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探寻东洲
如今的大航海,在朱瞻基已经拿出世界地图之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天气了。
如今的木质帆船,受到季风的严重影响,更害怕遇到狂风暴雨。
一场大风过来,桅杆折断,风帆受损,甚至直接触礁沉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次前往东洲,在朱瞻基的心里,远比南洲(澳大利亚)和西洲(非洲)以及欧罗巴更重要。
南洲因为孤悬海外,距离中洲更近,能成为大明重要的资源地。
西洲虽然也资源丰富,但是那里却是病毒的发源地,以中和子为首的瘴气研究团队现在虽然已经能有效克服中南半岛的瘴气,但是对非洲中部的瘴气,病毒依旧无能为力。
而美洲就不一样了,那里的资源更多,从最北部阿拉斯加,一直到最南端的火地岛,蕴藏着无数的资源。
黄金,白银,钢铁,铜矿,煤炭,铝矾土,石油,这里的储量几乎都是世界上最多的。
除了矿产资源,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耕地,能提供无数的粮食。
更重要的是,如果大明获得了美洲,就直接断了欧洲人殖民的先机。
没有了美洲的资源,欧洲人就只能窝在他们那旮旯,就过他们苦哈哈的日子。
欧洲的发展,离不开美洲的资源,只靠欧洲的资源,他们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
这是大明成为世界霸主最重要的一步。
当然,这些朱瞻基还不会跟候显他们说。对于大明来说,那里的辣椒,玉米,土豆,红薯都还不是最紧迫的,最紧迫的就是橡胶。
在美洲的橡胶流传出来之前,世界工业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车轮就不说了,光是现在大明生产出来的各种机械,因为没有橡胶密封,配件的损坏率就一直居高不下。
他今天来新江口水师,除了要见一见候显等人,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为了众人鼓气,而是为了最新型的蒸汽机风帆船。
大明在三年前就已经研发出来了蒸汽机,除了进行机械加工的试验,蒸汽机更多的是作为煤矿的抽水机使用。
将蒸汽机装上车,是朱瞻基最近才提出来的,但是将蒸汽机装上船,却一直都在试验之中。
如今大明的河船已经通过机械连杆,制作出来脚踏明轮船。这种通过机械连杆连接到船两侧的明轮,在滚装轮被放下水以后,工作效率比船桨和撑杆要快的多。
将蒸汽机装上船,直接连接上这种明轮,发挥的效果也非常好。
通过齿轮配比的调节,蒸汽机船不仅有各种档位,还能倒着开。
海船和河船不同,因为大部分河船都是平底,只需要简易的装置,就能稳定滚轮的作用。
但是海船需要在水面之下配重,将重心稳定在水平面左右,这样就需要有很深的船底,让船体的重心下移。
这样的时候,安装蒸汽机,以及用蒸汽机来进行驱动,就要麻烦的多了。
但是安装再麻烦,也比不上蒸汽机的发明,何况只是简单的的密封和传动结构。
现在,这一批出海的舰队里面,就有了十二艘装了蒸汽机的海船。
看到眼前的这些蒸汽机船,虽然现在蒸汽机船的解构还很简单,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样式跟他记忆里的蒸汽船差别也很大。
但是在主体架构已经完成的时候,剩下的都是细节小问题,慢慢完善就好了。
比如现在的蒸汽机都不是很大,也没有装进船腹,而是在甲板上面靠后位置安装了四个小蒸汽机,每一个蒸汽机负责一个方向的滚轮转动。
通过调节不同方向的蒸汽机的转速,就能让大型海船进行方向和速度的调整。
在朱瞻基的引导下,这些蒸汽机的主体就像后世烧煤的锅炉,主要燃料也换成了无烟煤。
朱瞻基坐上了蒸汽船,让这艘一级战舰在长江的江面上向上游航行了大约十公里。
虽然是逆水航行,但是速度已经超过了十节,回来的时候顺水更是超过了十五节。
这个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超过了大部分风帆船的最高时速。
但是同时,耗费也是超级惊人,带动这么大的一艘船,四个锅炉每小时要烧差不多两吨煤。
除了效率值,关键还有滚轮的叶片容易损坏,传动轴容易卡死等各种小问题。
能够想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风帆的作用还不能被取代。
至于铁甲舰,如今还是一个梦。
利用铁皮包括木料,倒也不是不能造出铁甲舰,但是目前的提炼技术还达不到,钢铁里面的杂质多,容易生锈。
海水本来就具有超强的腐蚀性,目前的油漆,钢材,在海水里面,恐怕不要两年就会腐蚀。
海里面的浮游生物,也会吐出酸性的物质,这对船体的腐蚀性更强。
这些问题解决不了,铁甲舰就永远只能处于试验阶段。
但是对已经被朱瞻基指明了发展方向的工部来说,许多人都是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能解决这些问题。
重新回到了水寨,舰船在数百水手的努力下,充满危险地进行了硬着陆。这也越发坚定了朱瞻基想要早点弄到橡胶的想法。
“殿下,诸将全部已经召集起来,不如见上一见。”
郑和担任海军总监,并且统管大权,并没有引起海军士兵的反感。五次下西洋,再加上东征东瀛的功绩,他的威望比起前世更高。
朱瞻基点了点头,看向了这艘战舰的主将杨道说道:“杨千总,你身为羽林卫学出来的将领,要比其他士兵具有更广阔的眼界和学识。这次前往东洲,除了搜集各地的农产品,橡胶,换取金银,更重要的是要将你在羽林卫学所学的学识,传授给更多的士兵,让我大明的海军可以提升更强的战力。”
杨道躬身抱拳道:“臣定不负殿下所托。”
朱瞻基临走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孤知道你在羽林卫学学业有成,如今又能忍受寂寞,不畏艰险,励志替我大明扬威四海,很不错!”
