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明皇长孙小说名字 > 第575章 把北元王朝发展成佣兵帝国

第575章 把北元王朝发展成佣兵帝国


难道是北元不想更好的掌控草原吗。

        不,而是他们完全做不到。

        哪怕是从前蒙元入住中原的时候,现在北元这块的草原也是混乱得很。

        要知道在草原这里,可是有着大量的部族,与其说是北元王朝,不若是说北元部落联盟更为准确。

        下面的各个部落,就像是曾经中原的割据的军阀,对于北元朝廷的事情,完全就是听调不听宣。

        真要什么地方不满意,直接就跑路。

        这也是草原的一大特色,在没有固定居所的情况下,北元本身也不敢给大部分部族过大的压力。

        自然一两个小部族不听话,那还是随便教训。

        像是鬼力赤的大部族,在很多方面就不会说特别听话,便是北元目前也很难说直接开干,担心引发更大的矛盾。

        不是北元不想,而是办不到啊。

        朱英摊手道;“这有什么办不到的,简单点说,自我大明边关的商会,都会进行一个登记。”

        “这个登记的数目,就是具体的货物详细,贵方完全可以派遣足够多的骑兵进行一个保护,负责路上商队的安全。”

        “这样下来,不就是一举两得了。”

        “至于护送的军队,每次护送可以给予一部分的佣金,也不算白跑一趟,相信很多人是相当愿意的,还可以经常遛马,多好的事情。”

        朱英这意思,等于是直接把北元的军队,当成是镖局来看待,相当于官方保送。

        如果真的可以达成的话,必然是对于草原地区一个巨大性质的突破。

        这样的方式,着实是让包括额勒伯克在内的所有北元臣子们惊掉了下巴,即便是那些北元汉臣,也是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在经商这块,目前好似海没有人可以跟上朱英的节奏。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朱英所有的安排,都是真心实意的在为北元的发展而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这么好并且完善的策略,肯定不是一念之间就能够想出来的。

        额勒伯克内心此时,还真是有几分感动。

        他感觉这些事情,肯定是大明陛下亲自交代,为的就是当年的情谊。

        北元这边讨论了半晌,热热闹闹一炷香之后,下边的汉人老臣欧安民作为代表,向额勒伯克点头示意,觉得这个方式是完全可行的。

        其实这个模式的发展,是建立在两国和平相处的情况下,一旦是爆发战争,就等于是完全的作废了。

        不过现在的北元,也没有别的选择,禁运对于他们来说造成的损失太大了。

        真要再禁上个几年,估计北元这边要么是进行一个大规模的迁徙,要么就是被颠覆易主。

        定下了方向之后,便就算是同意了。

        不过具体的事项,还需要更加深入的交流和详谈,这些事情就不需要额勒伯克和朱英两人来约定,是双方大臣们来协商处理。

        只是可能要等待那么一两天的时间,待所有的章程全部都谈好之后,再由额勒伯克和朱英两人盖章,就算是彻底的完成此番谈判。

        额勒伯克觉得这里头有些闷,便邀请朱英外出溜达。

        朱英没啥好怕的,以他个人的武力,该担心的还是额勒伯克。

        若是发起狠来,直接将其斩杀也不会耗费太多的力气,那些额勒伯克的亲卫看似一个个极为彪悍,但在朱英的眼中,不过是多花几个呼吸的功夫。

        额勒伯克看着朱英的玄甲卫,笑着说道:“太孙的马,还真是不错,这是用最为肥美的鲜草饲养吧。”

        朱英笑着解释道:“可汗有所不知,如今在我们大明有一种新的作物,叫做玉米了,可是有所听闻。”

        额勒伯克点头道:“这个我倒是听闻过,不仅是玉米,还有番薯,红薯。”

        “据说你产量极大,种植起来也比较轻松,解决了许多百姓吃饭的问题,对于如今的的大明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说到这里,额勒伯克带着几分叹息。

