稳,天下稳。

  但是,朱见深很清楚,如果说去南洲是一趟镀金之旅,那么首次作为太孙出行选择东洲,是一趟艰难之旅。

  南洲的宗室和勋贵们相互制约,而且距离大明很近,所有家族都不敢违逆朝廷的任何政策。

  但是东洲只有皇子,只有朝廷的一个总督府,两个提督府。朝廷在这里布置的各级官府并不全,所以,这里的皇子们,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他们即使明知道没有机会登上大宝,但是自身地位无忧,也不怕朱见深告状,所以他们会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朱见深,谁也说不准。

  朱见深也拿这些皇叔们无奈,因为除了皇祖,这些皇叔们谁的话都不好使,更别说他这个晚辈了。

  他这个晚辈,在没有得到皇祖的绝对授权,在没有登上大宝之时,面对这些封建海外的皇叔,本就处于弱势地位。

  朱瞻基当然不会给他绝对授权,这趟东洲之旅,本来就是为了给朱见深增加处事经验的历练。

  朱见深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这次出使的态度放的很端正。

  首先不能堕了太孙的脸面,其次,要让所有皇叔知道,这个侄儿不是废物。

  为了这趟出使,他带上了詹士府的大半属官,其中包括身为内阁次辅,詹士府詹士,也是他老师的彭时。

  彭时自正统二十五年状元及第,进入仕途。在大体上,他孜孜奉国,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保全大体,不畏权贵,直言相谏。

  在个人私德上,从不对子弟谈论政事,有任何的论奏、举荐,都不让当事人知道。平日安居没有懒惰之容,日常生活非常俭约,不喜声伎歌舞,有古时大臣的风范。

  在如今的朝中,他虽然在名声上略逊于谦,解祯期一筹,却与李贤,商辂被誉为新三杰。

  当然,这新三杰只是相对于已经年过六旬的于谦和解祯期而言,实际上,如今的彭时也已经五十一岁了。

  从应天府出发,五日时间就抵达了东瀛江户。

  正统十三年,年满十八岁的东瀛王子明仁在被朱瞻基赐婚之后,护送回东瀛亲政。

  虽然放明仁回东瀛亲政,但是大明依旧给东瀛王室增加了许多限制。比如说,今后的东瀛王妃,一定要从大明勋贵阶层纳娶,比如说,东瀛王室子弟,必须要在大明接受教育。

  明仁的妻子是曾经的兵部尚书杨荣的孙女杨清,杨清自幼聪慧,是大明有名的才女,同样长的花容月貌。

  明仁与杨清婚后夫妻相敬如宾,两人一共生了八个子女,并且全部活了下来。

  每个子女六岁之后,就被送到大明进学,除世子外,满十八岁可返回东瀛。

  不过,他们大多不愿意返回贫苦的东瀛,愿意留在大明当一个富家翁。

  如今长成的四个女儿,也全部嫁给了大明勋贵家族。

  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明仁其实就是朱瞻基的种,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当初的东瀛王室现在凋零的厉害,除了嫡系,其余的分支已经衰落了下去。

  而且,朱瞻基对这个儿子很是不错,在明仁返回东瀛亲政的时候,就在江户为明仁新建了一座新王宫,让他不用面对京都复杂的局面。

  明仁这些年以江户为中心,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虽然在东瀛还有一些对手,但是都不成气候。

  而且东瀛各大名都以大明马首是瞻,对明仁支持自然也大。他这个王位,可是要比朱见深这个太孙还要稳的多了。

  东瀛迁都江户以后,将江户更名为东京。依托江户平原,大力发展农业,商业,虽然目前粮食依旧不能自给,但是有大明的支持,并没有缺粮之虞。

  而且东瀛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东瀛子弟是大明最喜欢的劳工。他们服从纪律,任劳任怨,不管是在矿山,还是在工厂,他们都是最受欢迎的。

  他们这些人,每年都能为东瀛带回大量的金银,让东瀛的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不缺粮食,经济也在好转,百姓生活稳定,明仁这个东瀛王也得到百姓的爱戴。

  朱见深来到江户,明仁亲自到港口迎接,朱见深就看到东瀛百姓用跪拜表示对明仁的尊崇。

  如今大明除了正规场合,已经不流行跪拜,但是东瀛,这里的百姓依旧还习惯这一套。

  从港口到千代田的皇宫,朱见深见到街道两边的店铺,基本都是中文招牌。这里虽然不如应天府繁荣,房屋也大多是木制,但是粗略一看,与大明的府城几乎没有区别。

  “彭师,依你看来,这东瀛多久能全部汉化?”

