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敛财人生[综]大结局 > 1024.悠悠岁月(41)三合一

1024.悠悠岁月(41)三合一


悠悠岁月(41)

        晚上等两孩子都睡了,    林雨桐才过去找小老太,挤到床上跟小老太一个被窝里,“奶,    成有钱小老太了,就不搭理人了……”

        “去去去!”小老太嘴上嫌弃,    身体却朝一边让了让,    “不看着孩子,    跑过来做什么?”

        林雨桐嘿嘿笑:“这不是听有些人告密,过来巴结您的吗?”

        没正型!

        小老太干脆坐起来,靠在床头上。林雨桐拿了棉袄给她披上,    小心的问:“是不是您那个故人……不在了?”

        “嗯!”小老太沉默良久,才应了一声。紧跟着又叹,    “不知道人在哪里的时候,    谁管他是死是活,    可这一知道消息吧,猛地一听人没了,    心里还不怎么得劲。”

        人之常情。

        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毕竟两人的关系不一般。而那位故人不管是什么时候,    对小老太这个女人都算是慷慨,至少心里是真的有她过。

        只是这份感情稍微有些复杂而已。

        不等她说话,    小老太伸手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厚沓子纸来,递给林雨桐,    “我也不知道这倒是有几分真几分假,    反正来的那个是什么委托律师,    说是最后的遗嘱,是将剩下的所有财产都留给了我……”

        林雨桐接过来吓了一跳,翻了一遍心里还真就再次惊了一下。

        这笔钱可也不是小数目。

        还有一些固定的资产,像是房子、庄园等等。

        “难道再没给齐家?”林雨桐低声问小老太。

        小老太摇摇头:“……那群人,给了那么多钱,才是害了他们……他这人想的清楚的很……”说着,才低声跟林雨桐说起了她之前忙,压根没注意过的八卦:“齐家老三……”

        这个林雨桐知道,就是那位故人如今唯一健在的儿子。其实其他小老婆还都有孩子的,可当年都四散了,只有大老婆带着孩子和唯一没有孩子的小妾回了老家了。因此那些四散的后辈早就没法找了。找的还就只是嫡出这一支。

        嫡出两儿一女,那两个早就没了。只剩下最小的这个儿子还活着。

        “出事了?”林雨桐还真不知道。也是去年后半年不在老家,家里又七事八事的,还真没谁跟她说这些事。

        小老太过年的时候肯定是听哪个老太太念叨了。这些老太太心里,从来都把小老太归为齐家人的。认为小老太就是将来没了,也该埋进齐家的祖坟。因此,齐家有点什么狗屁倒灶的事,都急着跑过来给小老太说一声。

        她就追问了一句:“怎么了?”

        这齐老三年纪也不小了,跟金老头和金大婶的年纪差不多,要按照后世的人均年龄,六十岁上下真算是年轻的了。但放在当下,六十岁不算是特别老的,但也不算是年纪小的。在农村,一到五十上下,一个个的就都成了老头老太太了,普遍概念是这样的。

        就像是金老头吧,去的时候马上六十岁了。但这要论起来,也算的上是喜丧。不是横祸而亡,又是这个被称为‘老’的年纪了。人这一辈子的任务也完成了。

        人这一辈子是啥任务啊。

        第一,把父母长辈都送的安葬了,没留下老人需要赡养。

        第二,把子女都抚养成人,都给成家了。

        做到这两点,人这一辈子的任务就算是完了。

        金老头上没有长辈要白人送黑人,下所有子女都成家立业了。人活到这份上,没啥放不下的,走了就走了。

        齐老三跟金老头的年岁差不多,按说也绝对算的上是老人了。

        要是没有那笔天降横财,齐老三还是那个齐老三。叫儿女奉养着,没事带带孙子,挺好的吧?

        可这不是人家亲爸回来了吗?

        这一回来就有钱了。有钱之后呢?换车换房换老婆!

