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大孙,你真是太会了
送走燕王一家,朱元璋和蔼的拉着周乾的手,给他介绍自己万寿节收到的贺礼:“来,看上咱的什么东西,你就过来拿。”
周乾并没有要,只说这些都是文臣武将的心意,该由朱元璋收着,他用不到什么。
朱元璋听到这话,脸色平常,却心里暗暗点头,心道这小子还是个懂得谦让之人,将来必成大事,自己可得好好的培养他,弥补十年的政务缺失。
他像个藏不住话的老人,直接带周乾去一堆奏疏跟前,宣布道:“今后有时间你就跟咱一起批奏疏!”
此言一出,身后的内侍和周乾都是一惊,没想到朱元璋会这么说,毕竟太子批阅奏疏都是到了能担大任时。
要知道,周乾这才相认多久?还不到半个月啊。
到了奏疏前,朱元璋柔声道:“坐下吧。”
朱元璋仔细看着周乾,见他神态自若,丝毫没有慌乱之色,不由得偷偷欢喜。
他早见到过自己大孙做事,但是让大孙触碰奏疏,倒还是第一次,想到他说的农事,便从里面挑了关于农事这种奏疏递过去。
“咱选个最简单的奏疏,你可能也熟悉些,看看吧。”
“是。”周乾拿起有关农事提议的奏疏看起来,随后将奏疏又还给朱元璋。
“咱允许你批阅。”朱元璋拿了御笔递给他:“批。”
周乾看了看奏疏内容,摇摇头将笔放下,没有批阅。
对于周乾这做法,朱元璋并未怪罪他的意思,反而耐心的道:“咱想着你这些年在外,过几日让你跟着你爹去批阅,但咱又喜欢你喜欢的不得了,就打算自己教。
可是,你为何不批啊?”
朱元璋只当是这孩子不会,问完就后悔起来,自己这不是明摆着让长孙为难吗。
他自责自己,为何多此一问。
长孙不过是刚相认,现在正名都没有正名,奏疏不会批阅很正常,民间生活多年,就算之前有底子,但又能记得幼年多少,对奏疏胆怯不批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后周乾的回答,却让他心里为之一振,刮目相看。
周乾平静道:“这几日,我与五叔都在暖棚,看到暖棚里的农户播种,栽苗,引水灌溉,体会到十分辛劳。”
说罢,周乾又笑了笑:“平日里总是说农乃国本,农事既是第一大事,朝廷仕子也总在奏疏里说民以食为天。
但是又有几个人肯脱下官袍去田里耕作?不去体验百姓辛劳,怎么会做到感同身受。
不体会百姓的苦,提出的农事措施皆是纸上谈兵,又怎么能制定出合适的农耕之政呢。
都说读圣贤书,平天下事,可是这句话是否完全对?若读圣贤书的人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那孔子孟子不该早让天下太平了?
说到底读圣贤书治国事,只能是一部分,若是要制定百姓合理的农策,光读书不行的。
年年岁岁,朝去夕替,圣贤书内容不变,可百姓的日子再变,前朝书只能参考,却不能总治今天事。
这奏疏里的农策,不亲农,不事农桑,说的政策也是听起来振奋,实则只会加重百姓的重担。”
“读圣贤书者,只能管理圣贤书的官员,却教不会饿肚子的百姓去吃饱饭。”
朱元璋拿起那奏疏细细看着。
“百姓造反,多数是因为饥寒交迫不能活命,将士造反,多是因为兵饷口粮,军令不公引起的。从根源解决百姓的问题,相信他们宁做太平犬,也不做乱世人。”
百姓造反多是因为吃不饱饭,饥寒交迫……这和自己当初吃不饱饭,没钱葬爹娘多像啊,根本就是啊。
朱元璋这一点深有体会,脸上出现热切之意。
旁边侍候的内侍和宫女也心里对周乾刮目相看,他们每天伺候陛下和朝臣商议事情,送走一拨又一拨的官员。
耳濡目染下,对政事也听到过一些见解,多年来,只有这位长孙殿下才真正说透了。
民饥寒,兵无粮饷,才造反闹事。
说兵无粮饷,这个在明末时的八大寇里,下岗邮递员李洪基不就是,他后来成了李闯王。
