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大结局 > 237.朱家人不坑朱家人

237.朱家人不坑朱家人


  朱元璋正准备好好的跟自己孙子硬刚一番时,却被刘三吾打断,忍不住狐疑的道:“刘学士,你凑什么热闹。”

  刘三吾郑重其事地躬身行礼,朗声说道:“陛下,臣以为,太孙说的话确实有道理,无烟煤,确实要比木炭还要感觉好些,因此特来替国子监买煤。

  进来大雪封山,许多府县的木炭都很难烧制,所以臣才来买一买太孙这无烟煤。”

  “…………”

  乾清宫里,朱元璋顿时看向底下的周乾,“还真被你小子捡了大运。”

  太孙年轻无知也就罢了,可刘三吾不是这些孩子,怎么也胡闹,这都快要开春了,买什么煤。

  朱元璋觉得过几天就天暖了,不用花银子买煤,改用的地方要花钱,不该花的就别花了。

  “陛下,老臣这些日子都是用太孙的煤,无烟煤确实好。”刘三吾说完便看向周乾。

  随后又道:“六部也觉得不错,齐主事就觉得煤很好,茹兄之前也和我推荐过太孙的无烟煤。”

  无烟煤好,  无烟煤好……朱元璋感觉自己脑子里进了一堆话,都是太孙的无烟煤好。

  “雄英,  你是怎么用的法子,  把六部跟翰林院的说服的。”朱元璋早就有些憋不住了,  他心里直想问。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随后朱标也过来,神色显然:“雄英的无烟煤确实不错,  虽然商为最后面的末业,但也确实很重要。

  儿臣昨日观国税寺的商税,虽然有时候需要朝廷强力征收,  可却是田亩赋税的三倍多,商业不该忽视。”

  如果是其他人的话,朱元璋是可以忽视的,但是朱标,刘三吾都从最开始的质疑到力挺后。

  朱元璋也是有些疑惑。

  刘三吾脸色很平静,  他一点儿都不像在开玩笑,  而且事实上,  翰林院的大学士不会伙同太孙骗自己。

  他正色道:“陛下,  近年来,北方多次连续雪灾,  天气也不如以前的那般温暖,  只是变化小,让人感觉不出来而已。

  臣近来听了许多,说是各地因为大雪,木炭价格反而居高不下,一涨再涨的,而且寻常百姓,  因为大雪,  连柴也没有可用的,又不少冻死的。

  陛下仁义,待百姓如子,能眼睁睁看着明年百姓又重蹈覆辙吗,可是只要到了冬天雪大,木柴就被封在山里。

  木炭又需要树木,长此以往成本太高,价格也高,没想到臣用了太孙的无烟煤后,觉得比木炭更为有力,也更持久些,  乃为大明御寒神物。

  无烟煤的价格,  普通家庭就能买得起啊,诚如太孙所言,怕是家境贫寒一些的,都可以买来御寒。

  臣敢说,有了无烟煤,在今天雪融化前,都会是普及百姓,将士最好的时间啊。

  毕竟,到了明天需要无烟煤时才去买,有时候是来不及的。家里备着应对寒冷。”

  说到此处,朱元璋也大为动容。

  “这东西一出,犹如寒冬之光。干旱之霖。”

  朱元璋愣住了,

  他明白了刘三吾的意思,也知道为何他会站在自己大孙这边,随即看向朱标道:“当真能这样?”

  “当真!”周乾拍着胸脯:“绝对是可以的。”

  只见朱标补充道:“雄英这种无烟煤不仅可以代替木炭,而且用起来简单方便,在配个他的铁炉子,绝对是特别好的。

  若是爹不信,可以问问后宫其他娘娘。”

  我……朱元璋愣了,好家伙,你们把咱的女人都渗透了,还把朝堂的大臣都说服,可见无烟煤确实有优点。

  朱元璋心中嘀咕,也不犟了。

谷乆</span>  周乾寻找时机,身为大明国煤的代言人,早就把这位洪武大帝爷爷摸得透透的。

  朱元璋其实也不用听别人的法子来判断自己孙子,他的孙子什么材料,他是最清楚的。

  自然是知道的。

  可能将后宫嫔妃,  跟这群老臣说服下来,就是有本事了。

  他心里久久不平静,  如果真的比木炭便宜,还能造福军营和百姓,  当然是该推崇的。

  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对有的皇帝是珍馐美味,通宵达旦享乐,对于朱元璋而言,这都是衰败的象征。

  “成啊,咱决定了,不阻拦你卖什么无烟煤,但是你卖给咱价格在低一些才好。”朱元璋眼里透着狡猾,跟周乾讨价还价。

  周乾不喜欢砍价,倒不是因为要做奸商,而是因为我特么又挖矿又请工匠的,你又要压一波价格。

  对无烟煤脱硫推广,就已经用了很多人力和成本,你还要砍价。

  朱家人不坑朱家人!

  “爷爷,朱家人不坑朱家人,我就一斤十五文,不能再少,再少我真的要亏本了,跳楼价啊。”

  朱元璋双手插腰,弓着背看向自己孙子:“啥是跳楼价。”

  “这您就甭管了,反正您要是买的话就十五文,最低。”周乾信誓旦旦。

  “那你身为太孙,难道不该把无烟煤送给咱吗,送给大明军士多好。”朱元璋反问。

  我才不愿意,送出去倒是可以,但制造总局的成本,工人工钱谁来付,这不行的。

  周乾心里想,他需要矿师去各地寻找矿藏,后世的数据统计,凤阳与太平一带可是后世的好地方,储藏量达到了亿吨。

  北平城的西山煤,也是亿吨,因为是露天开采,而且出来后,一部分送去做焦炭冶炼,一部分用来加工成无烟煤这些。

  煤场四周需要种树,还要给那些附近百姓一些拆迁费。

  因为是露天开采,工人必须管够。

  每日工钱,饭食,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过年工匠都回家了,先试着好好的发掘。

  往后要是资金够,产煤方便,那白给大明军营都没问题。

  他需要更多的银钱来雇佣工人,因为这样的话人手比较够,改进采煤工具后,每日在五十万斤。

  听着几十万斤,实际上折合成大明时代的,并没有多少。

  大明一斤等于十六两。

  露天煤矿,开采的成本相对来说低一些,而且工人操作安全,就是挖过后的深坑要进行填埋,或者试着在上面种些什么。

  周乾想明白了,他要把中都凤阳作为试点,将容易发水灾的地方变成大明的江南明珠。

  他坚信,凤阳原本就是个锻炼磨砺诸皇子的地方,除了这个,也能帮他磨炼出来一批国士。

  想要做事,得需要人手,没有人手怎么行。

  最终周乾还是那句话,朱家人不坑天下百姓,他也不会把无烟煤作为牟取暴利的手段。

  但是最基本的盈利要有,否则后面治理水患伸手给朝廷要钱,就是求爷爷告奶奶。

  “皇爷爷,孙儿已经想好了,可以招募无事做的流民,或者愿意出力挣钱的百姓,这样也能帮他们无形中获得一份事情做,不至于偷抢。”

  


  (https://www.lewenvuxs.com/3582/3582042/70662801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