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7-3198为何来
3197章为何来(上)这次詹姆斯来采访,很多程序还真的不按常规来,像建设部就没有通知省政府,而是直接将电话打给了科技厅。
这个行为就比较古怪,因为省科技厅对地市科技局的影响不算大,基本体现是在拨款上,要说垂直管理基本不存在,最多也就是在政策法规方面做一些指导。
建设部古怪在先,关厅长却是直接联系了陈太忠,然后连基调都定下来了,而陈洁觉得来人的级别不够,也没兴趣接待。
而陈太忠做为裁判,更是直接跟许纯良表示,要低调处理此事——在球队里,纯良是老大,但是陈球员同时还有裁判的能力,这一点,球队老大也得听他的。
所以,很诡异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此事不但绕过了省政府,连凤凰市政府都绕过去了,科技厅直接对凤凰科委。
这固然是跟陈太忠的授意有关,但更关键的是,各个环节的领导都是智商和情商正常的,最近的中美关系一团模糊,多问一问多想一想,这都是应该的——然后大家就都决定,先看风向谨慎第一。
直到到了凤凰科委,才有了向上反应的表现,这也就是科委许老大神经大条敢作敢当,同时他还可以跟陈太忠商量,所以才会通知乔小树和章尧东,说美国记者要来科委采访——当然,他绝对不会通知殷放的,这个毫无疑问。
而电视台这边,陈主任已经协调好了,最近的中美关系板块,他让怎么播报就怎么播报,不需要请示任何人——这是部长的厚爱。
所以,蒋世方压根儿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档子事儿,他今天去视察正林市了,马上就国庆了,他有必要关心一下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
下面的市级领导再牛,肯定也不敢灌省长的酒,所以蒋省长在天南新闻开始的时候,已经回到了房间,翻看着辽原的一些资料——这是他明天要去的地方。
不成想他正在看文件,穆海波敲一敲门走了进来,“省长,刚才我看到这么个新闻……”
美国人去凤凰科委考察建筑?蒋世方缓缓放下手中的文件,不动声色地沉吟了半分钟,才吩咐一句,“给我接殷放……”
这个时候,殷放也在看《天南新闻》,虽然许纯良没跟他汇报,但是下午科委发生了什么事,他这个一市之长哪里会不知道?所以他要看一下省里报道的调子。
事实上,殷市长在两天前,就知道有美国记者要来采访科委了,甚至连原因他都知道——来凤凰这么久,要是连这点事情都传不到他耳朵里,那这个市长当得也就太失败了。
然而……那是科委啊,要是换个地方他敢惦记着插手,但是科委还真不好下手,先前他有把柄在许纯良手里,而许纯良不但是许书记的儿子,更是跟章尧东同一阵营。
尤其要命的是,陈太忠跟许纯良关系也很好,这让他越发地不敢轻举妄动,所以,面对蒋省长的发问,他只能赔着笑脸解释(book.shuyue.org),“在我来之前,科委大厦就已经建好了,我要是第一时间过去,不太好看。”
“我没问你这个,我是问你怎么看这件事,”蒋世方的语调非常沉稳,不带任何情绪。
“这个是好事,不过下午的时候,只有章尧东和分管副市长去了,再没有其他领导,科技厅都没来人,”殷市长小心翼翼地回答,同时不忘替自己辩解,“接待层次有点低……呃,您是现在才知道吗?”
“啧,”这个问题让蒋世方有点想吐血,不过想一想,小殷说得也对,来人的层次低到市长都不重视,他这省长需要知道吗?而且,既然陈太忠都回去了,那现在的局面,还是在掌控之中,“我确实是现在才知道,下午那边谈得怎么样?”