        车是崭新的自行车,房是另外盖的青砖大瓦房,然后老婆不能明着换,却也不是不能暗着换。

        怎么的了?

        跟她老婆的娘家侄儿媳妇捣鼓到一块去了。那侄儿媳妇是个寡妇,这一看姑姑家有钱了,娘家也一个个的就巴结上了。这老婆呢,也想拉拔娘家一吧。就把可怜的侄儿媳妇弄来了,说了,我跟你姑父年纪都大了,这洒扫洗涮,端茶倒水做饭,都是你的活了。然后每月给十块钱。

        哎呦!上哪找这好事去。

        那寡妇年纪也不算是小了,三十□□奔着四十的人了。但比起六十岁的人来说,绝对算是年轻的。寡妇侄媳妇还有两孩子,大的都十九了,是个儿子,等着娶媳妇呢,小的也十七了,是个闺女,也早就不念书了。孩子大了,也丢的开手了,不用她再家里照管。想着出去挣几个算几个,一个月十块,一年还一百二十呢。这事净落下的钱,这不是管吃管喝呢吗?

        挺好的事吧。

        结果这齐老三看见个年轻媳妇整天在跟前晃悠,这不是心里就跟长草了似的吗?

        人家寡妇出来是干啥的?

        还不是为了挣几个钱的。这事谁都清楚的事。

        于是,这当姑父的齐老三对这寡妇手就松了起来。说去街上割一斤肉吧。该给两块的给五块,找回来的钱从来都不要,还说什么避着点你姑姑一些。

        然后这寡妇块四十岁的人了,也不是啥事也不懂的小姑娘,这心里能没点数。

        一个就是贪图人家年轻,一个就是贪图对方有钱。就这么的,慢慢的两人搅和在一起了。

        一个屋檐下住的三个人,你说着一天现不了,一月现不了,时间长了自然就绝出不对劲了。

        比方说,寡妇每月的那个来了,女人对这个都避讳的很。除了对自家男人,哪个女人好意思大大咧咧的当着别的男人的面找月经?

        偏偏的,这寡妇侄媳妇一个不当心,就露出这点的破绽,叫齐老三的老婆给现了。

        这老婆心里起了疑心,但这不见着,又不踏实。

        于是第二天就说是想女儿了,叫侄儿媳妇给收拾点东西,准备拿着去闺女家,说是给闺女看孩子,得住上三五天的。

        结果这边一出门,就找了几个儿子媳妇来。

        等晚上了,就叫儿子从后墙上跳家里去,悄悄的把大门从里面打开。

        这一进去可不得了了,把人给摁在被窝里了。

        不光是这老婆气啊,就是几个儿子也气。丢人不说了,他们更关心,他们这老子到底花了多少钱在这寡妇身上。

        几个儿媳妇都不是善茬,把那寡妇光溜溜的揪出来,拿了洋瓷盆子用铁勺子敲着,押着人满大街的叫人出来看,看这不要脸的货。

        还是村上觉得这么着不好,到底给劝住了。

        结果寡妇也觉得丢人啊,关键是儿女都到了婚嫁的时候了,弄出这丢人事,孩子咋办?

        越想越觉得没脸见人,连孩子都没脸见了。

        结果等押回齐家,当着那么多看热闹的人,这寡妇就说了,说自己不是自愿的,是被齐老三给强迫的。然后冲到窗台边上,把放在角落的半瓶子农药一股脑的给喝了。

        好家伙,这可了不得了。等送到医院,都晚了。

        人没了。

        这人一死,不管是齐老三的老丈人家,还是那寡妇的娘家,都不肯依了。

        齐老三的老丈人家,也是寡妇的夫家。再是亲戚,可人家还是向着自家人的。人家寡妇留下俩孩子呢,对不对?这得赔偿啊!赔了就给自家俩孩子安顿了,不管是娶媳妇还是嫁闺女,都不用这些叔伯跟着操心了。

        再说了,出了这丑事,两家以后也没什么可来往的了,这一锤子买卖必须做。

        然后人家寡妇的娘家也是,你们是长辈对不对,孩子是过来伺候长辈的,一个月也就给十块钱。那你老齐家是不是太缺德了,这十块钱还带□□的。白天当老妈子,晚上当小老婆,这不是欺负人吗?

