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明皇长孙大结局 > 第206章 那可是我亲大哥

第206章 那可是我亲大哥


第206章  那可是我亲大哥

        “臣老家河南南阳,小时候在南阳,曾亲眼见到过陛下所言的轨道。”

        “当时臣年幼,不知所以然,而听陛下所讲述后,再回忆起来,正是轨道用作马车所用。”

        铁铉高声回道。

        以他现在和朱元璋之间的距离,若是声音小些,怕是都听不清楚。

        所以但凡朝臣,必然得声音洪亮。

        朱元璋有些惊讶。

        他还以为轨道这事,是大孙想出来的,没想到竟然在之前的朝代,就已经出现了。

        不过朱元璋仔细回想,在脑海中读过的史书,却完全没有跟轨道相关的事情。

        轨道的好处,是很容易就能想到的,若不是造价过高,朱元璋当然要大肆建造。

        微微思索一番,朱元璋认为是自己可能没有阅读过相关的典籍,于是目光投向翰林院那边,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多多回顾一番,鼎石既然说了有轨道的存在,必然是真实存在过,咱读书少,尔等帮咱想想,是前面哪个朝代,建造过轨道事宜。”

        虽是问文武百官,实际上朱元璋就是想听翰林院那边的看法。

        关于大明之前的朝代,有关的历史文献都是翰林院的学士们在负责,要说对于前朝的了解,自然为翰林院首当其冲。

        听到陛下的问话后,翰林院所在的官员们,也开始交投接耳的探讨起来。

        “轨道马车这般,我从未听闻过,不知道各位大人可是听说过。”

        “我也未听说过,按理说这般制作,一旦见过,必然会铭记于心,但我没有任何印象。”

        “我也是。”

        “我也是。”

        诸多翰林院的学士们一番讨论,发现都是没有听说过此等轨道,甚至已经开始怀疑,是不是铁铉在胡说了。

        不过这番言论很快就被打翻了,铁铉在朝臣中的声望还是很高的,而且若是胡说,那就相当于欺君。

        既然说小时候见过,自然现在也还是存在,铁铉完全没必要去说谎。

        “既然铁断事讲述为真,那便肯定存在,可能关于这段的记载非常少,以至于我等都未读过。”

        有翰林院学士提出。

        多数翰林院学士相互对视一番,又觉得不可能。

        翰林院的书虽然多,但在场的这些学士,大学士们,加在一起,不说通背翰林院的书籍,但绝对是全都看过的。

        这般想来,唯有一种可能,便是关于轨道,在翰林院中并无记载。

        “或许是在元之前的朝代,绝不可能是元朝,自然也不可能是宋朝。”

        有学士开口分析说道。

        没有文献,那就通过前各朝代的情况来分析。

        能够站在奉天殿内,完全可以称得上历史学家,精通前各朝代相关风俗情况。

        就这般,当着文武百官还有朱元璋的面,直接就开始讨论了起来。

        朱元璋见此,也不着急,安静的等待着翰林学士们。

        这样的情况,在早朝的时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现在翰林院的学士们,带头的就是刘三吾。

        刘三吾定下策略,从元朝开始,逐步向上进行推敲,分析前面那个朝代最有可能建筑轨道。

        即便是元朝,也不能放过,说不住就是某个封王自己干出来的。

        首先是地点。

        既然是在河南南阳,那必定是正统王超才有可能。

        河南自古为中原地区,南阳则是临近许昌,洛阳,开封这些古都附近。

        没有一统中原过的国家,则完全可以排除了。

        当这个意见出来的时候,范围就小了很多。

        随后便开始针对有可能需要建筑轨道的朝代。

        刘三吾提出:“轨道的作用,便是大量运送辎重所需,而建造在南阳,显然便是当时南阳需要。且既是在中原建造,则定然不止南阳一处。”

        “如此看来,铁断事所言的轨道,距今的朝代,当极为久远,依老夫所见,应当是在东汉,西汉。”