“陈太忠和许纯良接待得很热情,但是底线坚持得也很好,坚决地拒绝了提供机密材料给对方,”殷放对那里,真的不是一般的关心,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以我的分析,这很可能只是个开头,接下来,很可能会有更高级别的人来……美国人对科委的资料,有必得之心,到时候大家还是要听您的指示。”
“我就怕的是这个,你不早跟我说,凤凰科委能扛得住不交资料,省建能扛得住吗?”蒋世方冷哼一声压了电话,坐在那里皱着眉头思索。
“要我给省建去个电话吗?”穆海波等了好一阵,才轻声发问,他听不到电话的内容,但是通过领导的话,他还是猜出了大部分内容。
“嗯,尽快去,”蒋世方不耐烦地哼一声,然而,正是他这个表情,让穆秘书坚定了自己的猜测——领导在意的,其实不是省建可能泄密,他只是在意对事态把握得不好。
原因很简单,如果蒋省长真的在意省建表现的话,正经是不会这么直截了当地发话。
第二天,《天南日报》也在第三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报道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去凤凰科委,采访鲁班奖作品凤凰科委大厦。
天南日报的人并没有跟着去凤凰采访,这当然也是陈太忠的授意,省电视台去了就行了,省党报再跟着去,这待遇就太高了。
但是天南日报虽然没有去,可文章却不小,关于美国人的事情没说多少,关键是再次介绍了一遍凤凰科委大厦的获奖经过。
什么天南省近年来唯一的鲁班奖,结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档案的先进性之类,这些都写到了,写得还非常细,当然,最后一定要强调一下,这是省委省政府、凤凰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文章一看就不是匆忙赶就的,不过既然是“本报记者雷蕾供稿”,那也无需多说……美国人的采访影响之大,甚至不局限于天南省内,还是那句话,天南台是上星频道,听说凤凰科委的楼宇结构比世贸还要先进,第二天,各大媒体纷纷打电话过来——这个报道实在太吸引眼球了,只要是关注到的人,绝对都要了解一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媒体中,港澳台的媒体,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跟大陆不同,这三地的媒体,最是关心美国人的喜怒哀乐,911之后的第二天,这三地的民众,都自发地组织了哀悼活动,不少人悲恸到痛不欲生。
所幸的是,天南眼下负责对中美关系宣传的,是某一陈姓球员,对于这些媒体,他做出了指示,他们可以了解,但是不能比美国人知道得更多——要是美国人都不知道的东西,你们也就没必要知道了。
这个指示,真的不是陈太忠的本心,但是这个时候他也别无选择,国内的媒体好对付,可港澳台媒体的性质……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他只能用美国人来压制这些人。
别说,他这个指示还真的算灵通,起码天南的诸多单位,就有了借口抵挡这些媒体,让他们一无所获——文明办指示了,能说的话都跟美国人说了,你们找美国人了解情况吧。
正经是国内的媒体,通过某些渠道,还能挖掘出来一点内幕,这内幕虽然仅仅聊胜于无,但是不妨碍大家做出一点判断:凤凰科委这次,又要火爆一场了。
然而第三天的时候,情况就更糟糕了,关注到凤凰科委大厦的,不仅仅是国内……或者说华人圈的媒体了,连欧洲和美国的媒体在北京的办事处,都开始关注到了这里。
钢结构混凝土的设计思路,并不是第一天提出的,而应用实例虽然少,但是找遍全球的话,也很有一些,不过凤凰科委所拥有的代表性,却是其他家罕见的。
凤凰科委是中国的政府机构,也就是说这个建筑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不是哪个大亨随随便便突发奇想,不计投入搞出一个模型来消遣的——是的,它必须要有实用性。
与此同时,它是获得了中国建筑行业最高的奖项,鲁班奖,尽管有人说中国的奖项,人情味儿要大于科学性——好吧,这个说法,我们姑且认为他是正确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建筑是得到了中国人自己认可的,就是那句老话了,没获奖的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可是能获奖的,绝对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而科委大厦独到的一面,就是他们采用了独到的建筑设计,这个设计未必会有多好,但是绝对不会很糟糕——这是中国建筑最高的奖项。
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国外媒体,未必就要找到天南来了,他们在建筑协会,同样能得到相关的信息——或许比去天南,能了解得更多。
陈太忠没有去尝试引导北京方面,其实对他来说,能在天南控制某一个方向的言论,真的已经很过瘾了,虽然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小小的方向——但是那种挥斥方遒、万事尽在掌握的感觉,真的是太让人迷恋了。
怪不得,人人都想当一把手,这一言九鼎的滋味,真的太美妙了,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指到哪里,下面人就打到哪里,你说什么不能做,下面就打死都不敢做。
体制森严四个字,对下面人而言,或者代表了种种无奈和腹诽,更可能还有很多的不理解,但是对上位者来说,这是无上的、权威的体现,这种感觉,可谓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搁给仙家,那便是“言出法随”的境界。
这些就扯得远了,北京方面,陈太忠不是不能打招呼,建设部的那些鸟蛋,说起来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但是他觉得没必要打招呼——部委的人,嗅觉不比他灵敏?
