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孙承宗
隔壁院子,赵知来泡了一杯茶,送给老者品尝,只是刚喝一口,他就皱起了眉头:“太华茶?”
赵知来有些忐忑:“掌柜推荐,不会被骗吧?”
其实是赵知来对茶不在意,就从超市随便拿了一款来。
而老者再喝了一口,很是不满:“如此冲泡之法,真乃暴殄天物。”
见不是假货,赵知来放下心来,好奇问道:“老先生,这有何讲究?”
老者吹胡子瞪眼:“讲究谈不上,但第一道茶水乃醒茶之用,你却……不提也罢!”
赵知来平时喝茶,都是一泡了之,哪里还会去醒茶。
但他虚心求教,知道不少茶文化,明白老者爱茶。
不久之后,回到正题。
跟云鬟不一样,老者对箕仙幻境不感兴趣,而是问了乡民安置问题,问得还很专业。
“目前主要是以工代赈,让乡民负责清理废墟,至于妇人,则是制作御寒衣物,只要肯干活,不会短了衣食……”
赵知来一一作答,讲述如何处理政事。
像为什么给补贴,像如何配置人员等。
“城外窑洞生活不少流民,但环境实在恶劣,就将其全都迁回城内,并提供药物医治……”
又讲了怎么同流民接触,做了哪些防范措施,如何预防瘟疫爆发。
尤其是行伍之事,等老者知晓其组织家丁,抵抗流匪,就问得更加细致。
“刚开始那会,要将盘踞衙门流匪剿灭,但鉴于队伍就二十来人,所以制定详细策略,并安排相关训练……”
赵知来做了相关的表述,提出现代训练理念。
像为什么强调纪律,像为什么培养意志,像关于体能问题。
对赵知来的理念,老者则不置可否。
赵知来只好继续讲述战事:“邹判官给城民施粥,乃是普惠大众的好事,谁知流匪却借机生事,想要劫狱,营救死牢之中的匪首,等我调来家丁,城民已丧生不少……”
最后吹嘘一下:“衙门一役,家丁仅牺牲几员,堪称以少胜多。”
老者笑了笑,让赵知来顿时感觉尴尬,但他并没有后悔,若不说出口,就算明珠也会蒙尘。
关键是赵知来还得装作若无其事。
“老先生,鄙人绝无一句虚言,一切都是真实发生,已将战报送至府尊,获得交口称赞。”
聊得酣畅,赵知来又告诉老者很多事迹,宣传自己政绩。
听了不少时间,老先生明白很多事情掺不得水,对赵知来欣赏起来。
突然之间,老者问道:“如何看待辽东形势?”
“辽东?”赵知来脑袋转不过弯,为何一下子转到了辽东?
望着屋外那棵老树,却寻不到影子,天貌似沉了下来,树叶哗哗作响,起风了,温度又降低很多。
赵知来歇了口气,喊来家丁,备上一盆炭火,屋内暖和不少。
老者悠然得喝着茶,仿佛饱经风霜一样,不惧寒冷。
看着他鬓角生出的白发,赵知来冒出异样之感,那是动荡磨砺出的印迹,或许,老者留恋那片土地的残酷,想要回到广袤的辽东。
赵知来收回思绪,忍不住猜测起来。
老者是何身份?
