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方醒张淑慧全文小说 > 第1868章 老臣……请乞骸骨

第1868章 老臣……请乞骸骨


月票有就请支援一把,推荐票也同样需要,大家若是有的话,方便就每天投一下,感谢!

        .....

        中秋节的前一天,权谨颤颤巍巍的被扶着上了马车。他回身看着自己住了多年的宅子,对家人说道:“我老了,不敢在大学士的位置上尸位素餐,你们整理好东西,回头咱们就回徐州。”

        家人都应了,权谨欣慰的点点头,然后吩咐道:“去朝中。”

        ……

        “陛下,钦天监报,昨夜有流星,大如鸡子,尾有赤焰……”

        群臣面色凝重,朱瞻基却捂额道:“流星每年都有,何必专门来报?”

        群臣顿时意兴阑珊。说来好笑,每当地震山崩水灾旱灾之类的自然灾害发生时,群臣,甚至是天下人都第一时间盯着宫中,盯着那位皇帝。

        陛下啊!是不是你又干了啥让老天爷生气的事了?

        夏元吉出班道:“陛下,各地移民正往兴和城而去,只是陕西那边却有些怨言,说是抽空了百姓,当地官府辖下的人口凋零,赋税越发的少了。”

        朱瞻基皱眉道:“陕西一地水土流失,少雨,稍有异变就是旱灾。当年让那些俘虏栽种了不少树木,听闻有不少被砍去烧柴了,地方官吏也不见焦虑,得过且过,拟旨斥责!”

        杨荣出班,有人给了笔墨当即拟旨,然后念诵了一遍,查验无误后用印发出去。

        “不只是陕西,山西、山东……整个北方的人口都要向外慢慢的迁移,一边迁移,原地的人口还会慢慢的补满,甚至是超出。塞外很大,就说奴儿干都司那边就能容纳不少人,以后大明还会慢慢的向北边扩展,人口是万万缺不得的。”

        北边有啥?

        这个皇帝和前几任都不同。前几任,包括朱棣在内,在北边的政策主要是以打压对手为主,并未想过直接统治那里。

        群臣有些头痛。

        杨士奇出班说道:“陛下,塞外荒芜,要想迁移过去,粮食是个问题。其次便是远离大明,天长日久之后,臣担心会成为化外之地。”

        “有土豆。”

        朱瞻基一句话就把粮食问题给驳回了。

        自从土豆登上大明的餐桌之后,大家惊喜的发现土豆不挑地,对环境的要求也不高,于是土豆摇身一变,就成了小麦和大米之后,大明的第三主食。

        “首先要把北海控制住。”

        朱瞻基说道:“那里是个好地方,寒冷不应该成为阻拦大明脚步的武器,慢慢的渗透过去。”

        北海啊!

        群臣的心中一松,在瓦剌被击败,鞑靼归附之后,北海实际上就是大明的地盘了,只是目前没有去控制那里而已。

        皇帝扩张的欲望太过强烈,群臣有些不安,杨荣说道:“陛下,塞外终究难以养活太多人,若是有变,大明本土也很难及时给予援救,还是要谨慎啊!”

        朱瞻基点点头,就在群臣欣喜时,他淡淡的道:“若是有敌人,那就来一次征伐。”

        这还是那个文皇帝教出来的皇帝啊!

        “大明的军队许久不征战会颓废。”

        朱瞻基给了一个标杆:“隔几年大明必须要对外进行一次征伐,不管规模大小。军队要历练,要打仗。”

        只要有征伐,大明的文武之争就很难决出一个胜负!

        朱瞻基看到了失望之色,他说道:“下一个目标就是……亦力把里!”

        杨荣心中一惊,正准备劝谏时,外面有人进来禀告道:“陛下,权大人求见。”

        “权谨?扶进来。”

        从朱瞻基登基之后,权谨就开始振作起来,想帮衬一番。可随着时间流逝,他发现朱瞻基的想法和自己偏差甚大,于是就劝谏了一番,只是却无果。

        心灰意冷的权谨于是告病在家,朱瞻基也派了御医去探视,回来只说老大人心情郁郁。

        当权谨被太监搀扶着进来时,群臣都侧身垂首以示尊敬。

        朱瞻基目光复杂的看着颤颤巍巍走来的权谨,他想留下这位老臣,可看权谨这模样,分明就是去意已定。

        果然,权谨下跪,就在朱瞻基令人去扶他时,权谨说道:“陛下,老臣年迈,不堪供君王驱使,尸位素餐。近日老臣行走越发的艰难了,恳请陛下……”

        权谨抬头,嘴唇动了几下,还是说出了那话。

        “老臣请乞骸骨……归乡。”

        那双浑浊的眼睛定定的看着朱瞻基,眼神苍凉。

        一阵寂静!

        朱瞻基有些舍不得这位真正的君子。

        权谨被两名太监架了起来,他喘息着说道:“老臣见证了大明从四面皆敌,到……到如今四夷宾服,蒸蒸日上,归去当述于笔端,传于子孙……”

        朱瞻基叹息一声,说道:“老大人历经几朝,持身正,为古今罕有……”

        这是君王给即将致仕的老臣下评断,群臣都艳羡不已。

        “……大明就是少了许多如老大人般的君子,今日老大人归去,朕亦难掩失望。”

        朱瞻基黯然道:“令人去徐州修建牌坊,以鼓舞后进。”

        “多谢陛下。”

        权谨再次跪下,郑重的叩首。

        这是最后一次了啊!

        朱瞻基伸出去的手又收了回来,起身道:“此去……规矩在,朕也不好违背,这样,朕令人准备车马,一路顺风吧。”

        皇帝准备车马,这个待遇能让人眼红到发指。

        权谨再次叩首谢恩,随即被人扶起来告退。

        ……

        知行书院即将出仕的学生们得到了意外的惊喜之后,就开始准备,按照安排,明天过完中秋节之后,他们就得各自出发。

        书院为此放了一天假,请了那些即将出仕的学生们回来给学弟们传授经验。

        “……出去教授科学的这一年多以来,我认识了不少人,从刚开始有些别扭,到后来慢慢的学会了同不认识的人打交道,还学会了教授学生,当我回家时,父母都说我像是变了个人,变得沉稳了,变得开朗了……”

        教室里一个即将出仕的学生在从容的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下面的学生们听的聚精会神的。

        “有些舍不得啊!”

        教室外,解缙唏嘘道:“他们都是老夫看着成材的,如今却要四海飘零,就像是你说的蒲公英,大风来了,孩子们马上就要离开母体,去寻找他们的机会……”

        方醒的遗憾却和他不同:“陛下来不了,可惜了。”

        解祯亮笑道:“陛下若是来了,国子监的那些人就敢去皇城外上书。”

        “谁怕他们?”

        解缙不屑的道:“咱们的学生都是出去磨砺过的,国子监的那些学生只知道皓首穷经,整日之乎者也,哪知道什么民生疾苦?”

        若说洪武年间的国子监是干部学校的话,那么永乐间的国子监就是个终南捷径。等到了朱瞻基登基之后,大家一看那模样,分明就是不准备把国子监看在眼里。

        以后的出路在哪里?

        国子监的师生们都在焦躁着,而相比之下,书院的学生们却自信于自己的能力,敢于走出去,敢于从小吏做起。


  (https://www.lewenvuxs.com/3275/3275341/6264936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