真要有人傻不啦叽——或者出于某种目的泄露天机,那么你们能说的,依旧是科委大厦,这是中国独家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建筑,我又何必在意呢?
这是一个眼球至上的年代,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若是你们愿意帮着炒作,凤凰科委奉陪到底,我们很淡定地表示……鸭梨不大。
3198章为何来(下)事实证明,陈太忠不合适做这种打算盘的工作——他更合适搞一些跟气运有关的事情。
欧美的媒体想多了解一些情况,建设部那边还没有反应过来,《巴尔的摩太阳报》已经刊载出了独家报道——《我们或许能学到什么——行走在奢华和想象力中的中国科委》。
没办法,时差的存在是客观的,詹姆斯先生已经尽力了,在他采访完之后,写好稿子传真给《巴尔的摩太阳报》,那边正好是早晨,而太阳报在落实过情况之后,付梓就是晚上了。
太阳报的晚上,搁给中国就是早晨,而它发行的时候,对北京来说又是晚上,为此,太阳报的相关主编劳拉女士表示自己很不爽,“夏令时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美国式的悲剧。”
詹姆斯的报道……其实比较操蛋,他将凤凰贬得一无是处,似乎那只是一个中世纪的城堡,守旧且毫无活力——除了凤凰科委。
这个形象,符合美国主流媒体对红色中国的认知,严格地说,这仅仅是为了保证政治正确的搭车行为——美国不说政治正确,但是讲究价值观,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便是错误,这样的错误会导致无人买单。
就像许纯良想的那样,詹姆斯根本没有宣传凤凰科委的兴趣,这不是他的工作,他只是很单纯地表示,我见到了一幢这样的建筑,很有想象力的建筑,但是同时,我们能从这一幢建筑里学到什么。
詹姆斯的报道,学术性不是特别强,但是该点到的地方,他绝对点到了,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国人都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呢?
这个年代,网络上还没有各种横飞的帽子,否则“自干五”的帽子,小詹同学戴定了。
与此同时,詹姆斯也强调了中国人的善意——那是很友善的一帮人,他并没有提起在中国糟糕的心理路程,因为这不符合他的价值逻辑。
没错,中国人的态度很糟糕,他们甚至不在乎911对美国人的影响,平常情况下,这是詹姆斯赚钱的一个渠道,但是眼下他要告诉大家的是——世贸大厦的悲剧,其实可以避免。
这就是取舍,发展得很好的凤凰科委,在他的笔下一无是处,而中国人却是非常善意的,记者先生不容许别的花絮影响了文章的主旨。
要知道,这次采访是他极力争取来的,而《巴尔的摩太阳报》在中国并没有派驻记者,报社会让他为自己的行动负责,功成名就还是说自主支出大部分费用,取决于他的报道效果。
令詹姆斯开心的是,文章刊载出去之后,效果非常地好,事实上,就在他开始决定来中国的时候,世贸大厦的倒塌原因,已经在小范围里传开了。
这样的言论,并不能很好控制——民众要求知道真相,尤其是很多筹建高层建筑的公司和企业,已经接到了明确的指示,暂停任何全钢结构的建筑,专家们在论证一些东西。
就在太阳报刊载这篇文章的同时,有人在《纽约邮报》上刊发文章,正式对世贸大厦的钢结构设计表示质疑,引起了部分轰动。
但是《太阳报》的报道一出,直接就将《纽约邮报》的报道碾压为渣了,你们才刚刚开始置疑,我们已经在探索新的结构设计,并且积极地派出记者采取行动了——中国是非常遥远的,难道不是吗?
不过相对来说,打电话到太阳报的人中,专业人士比较多一点,他们先是了解一下,是否确实存在这么一幢建筑,同时又质询,太阳报的人,真的亲自去了中国吗?