        刘三吾的话,打开了翰林学士们的思路。

        刘三吾在现在的大明,可算是学识之最。

        要知道刘三吾入朝的时候,是在洪武十八年,由现在的兵部尚书茹瑺举荐,以‘文学应聘入朝’。

        且当时的刘三吾,已经是七十三岁的高龄,为入朝的时候,便就已经名满翰林。

        入翰林院后,便就相当于翰林院无冕之首。

        七十三岁的刘三吾,不但没有丝毫糊涂的征兆,还因博览善记,应对详敏,屡承顾问,悉多称旨,而被朱元璋重用,多次想其请教治国之道。

        只不过在洪武二十三年,授世子晋王经,吏部劾其‘怠职’,一度由翰林学士降为国子监助教,因其声誉,不久便官复原职。

        现在的刘三吾,已经是八十岁了,还能称得上才思敏捷。

        从这分析轨道的朝代之事中,便可见一斑。

        “西汉不可能,西汉缺马,轨道马车自然需要大量骏马才能拉动,骡车和牛车定然不行,唯有可能是东汉。”

        有精通西汉史学的学士,当即提出。

        诸多翰林学士,也是纷纷点头,这般看来,唯有东汉了。

        一番讨论过后,东汉的可能,却在不断的被排除,虽说有人提出假设,但其理由也站不住脚。

        讨论到这个点上,已经过了两炷香的时间,不管是其他官员还是朱元璋,都有些不耐烦了。

        朱元璋见商量这般久,便就准备先搁置此事,让这些翰林学士们,下朝后再行商议,最后给他一个结果。

        此时,刘三吾半眯着眼睛,开口说道:“诸位同僚可否想过,这南阳轨道,是否为先秦所铸。”

        此言一出,诸多翰林学士马上就安静了下来。

        原本准备开口说话的朱元璋见此,也就停下。

        朱元璋目光示意,马上就有宦官快步走来,将刚才刘三吾等翰林学士讲述的情况,禀告给朱元璋知晓。

        在奉天殿朝会中,每隔数米就有宦官站立。

        这些奉天殿宦官的职责,一是为了监视官员有没有逾越的地方,在没有陛下的允许下,很多不符合礼仪的事情,都会被这些宦官们记载。

        包括谈话也是同样,重要的谈话会被熟记,而后随时传达给朱元璋。

        朱元璋听完后,微微点头。

        按照翰林学士们的分析,显然秦朝是最有可能。

        且秦朝在此方面上,也有其他类似的举措。

        譬如‘秦直道’,‘秦驰道’。

        现在看来,再出一个‘秦轨道’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且非常符合秦朝作风。

        秦朝对于修路这块,最为积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全国范围内道路的修筑。

        可以说,秦往后所有朝代的交通干道,几乎都是依照着秦朝的道路进行。

        甚至到近两千年后现在的大明,在许多大城之间的道路,都是由秦朝开辟出来,延续至今。

        “看来自秦五尺道与秦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灵渠、直道、驰道七大建筑后,秦轨道将会是先秦第八建筑。”

        朱元璋一锤定音,颇为感慨的说道。

        对于秦始皇,不管是在文献中,还是历代皇帝,诸多官员,天下文人,都是极为敬佩且崇拜。

        不单单因为他一统天下,为第一位皇帝。

        更是在诸多国家建设上,立下了太多的功劳。

        朱元璋也是有偶像的,秦始皇就是他所崇拜的偶像。

        可以这般说,自秦朝后至今一千六百年的时间里,诞生了如此多的朝代,国家。

        除了火器外,在大多数方面,各个朝代和国家,对于秦朝而言,根本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秦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封建王朝的巅峰所在。

        朱英曾经就和朱元璋说过,若是现在的大明对上巅峰的秦朝。

        时空错乱下,唯有五五开。

        实则这还是有些过多了,真要打起来,就现在的大明,根本不可能是秦始皇统治下秦军的对手。

        大明如今常备军一百二十万,秦朝一统天下后,约莫常备军为八九十万的样子。

        然而大明的常备军,多是屯田兵。

        而秦朝的常备军,尽皆职业兵。

        职业兵和屯田兵的差距,那可不是一星半点的相差,同样兵力的情况下,屯田兵只有被碾压的份。

        这也是为何,朱英坚持要打造职业兵的概念。

        在朱英的设想中,屯田兵只会作为后备兵源,日后的战争,将会慢慢转由职业兵主导。

        “鼎石。”

