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巧破石城
话说陈策和副将王锋带着三千山越精锐出了历阳后出了历阳后迅速的朝着石城靠近。
一陈策这次带兵出征石城其实只是为了救自己的叔父陈伟,但与熊晨飞在历阳分别前,他只对陈策说了两句话却让他记忆犹新。
第一句就是“百善孝为先”。第二句是“注意安全。”这两句话陈策听进去了,也很感动。
要知道,当初他带着手下的兄弟离开祖郎投奔熊晨飞主是为了活命,为了让自己和手下的这帮兄弟吃口饱饭。对熊晨飞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感情。
但在这几年的战斗和生活中,熊晨飞一直对他他手下这支体系外的队伍关爱有加。
一天三顿饭不说,天工坊打造出精品装备熊晨飞也是优先分发给了他们,一点都没有把他们当做外人看待。
就连对外战争,熊晨飞也很少派他们上阵,用他的原话说就是“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以至于,就在其他同僚的队伍或多或少都有了不少的伤亡的情况下,他的这支山越精锐受到的伤亡非常小,几乎到了让其他同僚极度的境地。
◆◆◆◆◆◆
要知道,江东地区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带,熊晨飞这次三路伐吴,正是需要发挥他们山越军队擅长山地战特点的时候。
然而,陈策却要将这么重要的战力带走去攻打一个没有什么战略地位的石城。
只是去就他的叔父,这对于任何一个统帅来说都是难以容忍的。
但熊晨飞听后什除了对她说的那两句话外什么也没说,还让水军优先将他们这三千人马运送过江,怎么能让他不感动?
士为知己者死,陈策在心中暗自发誓此生将对熊晨飞完全忠诚,尽心竭力帮助其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当然,他离开祖郎还有另外一股原因,那就是成就一番功业。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陈策和甘宁有点像。
刘表虽然占据了荆襄九郡,但不思进取,只能是坐以待毙。
而祖郎虽然号称是整个山越大军的统帅,但实际上山越所占的区域多是土地贫瘠的山地和丘陵,难以维持生计。
再加上,山越分布广泛,各个地方上的头领手下士卒少则数千,多则上万。
一些实力较强的头领已经可以与祖郎分庭抗礼,祖郎很少能指挥的动能他们。
比如乌聊山的毛甘和牛头山的潘临就曾经不听他的号令擅自到汉朝的地盘去烧杀抢掠。
结果被横空出世的熊晨飞全歼,自己也落得个兵败身死。
所以,熊晨飞斩杀了他手下这两个不听号令的“刺儿头”,祖郎根本不会去找他报仇,反而应该感谢他…
所以,继续待在祖郎手下,陈策也是没有任何前途的。
然而当时熊晨飞虽然占领了九江郡和淮阴县,但他在其在龙之团的领地上实行仁政,还开办书院,后来还改良了蔡侯纸,发明了印刷术。
因此,熊晨飞不但在龙之团,甚至在整个江南都很有威望。
虽然此时熊晨飞还只是拥有九江郡和淮阴县,但陈策已经非常看好他,觉得他肯定不是池中之物,将来必定有一番很大的成就。
所以,陈策才带着手下三千精锐毅然决然前去投靠熊晨飞。
◆◆◆◆◆◆
不久以后,陈策抄小路就到达了石城附近。
说到石这个石城,其实和牛渚一样,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城池。
牛渚是建立在长江边上的要塞,而石城则是建立在清凉山的要塞。
这座石城要塞和牛渚要塞也有些不一样。
牛渚要塞虽然遏制了长天天险,但敌人一旦渡江,这个要塞就无险可守,所以才会被龙之团轻易攻破。
但这个石城要塞就建在清凉山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再加上城内常年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山上也不乏树木和石头,滚石擂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虽然这个要塞的驻军只有千多人,但想要攻克这个要塞没有过万的兵力是绝对不行的。
夜幕下的石城,城门紧闭,城头点着大量的火把,借着火光。陈策依稀能看到城头不断走动的巡逻军。
不由心下一沉。看来,石城的徐盛果然是善守的名将,很谨慎。
即使已经入夜,他手下的士卒也没有放松警惕,与往常一样的加紧戒备。
此时,陈策有点后悔没有带上霹雳车或井阑和超级云梯这些强力的攻城器械,就凭这三千人,想要从正面攻克这个要塞简直是天方夜谭,而就算攻克了这个要塞,付出的代价也是他难以承受的。
但陈策的叔父被关在这里,他是必须营救他的
不过陈策心中却不会因此而放弃,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穴地攻城,也就是挖地道。
不过这个地道不是挖到石城的城下,而是挖到石城的水渠。
要知道,石城要塞虽然是建在上,不比平地上的城池容易挖洞,但者却难不倒,常年在山地作战的山越人。
他们比很多人都熟悉山,更懂得山,山上有哪些薄弱环节他们是一清二楚。
再加上龙之团谍报营送来的石城的情报让陈策准确掌握了石城从清凉山上引水的水渠的位置。
虽然,徐盛在石城囤积了足够半年用的粮食,他们只带了两个月的粮食,根本耗不起。
而且即使缺粮,石城这千多士卒也能想办法坚持很久。
但如果是缺水那就不一样了,人体一旦缺水,不到三天就会失去战斗力,甚至很多人都会因为极度缺水而导致器官衰竭而死。
想到这里,陈策回过头,看了一眼身边士卒,轻声道:“走!”