  望着车窗外的彭时收回了目光,笑道:“这主要看大明的需要。……如今的大明需要一个劳力输出地,需要一个展现大明先进,比大明稍逊,却又充满希望的属地。如果等到大明有了更多东瀛这样的属国,为了展现大明的恩宠,才会将东瀛直接纳入统治。”

  “也就是说,一切都是为政治服务?”

  彭时点了点头说道:“除此之外,还要看经济发展,如果东瀛不会成为大明的负担,自然可以把东瀛并入大明。”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东瀛恐怕不会愿意并入大明了吧?”

  彭时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这就要看当政者的眼光和手段。如果东瀛的潜力足够,那当然是要在他们经济发展起来之前就笼络住。陛下如今在大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目的就是为了让大明的经济,科技,都处于领先地位。

  想要当好世界的领头羊,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当政者时刻保持清醒,更需要时刻保持压力感。殿下,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

  陛下用四十年的时间,把大明发展成为世界最先进的国家,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形成了大明本土,东洲,南洲,西洲的权力构架,又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形成了大明和属国之间的文明递进层次。

  而你,身负陛下的期望,外藩的压力,需要做的,就是维持现有的平衡。所以,你不需要展现自己的才华,也不需要展现自己的出色,你唯一需要展现的,是你的平衡作用。”

  朱见深点了点头,又叹了口气:“皇祖将起点抬的太高,让我压力倍增啊……”

  东瀛的王宫是朱瞻基亲自确定地址,亲自主持建设。皇宫位于东京的市中心,四面环水,占地面积只比应天府皇宫略小。

  不过,在王府规制上,依旧按照郡王府的规制建设,只是后来在王子增加以后,特许以亲王府规制又建设了几座别院。

  朱见深被安排在正统三十年,朱瞻基抵达东京时候住的西御园,稍事梳洗,就被明仁派人迎到了正殿见礼。

  太孙享受亲王规制,而明仁这个外王本属于郡王,却因为东瀛的特殊地位,被擢升为亲王,是大明属国君王里面地位最高的。

  所以这个时候没有外人了,还是晚辈朱见深率先向明仁见礼,明仁受了半礼,又回礼。

  明仁很小就知道自己其实是陛下的亲儿子,小时候,他还有些羡慕其他兄弟,因为他们都能无所顾忌地喊父皇,而自己只能喊陛下。

  但是,也因为这点,陛下对他自小就多了几分怜爱。而他从小跟其他兄弟一起读书,他们要是欺负了自己,父皇也总是站在自己一边。

  长大以后,他知道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对自己的身份反而更加庆幸。

  因为哪怕其他兄弟封王,也没有处政权,但是自己,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王爷,手握大权。

  在东瀛,他是名副其实的一手遮天。

  这些年,他也曾经被权力迷失过。不过他娶了一个好妻子,有妻子的辅助,他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却也没有被权力腐蚀。

  他很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这些年,不仅不遗余力地推行汉文化,一切向大明靠拢。

  因为大明的强大,因为他亲政之后大明政策的放宽和倾斜,东瀛的百姓日子开始好过,不用再饿肚子,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东瀛大名和百姓的支持。

  他很清楚自己这个侄儿现在面临的困局,祖父太能干,王叔太多,他的年纪轻,威望也不高。

  想要得到七十多位王叔的认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所有的兄弟都不希望出现一个能干的继承人,因为继承人越能干,也就代表那些兄弟们可以获得的转圜空间越小。

  如果是一个平凡的继承人,制约不了他们,那才是最好的结果。

  所以,太孙的东洲之行,绝对不可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他不知道朱见深有没有看清楚这一点,反正这些不关他的事,东瀛和大明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可不像东洲一样。

