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欧洲刮起中国风】
阿夫里尔已改汉姓,姓陈,叫陈赋礼。
这是为了尽快归化,按照移册法的规定,自由民想转为汉民,必须拥有汉人姓名。
生活于盛州的西班牙人,无一例外,全部给自己改了名字。要么姓陈,要么姓鲁,要么姓黄,要么姓洪,反正都跟着几位首领姓,且姓陈的占据绝大多数。
就像每个来到大明的西方人一样,从震撼到崇拜,还没抵达京城,阿夫里尔就已经把这里视为天堂。
天津,运河码头。
阿夫里尔全家被护送下船,他是当朝首辅的岳父,盛州那边一路都好生伺候。
一个头发花白,犹如苦行僧般的传教士,看到阿夫里尔的情况非常惊讶。他站在路旁用法语喊道:“先生,我可以跟你说几句话吗?”
阿夫里尔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他听不懂法语,也不知道是在跟自己说话。
传教士又用意大利语喊道:“先生,我可以跟你说几句话吗?”
阿夫里尔还是没回应。
传教士有些急了,再用西班牙语喊:“先生,我可以跟你说几句话吗?”
阿夫里尔终于回头:“你在跟我说话?”
传教士高兴道:“是的,我叫尼古拉·哥白尼,是一个波兰教士。”
阿夫里尔说:“你好,尊敬的教士,有什么可以帮你?”
哥白尼说道:“我想去北京,但身上的钱不见了,能不能借给我一些?”
同为欧洲人,这也算老乡见老乡了,阿夫里尔笑道:“跟我一起吧。”
“感谢您的慷慨。”哥白尼终于长舒一口气。
哥白尼今年已经61岁,他的主业是教士,副业则是医生,而且被誉为“神医”。另外还有些业余爱好,比如天文学,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的“日心说”。
大部分时间,哥白尼都住在波兰,两年前受邀前往罗马讲学。
这位老兄麻着胆子,把二十年前的部分研究成果讲出来,非常隐晦的宣称太阳是宇宙中心。他在试探教皇的反应,结果教皇没有任何反应,事后哥白尼却越想越怕。他不知道教皇是没听明白,还是教皇引而不发,吓得就要收拾包袱返回波兰老家。
就在此时,一个罗马本地的天文学家,偷偷塞给哥白尼一本翻译书籍。
此书名叫《天文概论》,作者是大明钦天监监正李伦,翻译者是钦天监五官灵台郎卡米洛(中文名:柯喻道)。
卡米洛在欧洲非常有名,其代表作有《东方行记》、《中国数学》、《中国物理》、《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困境》。这些书籍的稿件,是通过信件形式,由欧洲海商带回去,陆陆续续集结出版,欧洲学者每年都等着新作问世。
唯独《天文概论》,在欧洲实在没法发表,出版商们害怕被教会迫害。
但是,《天文概论》这本书,已在罗马小范围传播,天文学家们悄悄传抄交流。
哥白尼顿时被震撼到了,书中列举的一些天文数据,时间跨度竟然长达千年之久。另外,中国天文学家,还总结了几大行星的运行规律,研究深度远超哥白尼自己的《天地运行论》。
已经六十岁的哥白尼,突然迫切的想要去中国看看。
但他没钱,只能找人资助路费。
哥白尼顶着神学家和神医的名头,前往佛罗伦萨公国,一番可劲儿忽悠,美第奇家族愿意提供资金帮助。他跨过地中海来到奥斯曼帝国,再走陆路穿越奥斯曼,转乘海船前往印度,又搭着大明商船抵达天津,然后身上的钱被偷光了。
阿夫里尔问自己的随从:“这人想去北京,我可以带上他吗?”
随从都是陈立的心腹,笑着说:“当然可以。”
于是,他们步行来到火车站。
等待多时,一辆客运火车进站,随从带着哥白尼、阿夫里尔及其家眷上车。
火车喷吐的浓烟,把哥白尼吓了一跳,他瞬间想到来自地狱的恶兽,随即又开始猜测火车的运行原理。
哥白尼刚上车坐下,就有几个大明士子上来,观察着车厢内饰议论纷纷。
“这蒸汽火车,果然非同凡响,竟可拉着万斤重物日行千里。”
“我问过了,能日行九百里。”
“九百里跟千里有何差别?惟诚兄就爱抠字眼。”
“吾等物理门徒,必须抠字眼较真,否则论文别想发出来。”
“别跟我提那劳什子物理,去年拜师济物先生,学物理都把我给学傻了,比四书五经难上百倍。”
“再难也要学,物理一门,日后必为显学。”
“莫跟我说这个。吾等自江南而来,沿途饱览大好河山,又遇到蒸汽火车这等神物。何不赋诗一首?以抒胸怀。”
“诗词非我志也。我欲效仿王相,弃诗就文(文特指四书五经),最后做那社稷之臣。”
“值此绍丰盛世,花团锦簇,烈火烹油,怎能不诵诗词?明年我要去河套,看看那阴山秦长城。接着再去西域,看看那楼兰古迹。这些地方不去看看,如何能追忆汉唐盛景?我还要去南洋,去天竺,去殷州,把大明疆土都走上一遍!”
“宗理兄好志向,可惜我兜里盘缠不够,不能一路奉陪到底。”
“……”
这些士子高谈阔论,精气神十足,看得哥白尼心生感慨。
哥白尼问道:“先生,他们在说什么?”