回顾言谈举止和兴趣爱好,老者肯定曾经身居高位,也正是如此,他才关心辽东之事,或者说,辽东对他十分重要。
赵知来细细地想了一下今日情形。
云鬟从高阳而来,至于府上在哪里,暂时未知,而翠香姓孙,其中是何联系,似乎隐约可知。
再上下打量老者。
赵知来从未见过他,记忆之中没有印象,但可判断出他是文官,因为没有武人的粗糙,特征也存在差距。
不过,老者对军事兴趣浓厚。
高阳、孙、军事……赵知来感觉心中隐隐出现一个名字。
又看一眼对方。
那种感觉突然强烈起来,答案呼之欲出--孙承宗。
如果真是孙承宗,那他问辽东之事,赵知来已经明白,自己该如何处理。
就算不是孙承宗,赵知来照样恭维,也没什么损失。
现在对方不愿表露身份,那赵知来也装作不知道此事,这样反而是很好的机会。
借着谈论辽东,提起他的复辽方略,深入分析,肯定其战略意图,并对此推崇不已。
况且,赵知来并不是刻意奉承,后世不少赞成此点,他是明末伟大的战略家。
当然,扬名不只是局限战略,他还大刀阔斧处理边事。
历数孙承宗对辽东的整顿,诸如坚城堡垒、兵马疆土、火器甲胄等,为复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此来恭维一番,接近孙承宗,得到对方的赏识。
如若再向崇祯推荐一下,说不定会上升很多台阶。
赵知来计划先混朝堂,一直往上爬,等到总督一方,再考虑争霸天下之事。
所以孙承宗很关键。
不用怀疑他在崇祯心里的地位,这从孙承宗的经历可见一般。
赵知来陷入了回忆。
而老者确实是孙承宗。
孙承宗不知赵知来的心理,但见对方长久不语,明白他或已知晓自己是谁。
明白就明白吧,反正孙承宗不会刻意隐瞒,但总不能碰见一人,就自报家门吧。
孙承宗今天仅是一个爷爷而已。
只是看见赵知来,看见年轻,看见对方的干练,让他有感而发。
突然想起了那个年代。
还记得,孙承宗刚到辽东那会,关外到处风雨飘摇,明军节节败退,已无寸土可守,貌似大厦都要将倾,人心惶惶。
他曾迟疑过,曾后悔过,但都坚持下来。
因为他的身后是大明帝国,那里生活着万万千千无辜子民,倘若守不住北方门户,生灵必将涂炭。
到那时,万死都不能洗刷自己的罪过。
于是孙承宗夜不能寐,苦思冥想,定要破解当时的困局。
而从他自己的经历找到了答案。
孙承宗出生于保定高阳,这一块是蓟州防线的范围,从他记事起,游牧骑兵经常入侵京畿,周遭多地都被劫掠一空。
他就喜欢上看兵书,喜欢研究战争。
等成为秀才,孙承宗开始在外游学,这开阔了不少视野,让他对军事一途有了自己的体会,理论更加扎实。
而将所学联系实际要到大同之旅。
他早年当过家庭教师,后来,雇主被调往边地,赴任大同巡抚,孙承宗随同前往。
那里是不一样的世界。
五年时间,孙承宗直面血腥残酷的战争,对战争了解更进一步。
那些日子,他仗剑游历边塞,到过飞狐关、白登山,走过纥干、青波故道,行遍周边军事堡垒,实地探访要害之地。
结交英雄豪杰,与戍将老卒促膝长谈,可谓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
因此,孙承宗对鞑虏了解颇深,又深入边事,获得不少实操。
再往后去了辽东,运用积累的经验,改造那一片土地。
天启元年,后金相继攻破多座城池,辽东情势危如累卵,而孙承宗督师辽东四年,巩固了山海关,收复宁远,开疆扩土四百余里。
期间,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招练兵马十一万,制造甲胄、军械等多达数百万,屯田五千顷,年收入十五万。
就在辽东那块土地,功绩如此彪悍,很难找到出其右者。
所以,天启一直称孙承宗为“吾师”,崇祯同样尊重有加。
时空似乎存在连线,赵知来同样回忆孙承宗的经历,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赵知来明白获得孙承宗青睐利于发展。
退一步说,就算孙承宗的策略存在时代局限,但整体思路没有问题。
如果让赵知来去继承其方略,以他的条件,必定会将其事业发扬光大,毕竟能从现代运送物资,就没有资源方面的掣肘,弥补了复辽方略之中最大的短板。
而且,凭借现代优势武装军队,胜利天平一定就此反转。
带队进入平原地带,都会碾压八旗骑兵。
(https://www.lewenvuxs.com/3423/3423849/68317437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