  他也不需要巴结还没有登基的朱见深,哪怕朱见深就是登基,也需要先来笼络他,而不需要他去巴结朱见深。

  朱见深的心里其实很清楚这一点,所以面对这个王叔,他表现的很尊敬。

  因为大明和东瀛之间的基本国策不会大变,这个王叔跟他之间没有太多的利益关系,他只需要让这个王叔知道,他的心里很清楚两国之间的分寸就好了。

  他不需要太张扬,太表现自己。因为皇祖的身体还很好,在他看来,十几年之内,他都不需要直接面对皇位,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实自己。

  双方有了这方面的清醒认识,相处起来自然就和谐了许多。

  朱见深在东京待了三天,深入了解了一下东瀛如今的农业,工业和经济重点,完成了他对东瀛的考察。

  一直到临上船之时,在港口告别,他才向明仁略微示好。“东瀛王,侄儿这些年一直主持内务府工作,内务府准备加大虾夷岛的海货养殖和捕获,东瀛工业落后,因为资源短缺,想要发展也不容易。侄儿以为,在海货养殖和捕获方面略微加大扶持力度,倒是一项门路。”

  明仁看不起这点好处,望了一眼永乐号上面的黑烟,说道:“东瀛资源短缺,南洲却不缺。如果内务府允许东瀛从南洲直接进口资源,不用经过内务府之手,那我承你一个人情。”

  朱见深沉吟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利用内务府控制大明疆域内的整体经济平衡,是皇祖一直以来最重视的问题。侄儿虽然在一些小事上可以行一些方便,但是在这方面,却不能做主。”

  明仁点了点头说道:“那我就只能有机会去大明的时候,直接向陛下请求了。”

  朱见深犹豫了一下问道:“东瀛王,从内务府的手里买货,并不比你们直接去购买贵多少,为什么你要想着直接交易呢?”

  明仁摇了摇头笑道:“的确,组建自己的船队前往南洋,南洲运送资源,比从内务府的手里节省不了多少银子,可是你忘记了,这样我就可以组建一支船队,又能让最少十万人直接受益,百万人日子好过起来。”

  一直到朱见深登上了永乐号,他还依旧在考虑这个问题。“彭师,东瀛王提到的产业调整计划,似乎对大明并无损失,可是为什么皇祖会坚持让经过内务府之手?”

  “太孙殿下,身为一个统治者,经济问题不能不考虑,但是,却永远不是最主要的啊!”

  这一下,朱见深恍然大悟。这一下,他也彻底见识到了自己这些王叔的难缠,一个跟他没有太多利益纷争的东瀛王,都还想着时不时能坑他一下,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

  内务府控制经济,只要内务府在自己的手中,就永远不会放弃这个权力。

  这无关利益,只关系统治。

  永乐号继续向东北方向行进,朱见深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着东洲各个王叔之间的利益纷争。

  身为太孙,咨情司,通政司,锦衣卫的情报体系全部向他公开,任何情报都能查询的到。

  而每一件纷争之后的,涉及到什么利益,恩怨,经过彭时的分析,详细地讲解给朱见深听。

  当然,这只是彭时的工作,而朱见深需要对知道的每件事都要做出自己的分析,然后统计成册,由彭时再加以点评,最后被装订起来,回来之后,要交给朱瞻基观阅。

  这个大明不是历史上被儒家带歪的大明,帝王的传承,教育,都有着严密的程序和制度。

  从小时候的皇家教育,一直到成年后才进入公众大学接受教育,然后还有各种统治者角度的思想教育,眼界开阔。

  只要不是一个蠢货,在接受这样的教育历程之后,基本上都不会平庸。

  朱见深虽然现在名不见经传,不是因为他平庸,而是因为没有表现的机会。

  以前太子在活着,他只是太孙,当然要低调。

  但是现在太子死了,朱瞻基已经给了他表现的舞台,由不得他不站出来了。

  不过,任何事情都没有这么简单,他即使要表现自己,表现出什么样的程度,显露出什么样的个性,这些都需要经过整体考虑。

  永乐四十二年六月,朱见深抵达了莱州府。

  这个莱州府可不是山东的莱州府,而是后世的阿拉斯加。莱州府的封地属于莱王。这个朱瞻基的六十四子因为母妃早逝,属于不受重视的亲王。

  他被封到了这个苦寒之地,也没有太多抱怨,而是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发展渔业和勘探,粮食基本依靠进口。