        如果当初蒙元的时候,也有这般高产作物,那么现在的中原,肯定还是处于蒙元王朝。

        朱英道;“玉米是一种作物,但是它的杆子,有着比之牧草更为丰富的营养,尤其是对于牲畜来说,如同一道极为美味的大餐。”

        “精饲料比之也是相差甚远,长期喂食的情况下,会长得更为结实强壮。”

        “而玉米的产量是极高的,玉米棒百姓可食,玉米杆牲畜可食,可是个很不错的宝贝。”

        额勒伯克一听就上了心思,当下问道:“这玉米可是在大明对我北元的贸易清单里。”

        朱英点头道;“自然是在的,现在的种植面积不算多,随着种植面积的提升,那么往后就可以供给草原更多。”

        额勒伯克闻言,微微沉默了一番,而后认真的问道:“太孙,我想你也明白,草原的壮大对于中原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可为什么你要如此的扶持草原呢。”

        “我很奇怪,当初提出禁运的是你,现在又扶持草原的是你,你就不怕待我北元再度雄起之后,入侵中原吗。”

        “有些事情,哪怕我是北元皇帝,也不见得能够决定所有的事情。”

        额勒伯克这番话,可谓是真正把心里的想法全部都说出来了。

        站在皇帝的层面来看,北元这次占据了足够多的好处,他觉得燕王朱棣虽然很重要,在跟大明太孙有矛盾冲突的前提下,是并不值得这么去是做的。

        游牧民族的性格,大家心中都十分的清楚,一旦有所崛起,必然会入侵中原。

        确实是想不明白大明太孙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朱英没有直接的回答,而是看向远方,声音悠悠的问道:“可汗你看,这草原大吗?”

        额勒伯克不知道大明太孙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便也只能跟着回答道;“大,很大,一眼望不到边。”

        朱英笑了笑:“在我看来,很小,小到一个北元不过一两百万人,就有些装不下了。”

        “成吉思汗当年的地盘,那才叫足够大,现在的瓦剌,东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还有如今的帖木儿,再往前看看,还有更为辽阔的疆域。”

        “以草原的实力,以大明的实力,疆域不应该只有这么一点的。”

        “可汗你说,如果当初的蒙元王朝,有着现在大明这般的繁荣,会不会有可能呈现出成吉思汗当年的盛况来。”

        额勒伯克没明白朱英要表达的意思,便就顺着话说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想很有可能会吧。”

        其实额勒伯克没有说,在他的心中,面前的大明太孙,就是类似于成吉思汗的存在。

        朱英继续道;“今日的谈判,对于北元是极为有利的,我自己也非常清楚。”

        “但是我想要的,是大明跟北元的合作。”

        “如今的大明,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家,不管是在军队上,政治上,制度上,还是百姓的生活上,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提并论的。”

        “北元最为强大的地方,就是骑兵,但是随着我大明的火铳不断提升,往后草原骑兵再想入关,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的事情。”

        “往后不提,至少在我即位之后,就不会再有这个可能。”

        听到这里,额勒伯克也表示默认,虽然不想承认,但朱英的话确实是如此。

        朱英接着道;“草原上如今的人口,其实已经完全的超越了草原的承载,这一点在当初我还干群英商会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

        “如果我想拖死北元,只需要五年的时间进行禁运,那么北元必将承受内乱,从而导致颠覆。”

        “只是说混乱的草原对于大明并没有太大意义,更何况可汗跟我还有爷爷之间,也算是极为相熟。”

        “在海外,在倭国,在安南,占城,曾经忽必烈都没有拿下的地方,现在大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或许只要我一道令旨过去,就能让他们轻送易主,归顺大明。”

        “草原对于大明而言,耗费了太多的兵力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兵力,几乎都是在边关防备草原,这对于大明向外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假若,北元真的可以跟大明合作,那么大明就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向南边进行扩充,而北元也可以向北,向西,征伐到更多的疆域。”