        也跟着闹,并且替外孙出面了,告齐家强|奸逼死人命。

        老的不是东西欺负了人家,小的也都不是好的,要不是宣扬的满世界都知道了,人能寻死吗?

        可就是告了,这该怎么定性呢?

        没有办法证明两人的关系熟悉强|奸,但齐老三这搞破鞋却结结实实的算是犯法了。

        这个时候有一条罪,叫流氓罪。后来在九七年的时候会被取消。

        但现在嘛,齐老三定性为这一罪,证据却是确凿的。

        你说六十岁的人了,本本分分的一辈子,结果老了老了,晚节不保了。

        被逮进去了。

        齐家其他人也没得了便宜,给寡妇家一共是赔偿了一千两百块钱,才算是把人命这事给了了。

        小老太低声道:“那律师说,那齐老三在里面辗转给他爸写了一封信,大致意思说,这钱是惹祸的根苗,叫他爸只当没有这些子孙,钱再也不要往回拿了,安安分分过日子,求个平平安安。”

        怪不得呢!

        林雨桐点着这些东西,“您打算怎么办?”

        小老太看孙女,然后低声道:“这钱拿出一半来,给清宁和清远分了。你们看着给俩孩子管着。另一半,我听老四整天听的那广播上,听他给清宁翻译的说是什么基金什么基金的,能不能也成立个基金……”

        这个理念很新啊。

        林雨桐惊讶的看小老太,“您这都不是与时俱进了,您这是意识前啊。”

        小老太轻轻拍了孙女一下才道:“这个也不知道现在咱们国家有没有,要是以后有了,不管我在不在,你都替我做好了……这个基金就叫周念唐慈善基金……”

        林雨桐恍然,周念唐该是那个早早的牺牲了的烈士。

        她用这样的方式去纪念他。

        林雨桐一一应了,回了房间还忍不住念了一句:人生自古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

        等四爷在夏汛来临之前回家的时候,林雨桐将事情跟他说了:“……这么大的一笔钱,该怎么办?”

        四爷翻了翻,然后找到那位找小老太的律师。

        那位律师一直在国内和国外之间跑来跑去。

        四爷是去托这位将钱买成股票的。微软刚上市,一股才零点零八美元,后来翻了整整三百六十倍。另外还有一些类似于苹果一类的公司。

        分出一半的股票将来划到基金的名下就是了。

        而林雨桐则去找了导师秦国,他最近是真是被实验经费给烦死了。

        对这位老师,林雨桐没瞒着,把钱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了,“……所以,您放心,这钱来历很干净,是继承遗产来的……”

        本来以为导师很高兴,却没想到他沉默了。

        手指头敲着桌面,“这事捂严实了,别再到处张扬了……至少,现在还不行。”说着,不给林雨桐任何反应的时间,马上跳过了话题,“这个学期都过了大半了,等考试完了,先别急着走。这样,我给你安排课题,你拿回去做。你那边不是饲料养殖都兼顾着呢吗?你看这样行不行,以后这也算是咱们学校多了一个给学生实习的基地。后半年,你在家,一是完善课题,二是帮我盯着那些实习的学生。”

        不叫自己到学校去了。

        从办公室出去,还有些想不明白,听着倒像是有事要生似的。

        她平时来去匆匆,很少在学校逗留。学校是不是生什么事了她永远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正打算是找周扬问问呢,结果到了教学楼下,见有不少学生围在一起,看着报刊栏上贴的东西。

        她挤过去瞄了一眼,心里恍然。

        又有人开始宣扬民主与自由,意图煽动学生闹事吧。

        怪不得老师会早早的安排学生出来实习,怪不到不叫自己返校。

        出来后她去找周扬,“老师怎么安排你的?”