朱元璋不是那么随便会被惊讶到的人,他有智慧,有权谋,也特别的会打仗,农民与王者的结合,有着帝王的疑心,又带着普通百姓朴素坦荡,还带着拧巴。
周乾见朱元璋发愣,当自己说的他不喜欢,便道:“老朱,这些是我近来与白银局一起,总结出的。
农户中有许多是农妇丈夫从军,无人做农事,也不认识字,我便请徐家小姐有空去帮她们理解些农策,请男子去不合适,可女子读书的也就只有书香门第和王公之女。
对兵士家眷优待,将士才更愿意为大明征战。”
朱元璋直视周乾道:“徐家为大明出了不少力,徐达病死在北方的军中一事,咱很痛心,徐家几个孩子也都为大明忠心。
咱也该待他的孩子好些,你跟她的事你爹与徐老夫人说过。咱没有什么反对的。老四家媳妇儿知书达理,贤惠淑德,这都是徐达教的好。”
周乾点头,毕竟朱桂和代王妃常常不和。
朱桂是郭子兴亲生女儿郭惠妃所生的,但是朱桂两口子的事,但是朱元璋和朱棣,朱标都会帮着代王妃说话。
徐达就不是吃蒸鹅死的,要是吃蒸鹅赐死,那徐辉祖为何还要死心塌地为大明尽忠。
随后周乾又说了关于民技官和农事需要银子的事,朱元璋以为他是需要银子。
周乾却说他不需要,想有机会带朱元璋去城中走走,感受下大明商事的来龙去脉。
语言太过苍白无力,事实才是最好的说法。
“等占城使臣事了,墓门明日便会破开,两件事办完,咱跟你去城中走一走,看看你说。”朱元璋拿过占城先送来的信件。
洪武年间,朱元璋曾颁诏给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丘温,庆远等五个县,但安南却称兵拒命。
朱元璋因为战争刚停不久,不愿再起干戈,于是没有搭理,安南一直处于半离独立状态。
占城比安南小,又因为和元朝战争后几十年恢复不好,当明朝对占城释放善意时,占城欣然接受。
每年都要派王子王孙来明朝出使表达自己的尊敬,是大明奉表称臣国家之一。
但是占城与安南关系恶劣,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君臣,父子,上下等这些伦理,因为这种思想延伸到大明时,便成了藩属关系。
这几年大明偶尔征讨,安南奉还不少占城土地,跟着大明喝到不少肉汤。
元末战乱时,安南趁机从汉家版图中脱离,还侵占了思明路永平寨,霸占丘温和庆远。
如今安南一直游离在大明之外,不归还汉家土地。
而倭国因为在和元朝打仗时战胜了元,虽然承认明朝,但是在边缘反复横跳,不断的张狂挑衅,仗着自己曾经大胜过元朝而得意。
至于高丽虽然犹豫,但看到朱元璋数次北伐后,在大明军的威压下,也慢慢臣服。
周乾听着朱元璋和自己说大明周边的国事,心里也迅速的做出大致的规划和意见。
“咱不出兵安南,不是咱怕,只是之前数次北伐,劳民伤财,咱希望百姓能够修养,谁知安南咄咄逼人。”
“老朱你说的对,轻易出兵确实可以出恶气,但是会使国力衰退,但是我们也不能放任他们骑在我们汉家的头上屙屎屙尿。
该好好的练军,重整大明水师当年的威风,但是练军需要银子,我认为重整,发展大明商事是很重要的。”
朱元璋嗯着嗯着转过头:“你又扯到商事来了,别急,别急,过了这几天再说,你的提议咱会考虑的。”
“咱长孙真是太会了,咱还想着手把手教你。”朱元璋笑道。
“老朱,我只是拙见,朝廷的事你比我熟悉,到时候咱们可以好好的合计合计。”周乾道。
此时,内侍过来提醒两人到了该歇息的时间。
朱元璋这才意犹未尽收话,但还是觉得这个大孙对奏疏太会了。
(https://www.lewenvuxs.com/3582/3582046/69192646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