        “臣在。”

        “你便回一趟南阳,将曾经见到的那处轨道查探一番,带部分回来,咱好好瞧瞧。”

        “臣遵旨。”

        朱栴(zhan),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十一年正月生,去年封庆王,藩地宁夏。

        即便是封王了,也逃不过被操练的下场,便就如同朱权一般。

        史记,朱栴是庆王府第一代庆王,他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在宁夏生活了四十五年。

        因为和朱允熥同一年生的缘故,虽然一个在年初,一个在年末,且还是叔侄,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的关系。

        朱栴的性格和朱允熥比较接近,在诸多皇子里也不算起眼,所以两人也算是臭味相投了。

        两人在临近的方队,歇息之余,也就顺道聊聊天。

        在歇息的时候,离开方队聊天,也就是皇子皇孙们才有的特权,显然对于这样的特权,诸多将士们没有任何意见。

        在皇权为天的王朝,皇子皇孙们跟着他们一同操练,那已经是莫大的荣耀,就这事,便值得将士们吹一辈子的牛。

        “我曾经可是跟着某某皇子,某某皇孙一起操练过的,当时他就站在我旁边呢。”

        “你说那谁谁亲王,郡王呀,当时他们就跟我一同,在大内操练呢。”

        诸多将士们,便就是现在,都已经打好往后吹牛的腹稿了。

        朱栴对朱允熥说道:“皇侄,昨日夜里,我去了大兄的仁智殿中,在殿中的,绝对是大兄无疑,如此看来,操练我们的统领,指不定跟大兄关系匪浅。”

        “我眼力好,咱们的统领看上去,顶多不过二十出头,皇侄你说,这是不是你父王的私生子呢。”

        皇宫里嘛,大家除了读文习武外,也就没别的事了,十几岁的少年,最是好奇心重的时候。

        朱允熥听到这话,本来就因为操练而有些红的面色,立即变得通红,马上反驳呵斥道:“十七叔,你胡说,我大哥”

        说到大哥这里,朱允熥一下子反应了过来,连忙止住。

        大哥的身份,到现在皇爷爷没有交代,知晓的除了自己和姐姐外,也就是二哥允炆,十七叔朱权了。

        姐姐和二哥,自然和大哥关系更为亲密,十七叔也是皇爷爷指定过去的。

        除此之外,也没没几个人知晓了。

        自己可不能暴露出来大哥的身份,或许对大哥有几分不利。

        朱允熥虽年纪不大,但在皇宫长大的孩子,个中政治智慧多少都要一些,依稀明白大哥现在身份的情况。

        朱栴耳朵尖着呢,一听这话,马上就知道皇侄允熥,肯定知晓统领的情况,而且那句‘我大哥’更是意味悠长。

        眼珠子一转,朱栴就佯怒道:“皇侄,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咱俩关系这般铁,说是叔侄,实则同年所生,我一直视你为至交好友。”

        “这般事情,你不便对别人说,对我还要瞒着嘛。”

        “再者说了,我怎么也是亲王,去年父皇封我为庆王,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瞒一家人,能有什么事情,是我不能知晓的。”

        “还是说,你已经不把我当挚友了。”

        说到后面,朱栴神情落寞,就好像被人背叛了一般。

        朱允熥见此,神情有些不忍。

        他和十七叔朱栴的关系,确实极好,两人地位也差不多,朱栴为藩王,但他朱允熥也是嫡孙,日后定然也是藩王。

        在去年朱栴封为庆王的时候,两小还一起说过,日后同为藩王,当守望相助。

        想到这里,朱允熥轻轻咬牙,左右瞧了瞧,低声说道:“十七叔,这事我可从未告诉过别人,你可莫要跟别人说。”

        “你放心,咱俩相交这般久,你还不知道我的为人嘛。”朱栴立即说道。

        朱允熥轻轻点头,而后附耳过去,小声道:“统领可不是私生子,那可是我亲大哥,真正的嫡长孙。”


  (https://www.lewenvuxs.com/3763/3763860/11696938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