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无忧岁月


故事还是要从我那无忧无虑的童年说起吧。其实小时候的我,一点都不胖。

到现在我还清楚得记得,在那阳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剪着90年代流行的丸子头,穿着妈妈亲手编织的红色“蝙蝠衫”,站在乡下外祖母家绿油油的稻田边上,像一个中国瓷娃娃般忽闪着漂亮的丹凤眼。

妈妈说我笑起来还有一对可爱的小酒窝,我声音自小带点沙哑,但音质婉转,抑扬顿挫。邻居婶婶用小糖果诱惑我,哄我唱歌,我便憨憨傻傻得站在春风里,唱起了那首《含羞草》——

小小一株含羞草

自开自落自清高

她不是存心骄傲

只为了

只为了

美丽情操

小小一株含羞草

自怜自爱自烦恼

她只愁真情太少

不知道

不知道

青春会老

······

我妈妈是中学英文教师,爸爸是手工鞋匠。和大多数中国普通的工薪家庭一样,我也是在一个不算太富裕但是生活小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我懂事起,爸爸便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先是在“黑吉辽”这样寒冷的北方鞋厂工作,后来只身一人回到离老家稍近的城市魔都上海摆摊修鞋,每日为了家计节衣缩食,仍旧所赚甚微,在上海过着清贫的生活。

因为爸爸一年到头在外打工,几乎不着家,家里里里外外,都靠妈妈一手打点照料。妈妈虽然是人民教师,但是却没放弃耕种家里分到的农田,一年四季不是站在七尺讲堂上给学生们讲课,就是在农田里照料伺候农作物,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觉得妈妈真是名副其实的“园丁”,不是在浇灌祖国的花朵,就是在开垦田园。

妈妈在我15岁那年,带我去上海看望爸爸,在上海阴暗拥挤的弄堂里,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了爸爸的住处,心里涌出一股莫名的心酸。他租的房间还不如我们乡下的平房,房间没有墙壁,只是用一层棕黄色的原始隔板隔出来一方潮湿的小天地。

小时候在妈妈的庇护下,虽然出生在农村小镇,家里也没盖楼房,但是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是不稀罕山珍海味的,经常吃得到新鲜的海鲜,加上家里自己有农田,妈妈自己种菜,养鸡养羊,我们吃穿住的条件都很好。

在去上海看望爸爸之前,我从未体验过如此差的居住环境和条件。也从未体验过打工一族居无定所四处飘荡的艰辛,爸爸当时的职业在如今的社会只能算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可在他们那个连白米饭都很难吃得上一口的穷苦年代,会做手工皮鞋已经算是一门不错的手艺活了。

爸爸那辈家里弟兄姊妹众多,十几个孩子,从小在饥荒中长大,身为老大的他小学毕业便辍学,帮爷爷奶奶挑起生活重担。

在我记忆里,爸爸一直是个脾气特别温和,性格非常内敛的老实人,个子高高瘦瘦的,妈妈生气发火的时候,爸爸也从不生气,他们总是一个在闹,一个笑。

我偶尔会觉得妈妈过于强势,怕爸爸受到“欺压”,会像个小大人一样,替爸爸主持公道,对妈妈说:“妈妈不要欺负爸爸。爸爸对你这么好,你还欺负他?”

他们两人听到我一个小屁孩说着这样的话,就在那边笑作一团。我从小就觉得爸爸很听妈妈的话,我想那并不是他怕老婆,更多的是出于对妈妈的敬重和爱护。

妈妈善良朴实,吃苦耐劳但个性勇敢坚强,是个事业心很强的女强人,从小热爱学习,同样生长在一贫如洗的乡下人家,求学之路也是异常艰辛,但是她咬牙坚持,硬是上到了高中毕业。

让我从小钦佩到大的一点是,妈妈并没有因为家境贫寒,就此放弃自我学习成长之路,她当了人民教师,但是一开始并不是国家正式编制,她的高中同学纷纷下海经商,只有她毅然决然留在了教师的岗位上。

因为当时县里英文教师紧缺,她便自学成才,报考了成人自修大学,专攻英语。大学毕业后顺利拿到了国家教师的正式编制。

每年寒暑假,别人都忙着欢度节日,唯有她要么一声不吭地拿着书本苦读,要么就是带着一群孩子学习英文。

她对她的学生倾注了满腔热情,将她的青春贡献给了教育事业,每年带出来的学生,在学区成绩排名榜单上都是数一数二,是我们乡镇上的众多教师中有名的“拼命三娘”。

我中学时代学习成绩优异,很多人以为作为英文教师的妈妈和班主任一定给了我很多特殊的关照和教育。可事实刚好相反,妈妈太忙了,她把太多的心力放在了她的学生身上,这中间还包括照顾教导我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孩子,唯独没有把时间放在我的身上。