        周扬朝外看了看,低声道:“老师的一个故人前些日子来拜访了,不知道说了什么,老师气的把一套喜欢的青花瓷茶具都给砸了,两人不欢而散了。老师昨儿跟我说了,叫我带着一个班的本科生实习去,去一些食品厂罐头厂什么的,到处跑呗。”

        那自己在自家门口这种学习工作,确实是受了特殊照顾了。

        回家问四爷,四爷跟他差不多,作业就是距离自家不远的那段黄河。那是老师给布置的研究课题。

        小老太挺的糊里糊涂的,“这都叫啥事?上个学也不叫人安生。”

        林雨桐也记得,这一年也确实是闹过一次,不过到底是被控制住了罢了。

        既然老师这么安排了,那两人就听从安排,对两人来说,这没什么不方便的。

        唯一叫人纠结的是,清宁的上学问题。没错,清宁该上学了,后半年开学就是小学一年级了。这在城里上了一个学前班,然后上学又得回老家,这事闹的。

        清宁却很高兴,对老家她熟啊。

        大部分人她都认识,一听会回去念书,一蹦三尺高,开始张罗着用她的零花钱给清平和她买上学要用的东西,什么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本子,能想到的都列上去了。

        那点担心,在孩子的笑脸里一下子就荡然无存了。

        至于说在城里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是比农村要好这一点,在四爷和林雨桐看来,都不是事。

        别觉得回去就事多,回来就事少。

        其实全不是那么一码事。这一代出来的人,跟老家的关系那属于割不断的。

        像是街坊邻里的婚丧嫁娶孩子满月,亲戚朋友家的事,四爷和林雨桐能因为在外面就不管吗?

        那是会招骂的。

        不光得管,有时候十分重要的事,还得亲自回去一趟。比如吧,何小婉二月生了个闺女,这做叔叔婶婶的,得回去一趟吧。比如二姑二菊的儿子结婚,这不比旁人,两人得肯定得亲自去的。再比如孟家舅舅家的事,六个舅舅呢,这给儿子娶媳妇给孙子做满月,几乎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这事把太稠密,全都回去也不行现实,但全都不回去也不现实。挑拣着回去,都觉得多的安排不过来。这还不说街坊邻居的事,结婚这样的事,礼金叫老二家捎带到了就行了,但类似于一些丧事,四爷和桐桐就得有个人主动露面了。像是得了重病的,还得抽空回来去瞧瞧。

        所以啊,人说活人难,难活人。小老百姓,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就到了难的地方了,不管是啥事都得前思后想一番。

        随心所欲的办事,不是这代人的品格和气质。

        要是真当在外面吃上商品粮了,就只在外面过自家的日子,呵呵,听着外面人家会怎么说。

        人家说,等着吧。老四家也有儿子要结婚也要闺女要嫁人呢,他那边还有老妈还有桐的奶将来要往坟地里送呢,看将来谁给他抬?自己背着去吧。

        人的名声,那也是经营出来的。

        更何况,这不光是得回去应付这些人事,在省城,需要应付的也不少。

        这家过来看病了,人家说对省城不熟悉啊,咱村上那谁谁谁在省城呢,投奔他去吧。有时候这些人根本就不通过金家,人家不是知道四爷和林雨桐的学校吗?来之前一封电报拍过来,说是他们几号做几点车到,然后就没了。连个落款都没有。

        林雨桐每月都得应付一回这事。来了也不好意思,有时候真是硬着头皮来的。好些人一辈子没出过县城,走到省城都会迷路,总觉得有熟人好办事。

        好吧。林雨桐把人接了,也就是林玉健给这边放了一辆车,用起来方便,要不然真得把人给累死。然后安排招待所,人家说不用这么麻烦,住家里就行。

        当然不行了!