        “我大明打不过去,难道你北元就能够打进来吗。”

        “我等两国,何必要浪费在彼此的消耗之中呢。”

        朱英的意思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但是他现在自然不能说出关于黑土地的事情。

        涉及到黑土地,只能是先把北元这边全部稳下来之后,也要尽量的去隐瞒才行。

        后期自然会知道,不过那个时候,北元这边应该没有翻脸的可能了。

        不只是在黑土地上,朱英其实还有一个更为长远的规划。

        只是额勒伯克来说,好像还不能明白朱英的想法。

        微微沉默了一下,额勒伯克问道:“对于现在的北元,我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好的合作方式。”

        “主要是目前无法有稳定的掌控,若是有什么好办法,还请太孙指教。”

        说完之后,额勒伯克躬身作揖。

        即便是面对比自己小一个辈分,更加的年轻的大明太孙,额勒伯克表现得很是谦虚。

        当今天下,但凡是挨着大明的国家,谁不知道如今大明的繁荣,就是面前这个刚刚达到及冠之年的太孙所一手缔造出来的。

        群英商会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个传奇了,现在的大明,更是传奇中的传奇。

        遍数历朝历代,如今大明的综合国力,怕是已经稳居前列。

        而这样的变化,仔细回想才发现,不过是在大明太孙册封之后的短短数年时间里。

        这样恐怖的天生王者,还掌控在原本就是最为强大之王朝,与其作对完全是自寻死路。

        现在想起来,额勒伯克还有几分后怕,若不是麾下兵部尚书恰好是抓到了燕王朱棣,过不了几年,北元就会在大明太孙的谋划之下分崩离析。

        便是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额勒伯克已经都是感觉到心力交瘁,勉力维持了。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大明太孙有了合作的意向,这一点恐怕是额勒伯克自从即位以来,得到的最好消息。

        朱英略微思索,讲述道;“北元的情况,我算是比较了解。”

        “其实对于北元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限制了人口和各方面经济的发展。”

        “说的简单一点,看似偌大的草原,实则如同笼中之鸟。”

        “往北是一片苦寒之地,日子过得要比现在还要更苦,完全谈不上有什么发展的空间。”

        “往南就更加不用说了,我大明边关如今的将士,想来可汗很清楚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便是那些打秋风的,现在已经没几个敢于靠近了。”

        “往西瓦剌,东察合台汗国,两方势力交错,如今的北元虽说比之任何一家都算强大,可一旦过去,必然是遭到两家围剿。”

        “东边辽东之地,穷山恶水,更有女真部族,人虽少,却极为彪悍,打过去也没有太大作用。”

        “如此之看,东南西北四方皆如壁障,把看似强大的北元牢牢的锁在这里。”

        “可汗我说的可对。”

        听到这段问话,额勒伯克只能是无奈的点点头。

        这就是北元目前最大的困境所在。

        草原本身无法养育出强大的北元,而正在走下坡路的北元,更是没法去对其他势力进行征伐,内部都是一团乱麻。

        朱英微微转头,认真的看向额勒伯克,缓缓说道:“大明有钱,北元有兵。”

        “若是我说,我愿意花钱,请北元出兵帮我征伐天下,可汗意下如何。”

        话到了这里,攒够了铺垫,朱英终于是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没错,他就是想把北元,发展成类似于雇佣兵一般的国家。

        从现在的情况来说,是有这种可能的。

        如果能达成的话,那么北元将不会是大明的威胁。

        而逐渐的渗透之后,北元将会慢慢的融入到大明的体系之中。

        在文明的发展上,先行的文明对于落后的文明,会有着极其强大的吸引力。

        有些东西就怕是没有对比,当双方比较起来,各方面的福利,待遇,生活环境等等一系列的方面,会对弱势的一方造成巨大的影响。

        简单来说,当草原上的骑兵,经历过跟随大明的富足之后,还会愿意回到这草原上吗。

        想来大多数都是不愿意。

        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点,那就是蒙古文化非常的薄弱,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加上现在的北元,就是曾经的蒙元。

        本身于现在的北元,就有许多蒙古人一直在怀念曾经在中原的生活。

        即便是后边在草原上出生的孩子,也会听着父亲或者是母亲,谈起那些曾经在中原生活的美好回忆。

        野蛮和文明的相差,在当今的这个世道,是真的犹如天堑一般。

        额勒伯克眉头皱起,他没想到朱英的意思竟然是要向北元借兵。

        难道大明缺兵?