常常眼看着夕阳西下,上小学的我放学回家等妈妈回来,等困了,无处可去,倒在乡下厕所间门前(农村每家每户除了盖正屋,还会在屋舍旁盖个侧屋,侧屋隔成三间:一间专门用来堆放家庭琐碎杂物、一间饲养家畜、一间当厕所间)的栏杆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家里的沙发上,妈妈心疼得抱我起来吃饭,总觉得那时候的妈妈对我格外温柔亲切,我看到她的眼神里除了爱意还写满了对自家孩子疏于照顾的歉意。

我在学习上的拼劲仿佛也是遗传了她的基因,我更相信那是一种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力量,我爱学习也善于自学,进入妈妈所在的中学后,我中学的课程一直都是班级名列前茅,文理全面发展,在老师没教新课之前,我通常就已经把老师教的新课都自己预习学会了。预习自学的好习惯,一直保留到了大学甚至走上社会以后。

16岁中学升学考试,原本我可以以高分进入师范类中专,或者卫校之类的学校。但是青春期的我,志存高远,一腔热血,立下豪情壮志一定要上高中,考大学。那是我的人生志愿第一次与妈妈的心愿相违背。

我妈妈的家族里姨妈,姨姐,姨哥都是教师、护士,姨哥、姨姐都听了妈妈的话,报考了中师或者卫校,三四年之后便都拥有了一份让大众艳羡的“铁饭碗”,只有我违背了她的意志,选择了一所省重点高中继续深造。这所高中是我们当地除了全国赫赫有名的重点高中启东中学之外的第二大高中“东南中学”,聚集的也都是全市的尖子生。

第一次离开家的16岁花季少女,对外面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初中时候学校最高的楼房只有三层,基本都是平房的建筑。我生在一个特别重视教学质量的城市,是全江苏省乃至全国教育质量首屈一指的模范城市,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严苛模式,让我从小到大基本都过着“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校园生活。甚至很少随父母家人出门旅游的我们,从未见过设计精良,环境高雅,楼层很高的高等学府。

直到参加中考的体育考试,考场就设在东南中学的操场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幢幢更高更精致的教学楼建筑。

学校既有现代化建筑,又有古色古香的木雕庭院楼台,古典与现代相互融合,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的设计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次体育考试后,我暗自下定决心要报考这所省重点高中。后来通过努力也终是如愿以偿,以高分进入了这所学校。

高一的时候,我遇到了我高中时代的第一位伯乐“李浩”老师,他发现了我的写作天赋,经常在课堂上把我的作文当范本读给大家听。

我从小学到中学,陆陆续续参加过市里,省里大大小小的作文竞赛,赢得过大大小小的奖状,在大大小小的杂志报纸上发表过不少文章,但是那些孩提时代的荣誉渐渐都被我遗忘了,但我却出奇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高中的课堂上得到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是因为老师布置了一篇名叫《我们的学校》的作文。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的我早就把这所学校当成了自己梦想起飞的地方,所以会特别重视获得老师的认可。

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这种“写实题材”的记叙文主题感到枯燥头痛,无从下笔,我却声情并茂洋洋洒洒几千字,从建筑设计美学的角度,记录了第一次参观学校由远及近,从外观形式美,谈到对内在求“知”精神、求“真”精神的探索追求,让李老师拍案叫绝,更让很多同学在离开校园多年后,还会因为我写的那篇文章记住了我,看到我就说你是成亦菲吧,当年你那篇文章真的把我们的学校写活了,太美了。

我觉得那不是我的个人魅力,恰恰证明了设计的魅力,也体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说来惭愧,我一开始在家里打草稿写那篇文章之前,也曾怀疑自己是否能把这么平淡无奇的主题写好,妈妈对我说:你要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我很感谢妈妈对我的这种鼓励式教育方法,从小到大只要是我喜欢和感兴趣的事物,她都会鼓励支持我去尝试。所以我很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事都是你做了才会,而不是会了才做,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凡事用心做,就能做好,写文章也是,写出心灵的真实感受,文字才能被注入灵魂,拥有鲜活的生命力。

记得小时候我十分喜爱音乐,迷上了电子琴,可是家里没有琴可以供我练习,我在木板上用粉笔画上琴键进行练习,炎炎夏日里大家都躺在凉席上“午睡”的时候,我把双手放在肚皮上,大腿上,练习指法。

妈妈见我如此认真,便托学校的音乐老师给我买了一架电子琴,音乐老师在给我们上完音乐课之后,忽然把我叫到她办公室,无比亲切地对我说:菲菲,你看这是什么?看到黑白琴键的电子琴时,我差点激动得哭了。

妈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自此家里便时常充满了乐音和欢声笑语。小时候我还爱画画,尤其喜好画人物肖像速写,并且还会给每个人物搭配设计精美的服饰,爸妈经常被我无师自通的绘画天赋惊艳到。

想来我从小就爱“美”,并且拥有艺术文学方面的天赋,高中之前,我一直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三好学生,从不偏科,但上了高中之后,因为一次意外,文理全面发展的天平彻底失去了平衡。


  (https://www.lewenvuxs.com/3610/3610170/7654145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