        不说不是自家人住在家里别扭了,就说着老巢弄的谁都知道了,她敢保证,以后就不是一封电报的事了,是真的会找上门来的。

        所以,宁愿多花点钱,叫住大学附属的招待所。条件不算多好,但也不算是差了。有学生证,很顺利的就能给开房。然后叫吃饭,洗漱休息,再然后带着联系医院,陪着去检查,要是没大病的,心情好了,还得陪着出去逛逛,瞧瞧商场啊,转转批市场等等。

        在省城三日游,够他们回去大半年有谈资的。

        四爷要是不在,这些事就都是林雨桐的。这还不算是下面那些干部来省城开会的,反正隔三差五的都是应酬,感觉比在老家还忙。

        出来上个学,在周围人的眼里好像是无所不能了。

        不是走的远的这些人不大用得上,这种麻烦就永远也摆脱不了。

        这就跟凤兰在县医院一样,金家没少麻烦人家,村里的其他人也是一样,去了谁也不找,就找凤兰,在医院的所有事,都是凤兰给安排的。

        自家在这里,都差不多成了太平三村在省城的办事处了。

        正说着这事呢,第二天四爷又接到电报了,说是叫去接。

        这次来的几个人四爷好好的接待了,这些人都是跟金老二关系特别好的。来干嘛的?打算几个人合伙买一辆手扶拖拉机。

        如今这农机特别不好买,县城都没有现货了。

        找到省城来了。

        四爷跟他们说实话:“……没必要买新的,不管是哪里的二手车,先弄一辆,用上个三五年倒手再卖了,也折损不了多少。车这东西,买回去就马上就成二手的了。”更何况是几个人合伙的买的,一个不好,这都是纠纷。“……再说了,以后这城里应该是不会再叫农用车进了……就是想农闲的时候当运输车辆也不行……”

        好像也有道理。

        可二手车是那么容易就找到的?

        四爷给踅摸了两辆真正的报废车,一共花了也就几十块钱。然后把动机给大修了一次,缺少的零件全都在省城给买齐了,东拼西凑的给弄了一辆车来。

        没花一百把事给解决了。

        哎呦!这些回去把四爷是夸了又夸,谁不说老四实诚。

        反正把老二的脸给撑的起起的。

        也因此,老二那边准备修正靶场那块地的时候,好家伙,大大小小的小伙子,呼啦啦一百多人就拉起来了。有车的来车,各自带着工具,跟着就去了。

        千亩的果园啊,得多少劳力才能修成去样子来。

        老二能愁死。可这百十多人呢,都是来帮忙的,不要钱,一人平均下来不到十亩地的样子。对壮小伙来说,十亩地算个啥,没几天就修整的明明白白的。

        明年栽果树,今年还来得及种一茬秋粮。

        等四爷和林雨桐收拾了东西,带着老小又回来的时候,那边粮食已经种上了。

        小老太就说林雨桐:“你看!你也别觉得麻烦,要是没那些麻烦,你现在就得自己麻烦了。秋种谁不忙?不是还都照看的给你弄好了。要是有办法,谁愿意麻烦别人?都心里过不去呢。你好好的接待人家,把人家的脸面给兜住了,人家在外面就愿意多给你几分脸面。你行了春风,自然就有了秋雨,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也就是抱怨几句!又不是真啥也不明白。

        反正回来后,走哪都能碰见热情的熟人。出门说买点菜吧,要开火做饭了。

        后面也有种着的,但英子的食堂用的多,这一茬今儿全摘了,英子喊说去食堂拿,林雨桐说我拿了你还得买,谁买不一样吗?你忙你的去,我这边别管。

        结果去市场,一分钱没掏,带回来俩大篮子。

        买菜的都是周围这些大妈大婶子,自家种的吃不了,就带过来了。厂子里的工人会买,有时候弄个没有炉子自己也做饭嘛。

        见林雨桐买菜,这个塞一把葱,那个塞一捧子蒜,西红柿给你拿几个,自家种的不酸,回去给孩子吃去。那个说黄瓜多,估计都卖不完,给你拿吧,一装就是半篮子。

        带回去后吓的林雨桐都不敢再去买菜了。

        何小婉带着清涓过来就笑:“我过来就是跟你说的,我那边种的不少,赶明去我那边拿去。”说着就把篮子里的脆瓜给清宁,“吃去吧。甜着呢。”