然后,詹姆斯的手机开始变得忙碌了起来,而罗曼更惨,他不但电话多,而且不得不中止在天南的调查,直接到北京,接受更多专业人士的咨询——同时,他必须尽快回国。
在同一时刻,北京飞往天南的飞机上,多出了许多金发碧眼或者皮肤黝黑的家伙,很多人甚至还没有跟天南联系好,就先飞过来了。
面对纷拥而至的记者,宣教部都有点忙不过来,所幸的是陈太忠早有准备,他协调好了广电宾馆,又安排郭建阳去配合宣教部的人去那里值守——你们人太多了,来得又是参差不齐,等明天中午,省电视台会开个专门的招待会,一一解答各位的问题。
然而,这些记者们又哪里是那么老实的?说不得东游西逛打听消息,更有人直接去了凤凰,不过对于这些人,陈太忠就不是很在意了,这是他跟纯良商量好的——素波的归陈某负责,凤凰的……不关哥们儿的事。
可说是这么说,还是有人通过关系,找到陈主任了解情况,比如说法国的《费加罗报》——科齐萨部长通过越洋电话联系上了他,希望陈主任能对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个要求,陈太忠是推脱不掉的,在欧洲的时候,科齐萨为他提供了不少支持和便利,于是他就请示潘剑屏——部长给了他全面的权力,但是做这种既当球员又当裁判还要自吹自擂的事情,先请示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天下午,陈主任来到了外联办,李云彤和吴科长提前一步来了,正在招待两男两女,其中一个女性是黄种人,其他三人白色人种。
两个男人一个高壮一个矮小,倒是那白肤女人身材适中,打扮也算得体,二十七八岁的模样,容貌尚可。
四个人正坐在沙发上喝咖啡,陈主任进来之后,李云彤介绍一番,高个男人叫沙松,女人叫杰柯琳,这两位就是《费加罗报》的记者。
大家交流几句之后,陈太忠就注意到了,那个没介绍名字的小个子男人,对建筑行业相当熟悉,至于黄肤女人——果然是翻译。
简单地客套之后,沙松随口问几句,杰柯琳则是拿出笔来开始记录,不过不多时,两人就让位于小个子男人了。
陈主任自己抱着一杯茶水,细细地解答对方的问题,令他有点不解的是,法国人不但没有提911,连凤凰科委为什么要建这么奢华的大厦,也没有提及,他们只在意科委大厦的结构设计和施工。
陈太忠以前对这个不太懂,但是在接待太阳报记者的时候,梁志刚说的很多东西,被他硬生生地记下来了,所以现在说起来,也不算陌生。
相较而言,那个女翻译就要差劲很多了,很多专业术语她一窍不通,有的时候还要通过英文来解释(book.shuyue.org),到最后,陈太忠不得不直接用法语跟对方沟通。
“这个……是法语吧?”行动科吴科长听得目瞪口呆,他低声问一句身边的李云彤,法国人能跟陈主任异常激烈地讨论,时不时还要在纸上划一点什么,估计用的不会是英语。
“很奇怪吗?”李主任白他一眼,接着很认真地回答,“头儿用的应该是正宗的法语——贵族的那种,法语也分很多发音的。”
“嘿,我就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是咱们头儿不会的,”想起陈主任曾经日语夹杂着英语哇啦哇啦地说着,手上还不住地敲键盘,吴科长的感触,越发地深刻了。
“生孩子他肯定不会,”傻大姐低声地笑着回答,看到一堆人在热热闹闹地说话,却是死活听不懂,她感觉挺无聊的,就悄悄地开一句玩笑。
话音刚落,陈主任有意无意地瞟过一眼来,吓得她悄悄地吐个舌头尖,抬手捂住了嘴,四十岁的人了,这表情怎么看怎么像个孩子,倒是凭添了几分俏皮。
陈太忠心里没好气地哼一声,却是懒得考虑刚才对方提的是什么问题了,他抓起茶杯咕咚咕咚地灌两口,才笑眯眯地看沙松一眼,“奇怪,你们怎么对结构的兴趣这么大?”
见识过大头向下的冉阿让之后,他有点怀疑,这个小个子男人,会不会是法国有关部门的人,是来搞情报的。
“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给大家敲响了一个警钟,”沙松终于肯提起911了,他正色回答,“法国也是大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未完待续)
(https://www.lewenvuxs.com/3298/3298028/2115083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