阿夫里尔说:“他们是中国的年轻学者,正在讨论学术问题,还说要到中国的各地去旅行。你看到他们的衣服和帽子了吗?衣服叫儒衫,帽子叫四方巾,在中国只有学者能够穿戴。我认识一个叫黄亮的学者,他的学问非常渊博,我的中国名字就是他帮忙起的。”
哥白尼惊讶道:“我在南方一个叫杭州城市停留,看到很多人穿着儒衫、带着四方巾。中国的学者这么多吗?”
阿夫里尔也是半桶水:“中国从皇帝到官员都是学者,只有学者才能做行政官。他们有一种考试,孩童就可以参加,要通过很多次考试,才能被皇帝安排官职。”
哥白尼一直居住在波兰,没有读过卡米洛的《东方行记》。
这是一本不断连载的书籍,每过两年寄回一批稿件,固定在意大利进行出版。书中,卡米洛把正德皇帝奉为哲人王,把王渊奉为空前绝后的军事天才、治国大臣和伟大学者。
且摘抄两段——
“伟大的中国皇帝朱厚照先生,决心收复帝国的故土,那里被野蛮的鞑靼人占据。皇帝陛下,派遣他最忠诚的大臣、将军王渊,带着三十万军队前去征讨。赞美伟大的皇帝陛下,他是如此英明睿智,有着一切伟大君王所应具备的美德。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皇帝陛下已经病入膏肓,他在燃烧最后的生命火焰,完成祖先遗留的光荣使命……”
“皇帝陛下是如此聪慧和勤奋,他本来可以有很多妻子,但他只爱自己的贵妃。他不像欧洲的君主,沉迷于奢靡享受,他总是在治理国家,同时如饥似渴的学习着知识。皇帝陛下会几种文字,中文、回文、梵文和拉丁文,我非常荣幸是他的拉丁文老师。他会骑术、箭术、格斗,他还精通诗歌、音乐和绘画,他也研究宗教与哲学,他就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人王。”
“在皇帝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一直在做武器改进实验。在皇帝的领导之下,中国的火枪和火炮,已经比欧洲领先一个世纪。欧洲是愚昧的,是野蛮的,而中国是如此的文明富足。欧洲的国王加在一起,也不及中国皇帝陛下的万分之一……”
“皇帝的疾病非常严重,医生说很难熬过今年冬天。伟大的陛下,没有选择躺在床榻上等死,而是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是的,鞑靼人霸占的土地,已经被伟大的首席大臣王渊收复。王渊阁下总是无所不能,他在战场上从未有过败绩。那些曾经席卷欧洲的蒙古骑兵,在王渊阁下的面前,只是一群瑟瑟发抖的待在羔羊……”
“在那举世无双的凯旋仪式上,皇帝检阅自己的大臣和军队。他站在城楼之巅,拖着病痛之躯,不断的朝着天空开枪,并命令大臣王渊在城下舞剑。伟大的陛下,就死在那里,死后仍然站立不倒,这是英雄对自己的臣民和军队在做最壮烈的告别……”
哲人王,语出柏拉图的《理想国》,把建设理想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个道德高尚、思想晚辈的哲人身上。
这是古代欧洲学者,对君主的终极期待。
《东方行记》在意大利出版之后,迅速轰动地中海沿海,并传到了法国和英国。中国皇帝朱厚照,比王渊的名气还大,被无数欧洲诗人歌颂赞美。
另外,科举制度,也被卡米洛推崇备至,而且刻意忽略所有的弊病。
“中国是学者治理之下的国家,就连最偏远的山村,也会有学校存在。孩童很小就开始读书,有些在十岁以前,便参加了童子试,成为最低级的学者——童生,即幼年学者。然后要去参加县试,成为进阶学者——秀才(或称生员),即优秀学者(或正式学者)……”“
“被国家认定为正式学者,就拥有纳税优待。这是对知识最崇高的尊敬,中国就是如此伟大,而欧洲的君主却在迫害学者。在这种优待之下,中国每年都有无数学者诞生,因此中国是文明的、理性的、哲学的、富足的、先进的。”
“成为正式学者之后,他们还要参加乡试,成为出类拔萃的学者——举人。举人已经可以做民政官了,但中国学者有着更高追求,他们绝不仅仅止步于此。”
“最后两步是会试和殿试,每次会试,有成千上万个学者参加,但只有三百到四百人通过。通过会试之人,被授予进士头衔,即卓越的学者。殿试由中国皇帝亲自主持,皇帝和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会临时作为殿试的考场。一个出身穷困家庭的孩子,只要拥有过人的知识,就能通过考试见到皇帝。这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人常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国王、贵族、将军、官员,都不是靠血统来决定,而是靠自己的知识决定。”
“中国的首席大臣、伟大将军王渊阁下,便出生于中国最偏僻穷困的山村,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卑微的农夫。他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卓越的年轻学者,十六岁就在殿试见到皇帝陛下。而在欧洲,十六岁的学者,顶多成为贵妇们的座上客……”
这些描述,简直让欧洲学者精神炸裂,将遥远的中国视为心目中的理想国度。
那里有哲人王皇帝,那里知识就是一切,那里是学者向往的天堂。
欧洲再次刮起中国风,而这次跟丝绸、瓷器无关,并且只在知识分子中间流行。在意大利,在法国,学者们谈论着中国的一切,研究卡米洛在《东方行记》中引用的所有圣贤名言。
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在欧洲学者那里,已经跟希腊三贤并驾齐驱。
(https://www.lewenvuxs.com/3365/3365717/64229791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