        今年安装了自来水了,就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老二在家照看着给安的。不光给院子和厨房安装了一个,还给厕所的水瓮上叫人按了。

        院子里的那个还专门砌了水泥池子,清宁个子高,踮着脚尖也能够得着。把白白的瓜拿在手里拧开水龙头就洗。水肯定会溅出来,不过夏天嘛,没事。

        人家小姑娘都爱穿裙子,尤其是那种那种特别流行的白色蓬蓬裙。那料子是不舒服,但对小姑娘来说,就是漂亮,好看。

        林雨桐回来的时候,给清平和清宁各买了一条,清平穿着挺高兴的,臭美的捏着裙子边,努力叫自己边的跟个淑女公主样。但清宁就不行了,试了试,就嫌弃的脱了。换了小老太用棉布给做的小褂子和小短裤。露出纤细白嫩的胳膊腿来。

        这会子被水溅到身上,她也只低头一看,就不管了,把瓜洗了拿在手里甩了甩,小心的咬了一口。

        为啥小心呢?

        因为开始换牙了?回来前掉了一颗门牙,如今已经长的半大了。可边上没掉的那颗牙一边摇摇欲坠就是不肯掉,一边下面又顶上来一颗。她吃东西不敢大意,怕不小心绊了牙。

        小老太说,“没事,掉了才好呢。要不然这个不掉把下面挤上来的牙都逼的长歪了……”大门牙不好看,可丑死了。

        丑就丑!但是就是不受那疼。

        不是自然掉的肯定会疼的嘛。

        反正是挺有主见的,不管谁说什么,该不听就不听,谁拿她也没法子。

        林雨桐瞧了一眼,就收回视线了,继续跟何小婉说话。孩子换牙也没那么邪乎,长一长大部分都是能长整齐的。

        何小婉却逗清宁去了,问她,“甜吗?”

        清宁正在吸甜瓜里的汁水,最好吃的就是这个了,“甜!熟透了。”

        这瓜脆甜,确实是好吃。叫什么学名不知道,当地把它叫‘白兔儿’。熟了之后白白的,从皮到瓤都好吃。跟后来引进的那些个国外的甜瓜品种是不一样的。好吃是好吃,就是产量低,保质期短,不耐储存不好运输。自家种了吃还行,在家门口卖也行,想运出去就难了。

        说的正好呢,清宁的声音突然就悠悠的传来,“去年还吃我爷种的瓜呢。年年我爷都给我们种……回来前我还想今年吃不着了,谁想三伯母种了……”

        何小婉愕然:“这你都记得?”

        孩子的记忆有时候特别短暂,记得快忘的也快,没想到这丫头这记性这么好。

        她就笑:“说不定她奶真说对了,咱家这俩大姑娘,怕是要出息……我还说清平记性好,她爷她奶给讲的故事,她都记得住,那快板评书,跟着广播上学,说的一套一套的,不光脑子好使,那嘴皮子也是利索的很。清宁一年不在家,也还都不知道,这又是个记性好的……”

        清宁嘿嘿笑:“没我姐记性好……”说着,拿着瓜窜出去找清平晚去了。

        林雨桐才跟何小婉说:“别管那丫头,回来就野了。”说着伸手要抱清涓,这孩子眼睛大,瘦瘦的一逗就笑,也有半岁了。把孩子接过来她就说,“家里还有推车,有学步车,得空了你拿过去,先用着吧。”

