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孩子的视角
李夫人和鹿鸣在门口看了一会,自觉帮不上什么忙干脆去院子里坐着。
李夫人又问起鹿鸣梨花村的事情。
虽然已经听李月白经过一遍,但是以孩子的视角在听一遍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现在山上有野果,现摘了就吃可好吃了!”
“咱们村里现在很多种的茶树也是在山上找的,泡茶味道好浓,下午喝了晚上就睡不着了。”
“村西边,咱家田那边有很多栗子树,还有一颗柿子树呢!”
“秋天要去摘的话得早些去,去晚了就没了。”
“沿着咱家这条路,路过牛家的方向一路走,有一个小浅滩,那里可以捉一些小鱼小虾,其实我觉得山上小溪捉的更好吃,只是没那么好捉。”
“小浅滩那里夏天可多人了,天热了就去游泳。”
“我们不去,我们都是叫上牛家的哥哥们一起上山去,小溪里的水更凉快,人也不多,还能脱了鞋踩水玩儿。”
李月白说的多是邻里关系和家里根据时节变化的日常。
鹿鸣的口中几乎都是根据不同时节的孩童玩乐,李夫人听得入迷。
李太傅闲来无事,也端了凳子来听鹿鸣说,越听越想再这儿隐居,当真是个好地方。
孩童都过得这么快乐。
又看到何老爷子笑呵呵的提了两个灯笼过来,让杨家的小子挂到树上去。
难怪何先生愿意来梨花村,当初的何家也是如日中天。
年少负有盛名,何家落寞后,再也没有听到
他的消息,原来是带着外孙女到梨花村来了。
听说了与何家的事情已经,李太傅还挺唏嘘的。
当初他们可是同窗,虽关系不亲密,但也是互相尊重敬佩的,都是风云人物,还颇有些惺惺相惜。
现在看何老爷子,年少时就总是一张笑脸,做什么都是云淡风轻的样子,做的诗也是逍遥的风格。如今看起来,他还真过上了年少时所做的诗的日子。
“何老哥,来看看拿哪坛子酒。”
正指挥着杨五郎挂灯笼呢,又听到赵老爷子在叫自己。
何老爷子立马撇下了这儿的活,快步去看酒坛子。
“拿桃花酿!喝惯了京城的桃花酿,我都快忘了自家酿的是啥味儿了。”
杨五郎提着灯笼在树上挠挠头,“老爷子,我还没挂上去呢。”
何老爷子头也不回,“随便找个地方挂吧,反正也不指望这俩挂得高的灯笼照亮。”
“行吧。”
杨五郎找了个显眼的位置挂上,在树上看远处。
正是夕阳,天边一片火红,村子里炊烟袅袅,远处虽看不见房子,但是一股股的炊烟都看得挺。
杨五郎看的时候,正好隔壁牛家的院子爬上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少年,正提着灯笼站在他家院子的树边上。
院墙下有人递来一根长杆,他接过以后,把灯笼挂在长杆上,在用长杆把灯笼支到树上去挂好。
再往远处看,几颗大树上也挂起了灯笼。
“长福。”
从树上跳下来,杨五郎问路
过的赵长福。
“村子里有在树上挂灯笼的传统吗?”
赵长福抱着洗好的碗嘿嘿一笑,“没有啊。”
“算不上传统吧,反正我家是快天黑的时候,就会在树上挂个灯笼。”
“后来不知怎的,村里都这样学起来了。”
“这样也好,要是晚上去找人,看他家院子有没有挂灯笼就知道有没有人在家了。”
“要是起夜,也能当个照亮的。”
“瞧着也漂亮。”
杨五郎抬头看小灯笼,确实是漂亮,说是灯笼,倒不如说是花灯,是小兔的形状,还垂着流苏,瞧着很是精致。
“这是自家做的嘛?”
在柴房就看到了整理成一捆一捆的竹条,可以用来编花灯。
“对,都是两个爷爷做的。”
“我爹要是有空也会做一些。”
杨五郎又抬头看了眼花灯,越看越喜欢。
“我跟老爷子学学去。”
院门虚掩着,挂了花灯没一阵,院门外就老是有声响。
杨五郎听到门口有人小声说话,还以为是找人的,打开院门看到门口围了一圈人,笑问道:
“有什么事儿吗?”
没想到开门的是个陌生的小郎君,那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没人说话。
杨五郎疑惑了,“怎么了?”
后来还是一位老婆子先开头,“我们听说赵家回来了?”
“对啊。”
杨五郎对乡亲们态度很好,“下午刚回来。”
乡亲们又是互相看,想问又不好意思问的样子。
“杨五哥,怎么了?”
“谁来了?
”
正好赵亦归过来,怎么开了门还堵在门口啊。
门口的乡亲看到赵亦归都没那么拘谨了,刚才说话的婆子立马问道:“亦归小子,听说你爹和你三伯都考中了是不是?”
话开了个头,其他人也都七嘴八舌的说起来。
“我听说还是状元和探花郎呢!”
“今年一甲,听说三个都姓赵呢,都是咱们临安城的。”
“是不是真的?”
“镇上都传遍了。”
“那个是状元郎啊?你爹还是你三伯?”
“对了,听说你三婶找到亲生爹娘了?还是京城的大户人家呢!”
“我听说是高官呢!”
“哟,那岂不是管家小姐了。”
“咱们陈县令听说也调去京城了,跟你们一起的嘛?”
问题一个接一个,赵亦归听得头大。
看来自家虽然没在梨花村,但是关于自己的传闻是一个不少啊。
在京城也是,稍一打听,就能听到自己各种奇葩事,听起来很离谱,传闻才不管事情真假,人们感兴趣就行了。
杨五郎听着退后一步,把赵亦归轻轻往前推了一下。
赵亦归无奈,只得先回答。
“对,是真的,三个都姓赵,另一个也是咱们临安城的。”
“我爹是状元,三伯是探花,陈伯也去京城了,我爹和三伯也在京城任了职,这次他们就没回来。”
“至于三婶的事情,我是晚辈,不好说长辈的事儿。”
边说边背着手,用身体挡住,疯狂的戳杨五郎,意思很明显,去搬救兵。
杨五郎会意,赶忙去叫赵老太。
这次来的人和赵家的关系不好不坏的,相熟的几家早就拿了东西来了。
牛家拿了菜,村长家加了新鲜的肉来,听说他们家来了客人,还拿来一套新的碗筷、茶杯来。
刘家拿了两床新的被套来,都是送了东西就走,知道他们路途累,寒暄几句没有打扰。
“奶奶!”
看到赵老太来了,赵亦归松口气,被这群婶子婆婆围着,他们光说自己的,一直问个不停,没好意思进院子就伸着脖子往里瞅。
(https://www.lewenvuxs.com/3741/3741719/1111063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