朱瞻基身后的不少大员,看着杨道的眼神就变的热烈了起来。
杨道身为杨士奇的唯一儿子,如今杨士奇虽然失势,只能在温泉别院陪太子养老,但是他在文臣之中的声名还是很高的。
杨道有这个便利条件,更是娶了解家的女儿为妻,如今太孙丝毫不在乎他父亲站错队,对他格外赞扬。
再加上他在羽林卫学与一大帮勋贵子弟为同窗,交游广阔。
这杨道不管在文臣,勋贵,还是太孙眼里,都有潜力,以后发展无限。
要是将他收拢帐下,也能结一分善缘。
可惜啊,他明日就要出海,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想拉关系也晚了。
面对士兵,将领们,朱瞻基总有更大的包容心。因为如今这个时代,士兵们比文臣们的待遇差的太多了。
在朱瞻基整顿海军之前,海军与陆军一样,士兵们不仅要训练,要种地,还要承担许多劳役工作。
明朝为什么后来会出现逃兵籍的情况,就是因为士兵名义上的待遇比文臣高,其实差的非常远。
以大明的普通士兵为例,一个月俸禄大约是二两银子。
可是这二两银子只是名义上的,因为大部分俸禄都被籍田给冲抵了。
士兵们种田虽然不需要缴税,但是也不会领取这部分的俸禄,而且这部分税收抵扣的比他们能领到的钱要少的多。
种地抵了一大半俸禄,朝廷每次征用劳役,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
而他们的收入,除了种地以外,就只有春秋置装费,出征补助等,不打仗的时候,他们可能连油盐都买不起。
许多士兵当兵好几年,都不一定能攒到二两银子。
第一舰队身为朱瞻基的亲军,待遇自然是最好的,但是每个月能领到的现银,也不会超过一两银子。
文官的收入虽然低,但是没有军籍的限制,他们能收附田,光是这些免税的田地收入,就要远超士兵了。
何况,他们还有各种其他收入,实际生活滋润的多了,还不用吃苦受累,去冒险。
以第二舰队提督总兵易信为例,在东征东瀛之前,他可是大明在辽东地区最出色的海军将领之一。
但是辽东苦寒,出产不多,他纵使有五百亩免税田,实际收成也不多。
要不是能喝点兵血,他连亲兵都养不起几个。
所以在得到佐度岛的金矿收成的分成之后,他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中连岛的建设,中联伯府的建设上。
这完全是穷人乍富,找不到南北了。
要是文官,朱瞻基肯定毫不留情地将他削爵调职,但是因为知道他过去苦,朱瞻基就心软了,再给他一次机会。
这样有点错误的将领,因为想要将功赎罪,会比一般的将领更加卖力。
水寨会议大殿内,朱瞻基坐在上首,在他的下首,坐了近一百个千总以上级别的将领。
“据说在东洲东北的群岛上,还有南宋时期逃亡到那里的水师后裔,你们若去了东洲,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他们。他们在当地已经住了百余年,与周边的土著没有语言障碍,这是一股很重要的需要笼络的势力。”
这倒不是朱瞻基胡说八道,因为在后世温哥华西部沿海的夏洛特皇后群岛,上面生活着的土著人,的确是南宋水师和蒙元水师的后裔。
他们因为全部都是男性,流落到此地以后,屠杀了不少小部落,并且将他们的女人占为己有。
此后,他们就在当地繁衍生息,不过因为懂得文字的水兵不多,留下的文献资料很少。
但是有许多证据都明确证实,这些人的确是南宋和蒙元人后裔。
实际上,在美洲各地,不少部落都有证据显示,他们是商朝时期抵达美洲的,他们有跟中国一样的象形文字,甲骨文。
但是因为那些部落的文化几乎断绝,大部分都查无实证。
但是皇后群岛上面生活的土著,保留下来的中文书籍和兵符等文物,却是最真实的证据。
没有去管众将的惊讶,朱瞻基继续说道:“东洲大地虽然比中洲略小,但是同样幅员辽阔。而且与中洲不同,他们是南北长,东西窄。因为这样的地形,气候也不一样,所以他们不能像中洲一样,同样的物种可以在不同地区种植。