        何小婉应了,又说了去看老三的事,“……他说在那边挺好的,如今在里面管着清洁的事,监狱的人多,每天垃圾都一大车,人家安排了三个人每天都往出拉。他进进出出的还怪自由的。我去了在那边还住了两晚上。有探亲房的。”

        可那也不是谁都能轻易申请下来的。

        林雨桐点点头,“别着急,慢慢来。只要人不受罪,咋都好说。”说着又问何小婉,“之前你怀着孩子,也没问你。你看你去养猪场上班怎么样?活简单的很。地里的庄稼,不管是种还是收,一大家子上手,又不费劲。就是写零碎活,你抽空也都能干。”

        这个自然是好了。像是浇地这些重活,该不都是二哥帮忙给干的。老五大部分也去搭把手,是自家婆婆在后面催的。

        要是每月能拿点工资,那再是最好没有的了。

        “人家不会说啥吧?”她小声问道。

        “要扩大规模了,谁会说啥?”这点面子自己还有。如今管着事的是钱翠翠。

        妯娌俩说了会子话,何小婉就起身,“我去妈那边悄悄,清辉昨儿有点拉肚子,去看看今儿好点没?”

        林雨桐顺势就跟着起来,“我也去吧。就回来那天过去打了个照面,这两天还没顾上去呢。”

        出了门就喊清宁,“去看你奶,你去不去?清平,去不去?”

        话音才落,俩孩子从隔壁就跑出来了。

        清平在巷子里喊在小饭馆的英子:“妈,我跟我姨去看我奶了。”

        英子在前面应了一声,又道:“叫你姨过去把门锁了。”

        然后林雨桐过去给老二家那边把门上了锁,又把钥匙按照老二家的习惯,压在窗台上半拉子砖块下。

        她有时候都不明白,这么锁门的意义在哪?

        家家户户好像都有这样把钥匙这样‘藏’起来的习惯。

        可是明明附近的人家都知道这个习惯的,还都知道各家都分别在什么位置放的。

        你说,这锁一道门到底有啥意义。

        好像防的是生人不是熟人一般。

        锁了门,带着孩子溜溜达达的就往老宅去了。

        半年不在家,变化还不小,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对门两家盖了青砖大瓦房了。不用问,这两家上梁的时候,肯定是老二和英子帮着自家这边上了礼金的。

        看来回去得好好把账算一算了,老二在人情往来上,帮自家垫付了不少吧。

        像是对门盖房上梁这样的事,是正儿八经,不能忽略的事的。

        先是桃花娘家,再是宋大婶家,盖的齐齐整整的。

        何小婉低声道:“这几年承包地的多了,村上收的钱就多了。再加上厂子在咱们这边,那市场赚的应该不少。你看张狼剩家,各个儿子都是青砖瓦房。袁改弟还不是一样,不光她自家盖的好,这不,给娘家都盖起来了。”

        正说着呢,桃花娘端着一盆水出来,林雨桐赶紧打招呼。桃花娘把水往门口一泼,“桐来了,一会过来吃西瓜……自家种的可甜了……”

        林雨桐应了,一扭脸,见自家婆婆出来了,赶紧快走两步过去,“太阳怪大的,怎么出来了?”

        正说着话呢,就听见宋大婶的声音从她家传来,“对门啊……怪热的,来我这边乘凉吧,我们这穿堂,两边透风,凉快的很呐!”

        林雨桐回头瞧了一眼,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再回头一看自家婆婆那黑脸,明白过来了,人家这是在自家婆婆面前炫耀呢。

        看看人家的青砖瓦房,看看老金家这老宅,草房拆了就空着,然后只有抱厦,太阳晒着,是不怎么凉快,院子里连个纳凉的地方都没有。

        谁知她还没说话呢,清宁就说话了,“奶啊!我爸去县城了,给您买风扇去了。一会子就回来,那玩意用着可凉快了。不管外面刮风不刮风,那玩意都有风的……”


  (https://www.lewenvuxs.com/3247/3247329/923829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