随着陈策的一声令下,这群士卒开始转向,沿着山路前往水渠所在的地方。
他们这三千人小心翼翼的避开了巡逻的江东军士卒,像暗夜中的精灵悄悄的接近了山上的水渠…
。◆◆◆◆◆◆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不少次的大统一王朝和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既然有战乱,就少不了攻城略地,既然攻城,就少不了要用冲车、云梯与投石车等攻城器具。
其实,古人还有一种攻城中常用的方法,我们在抗日神剧中也经常见到,那就是地道战术。
而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就有过八次有名的地道战。
第一次,公元198年曹操与张绣的安众之战。
曹操军被张绣与刘表的联军围在安众,曹操夜间挖地道,最终通过地道成功撤离。
第二次,公元199年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
袁绍率军攻打公孙瓒,公孙瓒坚守不出。
袁绍围城挖地道,挖到公孙瓒部队的城楼下,后来袁绍军穿过地道攻入城内,公孙瓒知道战败已经无可避免,于是引火自焚而死。
第三次,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
袁绍军再次采用地道战,想挖到曹军大营内,却被曹军发现。
原来曹军围着大营挖了一圈防御陷阱,袁绍军的地道挖不进来,袁绍地道战术失败,最终曹军大胜。
第四次,公元204年曹操与袁尚的邺城之战。
曹军围城,也学着用地道战,但是被袁绍守将审配发现并且破坏,曹军改用水攻,最终大胜。
第五次,公元219年徐晃与关羽的樊城之战。
关羽将曹仁围困在樊城,曹操派各路大将来营救,援军通过地道与曹仁取得了联系。
第六次,公元228年诸葛亮与郝昭的陈仓之战。
诸葛亮攻打陈仓,命廖化率领三千掘子军夜挖地道,被魏守将郝昭发现,做出防御并化解,蜀军围城二十几日,无法破城,退走。
第七次,公元238年司马懿与公孙渊的襄平之战。
公孙渊兵败进入襄平,司马懿帅兵围城,通过地道、云梯等方法一直攻城,公孙渊粮尽而亡。
第八次,公元258年邓艾与姜维的祁山口之战。
姜维北伐途径祁山,扎营在祁山山口,却不料邓艾早已挖好了地道,姜维大营正在邓艾挖的地道上方,等到夜间,地道里涌出奇兵,蜀军大败,姜维退兵。
从史料来看,地道战的攻城方法在《墨子》中就有记载,并且还总结了防御的方法。
在三国时期,地道战法已经频繁被使用,参战的士兵被称作掘子军,或者沟鼠军。
陈策虽然是山越一方头领,但他却不是完完全全的山越人。
他之前也是一个像甘宁那样的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后来洗手不干了就开始读书。自然知道这一些地道战的原理和典故。
◆◆◆◆◆◆
陈策带着手下士卒悄悄靠近了设置在清凉山腰附近的水渠,这里有近百名江东士卒守卫,他们有烟火通信,如果不能短时间全部歼灭的话必定会被山下的石城士卒发觉。
于是陈策打消了强攻水渠投毒的想法,他还是决定挖地道。
只要挖通了通向水渠的地道,就能轻而易举的在石城水源中下毒…
徐盛毕竟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为了防范敌人悄悄挖地道攻入石城中,在城中几个重要的位置专门找人监视地下的动静。
如果陈策真的选择在城外挖地道攻城绝对逃不过徐盛的耳目…
而且为了防止敌人破坏水源,徐盛除了安排了近百人防守水渠外,也有一支队伍在山上不断巡查。
但徐盛万万没想到会挖地道挖到水渠。
为了隐秘。陈策都是晚上悄悄地在最险要的地段挖掘地道,这项巨大工程估计颇费时日,绝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的。
但这个清凉山刚好属于现代来说的喀斯特地貌,山中有不少岩层早已经被水水冲蚀出了不少的洞,这就减少了很多工作量。
于是就在陈策到达石城后的地二十五天,通向石城水渠的地道终于挖通了。
挖通了地道后,陈策也没有一开始就大量投毒,而是每天都投一点,不让石城守军及时发觉,一直到了第三天,石城守军陆陆续续出现中度症状后,徐盛才发现不对劲。
但等他醒悟过来时,陈策已经带领三千山越精锐出现在了石城脚下…
(https://www.lewenvuxs.com/3211/3211576/48834300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