而且,他们不会制作轮子,所有的东西全部要靠肩扛手拉,所以他们的活动范围小的可怜。
但是,他们拥有最肥沃的良田,在东洲南北两处大陆的良田加起来,面积能够比我大明现在整个国境还要大。
如此大的疆域,全部靠我们大明人来开发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的人口再多十倍以上。
所以,我们要控制当地的土著为我大明人服务,帮我们种地,帮我们放牧,甚至是帮我们养儿育女。
控制东洲和控制南洋不同,因为南洋地区已经有了自己的文明,所以我们采用的是控制与遏制手段。但是在东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听话的就有酒肉吃,不听话的,可以直接灭族,只留女人。
但是,不能为了杀人而杀人,留下他们的命,帮我们干活,对我们才是最好的。明白了吗?”
众人一阵齐喊:“遵旨!”
朱瞻基又道:“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我将东洲变成大明的疆域,为我大明今后永远成为东洲之主出力。
这次你们东洲探索回来,陛下想必也已经西征归来,到时候,我大明将会全力开发东洲,南洲,和西洲。
东洲土地万里,金矿遍地,今日在场的所有人,只要立下大功,今后都有可能成为一方勋贵,替我大明永镇东洲。
那个时候,你们就会是这个国家最尊贵的一些人,你们的子孙,也将会因你们的努力,成为我大明今后的重点培养对象。只要我大明不亡,孤保你们家祚永续!”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很单纯的,朱瞻基的话在后世可能就是画饼,但是现在鼓舞士气的作用非常明显。
这一次前往东洲的战舰和货船又超过了三百艘,人手也超过三万。
除了海军和陆军的士兵,舰队里面还包括了各种医生,儒生,內监的官员,以及工匠和农科从全国抽调的三百经验丰富的农夫。
这些农夫是以往很少会专门安排的,但是这一次,朱瞻基为了从南北各地,不同地方抽调各种农夫,宁愿让舰队又多等了半个月。
不过朱瞻基感觉是值得的。
澳大利亚的土地荒寂,也没有多少物产,非洲的土地还算肥沃,但是农业发展根本不能提,物产对大明也不算稀罕。
可是美洲不一样,玉米,土豆,红薯,辣椒,这些农产品以后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大明的人口想要增加,就看这些作物了。
第二日,朱瞻基免了午朝,早朝散了之后,就亲自来到阅江楼码头,送走了整装待发的舰队。
王景弘看的羡慕不已,忍不住发出一声长叹。
站在他身边的郑和笑道:“三保,如今殿下还需要你来整肃大明到西洋的海境,这才留下你。待到陛下回归,那个时候,这先头舰队也差不多回返了,你再想领军出征,不是难事。”
王景弘笑着摇了摇头道:“怕是难了,即使有第二次,殿下恐怕也还是优先考虑候显。”
郑和收敛了笑容,眼睛望着渐行渐远渐的舰队,叹了口气说道:“你总归还是有一些希望,我恐怕就只能在应天府养老了。”
郑和现在可以说已经位极人臣,在內监系统,他已经是首领大太监。在海军,他虽然是海军总监,不是总督,却统管海军事务。
而且因为东征东瀛,他获封滇国公,成为最高级别的勋贵。
如今的他,再也没了以往的自由,只能替皇家排忧解难,还不能占尽风头。
这些对其他大臣来说,已经格外满足了。
但是对一直崇尚冒险精神的郑和来说,却如同坐牢。
朱瞻基送走了舰队,突然之间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回到了皇宫,他也无心处理公务。
如今已经是五月,天气炎热了起来。朱瞻基身穿单衣,让人在武英殿前面的小河边,大树下,摆上了案几和小吃,准备带着孩子们玩一下午。