  阿拉斯加可是后世有名的金矿区,莱州府看似荒寂,但是这些年莱王带着自己的三千护卫以及他们的家属靠打渔和开矿,日子过的比许多王爷都舒坦。

  而且,这里距离大明最近,隔三差五,他们都能借着运送海货和毛皮到大明贩卖的机会回大明享几天清福。

  莱州城的位置处于后世的安克雷奇,这是因为这里是一个天然海港,而且还因为太平洋暖流的影响,让这里的气候比其他地方更好。

  有了在东瀛时候的经验,面对一直叫苦的莱王叔,朱见深却也不敢有丝毫承诺。

  向这些王叔示好是应该的,但是绝对不能有任何影响太大的承诺。否则的话,答应了一个人,后面还有七十多个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答应一家,不答应一家,那才是真正的得罪人。

  沿着东洲的海岸线一直向南,第一次来东洲的朱见深在见识到东洲瑰丽风景的同时,也见识到了各家王叔不同的表现。

  受益于严格的继承法规,这些王叔都没有身登大宝的机会,他们没有了期望,自然也对这个侄儿没有太多的嫉妒,自然也不会为难。

  无非是有些王叔想要好处,态度更亲近,有些王叔无欲无求,自然也就冷淡一些。

  不过,不管怎么说,朱见深这一次是明确感受到了大明继承法规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正统十年,朱瞻基第一次修改大明律,确定了大明的继承法规的唯一性。

  立嫡长,严格排序,按照这样的顺序,只有嫡长子一系具有无可替代的名爵继承权,其他子女具有财产继承权。

  是的,子女。朱瞻基首次确定了女子也具有继承权,甚至一些家族,在男子绝嗣之后,女子也具有爵位继承权。

  不过到了女子的子女一代,爵位不可延续。东方的父系传承这一点,不容改变。

  在嫡子一系没有绝嗣的时候,任何旁系都没有继承权。

  这彻底断绝了其他旁系依靠武力就能获取继承权的合理性,也让各家王爷失去了斗争的理由。

  三十年过去了,如今大明的民间继承法规也都跟着皇室走,家产平分也成为了常例,无非是长子长孙一系继承权更多一点。

  有了这个死条款,其他王爷想想朱棣那时候造反获得王位也不被认可。而且,朱瞻基的儿子太多了,七十九个儿子封王,现在活着的还有七十四个。

  他们成年以后就被派到了东洲,在大明本土没有势力,谁都没有机会竞争皇位。

  到永乐四十二年冬天来临的时候,朱见深终于跟巡视组巡阅完毕东洲北大陆西海岸的各大州府,抵达了东洲总督城。

  虽然已经是冬季,但是总督城四季如夏,杨道摆出了最隆重的礼节,欢迎第一次来东洲的太孙朱见深。

  五年没有见过东洲总督杨道,再次见面,杨道的头发又花白了许多,不过身体依旧强壮。

  面对这位帝国最著名的海军统帅,朱见深不敢有丝毫倨傲。不提他的功绩,光凭他的儿子娶了永衡公主,算起来,就要比他朱见深高两辈了。

  就连彭时,面对这位老帅的时候,也表现的非常谦卑。

  他出生的时候,杨道就已经从军,他还在读书,杨道就已经成为海军指挥使。

  这东洲最早的海岸地图,就是杨道率军绘制的。面对这位老帅,谁都没有倨傲的资格。

  杨道显然也已经知道了朱见深来到东洲之后的所作所为,对这个太孙的表现也相当满意。

  一个太孙,来到东洲之后不因为身份而倨傲,不管面对百姓,还是面对亲王都不卑不亢,行事有度,这都的陛下教导有方。

  “殿下,东洲海军将士都万分期待殿下的到来,如今总督运河大开,值守运河的将士,期待殿下的巡阅。”

  


  (https://www.lewenvuxs.com/3092/3092973/461476990.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