论环境,皇宫里面当然是御花园最美,但是御花园是后宫,朱瞻基不能随便进。
其次是东宫的景色美,在春和殿被朱允炆一把火烧了之后,东宫就没有再建设新的太孙宫,那里现在变成了一片花园,还有一个小孩子的游乐场。
不过今日张氏与孙娴在文华殿接见命妇,他要是带着孩子在那里玩,会让那些朝廷命妇们都看见。
他带孩子们玩没有关系,但是要传的到处都知道了。他一个监国太孙,不操心国事,反而带孩子嬉戏,那就会遭到言官们批评了。
实际上,不仅仅是大臣们接受不了,就连孙娴他们,有时间也觉得朱瞻基胡闹。
他不仅不遵守什么抱孙不抱子的习俗,还经常跟孩子没大没小的玩耍。
前几日带着孩子划船还是寻常,那日他将朱雪架在脖子上,让她骑大马,惊得看见的太监们一个个都跪下不敢吭声。
就连平日里对朱瞻基百依百顺的张氏,那日因为朱雪骑在他脖子上,也是发了脾气,还饿了朱雪一顿,不让她吃饭。
且不说如今男人尊贵,女人低贱,光是朱瞻基的身份,许多天伦之乐都不能享受了。
女孩子们,朱瞻基给她们画了几个方格,教他们跳房子,跳绳。
男孩子们,朱瞻基将他们分成了两队,玩斗鸡。
这个斗鸡可不是大明流行的斗真鸡,而是男孩子玩的一种游戏,一帮四五岁的孩子,一个个都玩的开心不已。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孩子们要吃饭了,朱瞻基才让宫女们过来,将她们各自负责的小公主们带回去。
朱瞻基养孩子,也跟别人不一样。
以前的宫中孩子,都是从小跟着母亲住,长大一点才单独分了宫殿。
但是朱瞻基的孩子出生的比较集中,年纪差不多大,朱瞻基特意安排了永福宫的两个偏殿,一个偏殿住女孩,一个住男孩。
他们每日住在一起,每个人的身边都只能带一个照应的宫女。每日除了晨昏定省的时候到母亲身边问安,其他时候都集体活动。
一开始,孩子还小,有些不习惯,哭闹不止。
但是不到三天,一个个跟放风的囚犯一样,天天在一起玩的把母亲都给忘记了。
孩子们一起开开心心地走了,朱瞻基也准备回去,这个时候,朱雪牵着朱霜的手来到了朱瞻基的身边。“父王,明日是霜儿妹妹的生辰,霜儿有话想跟你说。”
朱瞻基是看到了朱雪她们的出生,朱霜因为生的晚,那个时候他已经出海了。
朱瞻基都忘记了朱霜的生日,看她有些怯怯的眼神,朱瞻基蹲下来,笑着问道:“霜儿想跟父王说什么?”
朱霜实岁只有三岁,还不算懂事,这些时日跟朱瞻基熟了,才不算怕他。
听到朱瞻基问她,她拉着朱瞻基怀里的腰带,扭捏说道:“霜儿想让父王跟我一起吃长寿面。”
朱瞻基听的心都要融化了,笑着抱起了她说道:“好,父王明日跟你一起吃面,比赛谁吃得多。”
朱霜笑了起来,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
看到她的笑容,朱瞻基心里一动,打发了她们离开说道:“先不去吃饭了,带我去蓝妃的宫中。”
李亮犹豫了一下,提醒说道:“殿下,你将小王爷,小公主们集中在一起生活,蓝良娣怕是这个时候都会到永福宫看望……”
朱瞻基摆了摆手说道:“没关系,孤就到她宫中等她回来。”
蓝烟在朱瞻基的妃子中,是仅次于孙娴这个太孙妃的良娣,与她平级的也就只有胡善祥一人。
所以她住的地方也是仅次于后殿正殿的侧殿,有一个单独的小院子,内侍和宫女也比其他人多了四个。
朱瞻基进入偏殿的时候,蓝烟果然不在,只有两个小太监,两个小宫女在守着院子。
看见朱瞻基进来,他们吓的连忙跪下。朱瞻基和声和气地问了她的书房在哪里,然后才交待说道:“你们去把蓝良娣叫回来吧。”
(感谢916929兄弟的盟主,我会尽快加更。)
(https://www.lewenvuxs.com/3092/3092985/43912177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