        大明可是有兵两百万,瞧得上他这十多万骑?

        若是大量骑兵都借出去,那么北元岂不是陷入危险之中。

        本来这边部族就蠢蠢欲动,往后能够怎么去压制。

        “我不是很明白太孙的意思,可否详细讲说一番。”

        迟疑了片刻,额勒伯克没有直接的否定,而是再次询问道。

        朱英点头讲述:“北元现在部族众多,兵力纷乱。”

        “我大明虽说兵源足够,可镇守的疆域太过于辽阔,想要对外开扩极其困难。”

        “我有意组成北元大明联合队伍,北元的骑兵,加上我大明的步兵,火器,对于诸多小国来说,几乎是碾压式的存在。”

        “我也知道可汗的担忧,不过可汗忘记了一个事情,当有利可图的时候,完全不需要自己出兵,那些部族自然会选择谋取生路,只要可汗能够向他们保证,在他们的青壮出去之后,能够保护部族的安危。”

        “同时对于那些外出征战,获得奖赏的部族骑兵,可汗也可适当的收取一部分税收,如此下来,不仅可以更好的维护如今北元的安稳,也算是给了部族一条新的出路。”

        “对于大部分的部族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想着怎么生活下去,我这边可以答应可汗,只要部族愿意出兵,便可提前预支一部分的钱粮,待到归来时候再进行结算。”

        “战死的骑兵同样有着丰厚的抚恤。”

        这番话,听得额勒伯克心中大动。

        他一直以来,最为担忧的事情,就是各方部族对于北元的冲击。

        作为曾经草原上的霸主,北元从中原推出之后,其实有很强烈的水土不服。

        看似庞大势力的北元,实则在下层机构上千疮百孔。

        而额勒伯克本身也不是一个什么雄主,对于诸多的烦心事情只感觉到焦头烂额。

        现在有这么一个好的法子摆在面前,那还有什么值得犹豫的事情了。

        “好,这个办法好,他们肯定会愿意借兵出来,到时候我北元亦是可安稳下来。”

        “只要太孙能够做到,解决我北元百姓吃食之问题,我北元亦可于大明永结秦晋之好。”

        额勒伯克哈哈大笑一番,心情极为舒畅的说道。

        这可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况且按照这个路子下去,北元将会对草原有着真正的统治力。

        当然,他也知道大明这是要拿他北元的骑兵去冲锋,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情况还能比现在更为糟糕吗。

        至于朱英所谋划的文明同化那些方面,根本已经是触及到了额勒伯克的知识盲区。

        别说是额勒伯克了,便是在当今这个世道,大明这边再有才学之人,也没有文明同化的概念,曾经的汉文化输出,可并非是主动传播,而是周边小国的被动吸收而已。

        朱英见额勒伯克兴奋,当下趁热打铁的说道:“不瞒可汗,我这边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不知可汗能够答应。”

        额勒伯克笑着说道;“太孙请直言便是。”

        朱英道:“在北元如今,有许多汉人大臣,我知晓他们对于可汗并非尊敬,其中不少更是跟哈尔亲王来往密切,对于可汗之位有所冲突。”

        “汉臣占据高位,对于蒙古贵族来说本就不满,可汗能否将这些汉臣尽数交由于我进行处置。”

        额勒伯克眉头一下子皱起,道:“这并不太好吧,虽说他们是有些各方面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为我北元效忠过,多数还立下了不少功劳。”

        “如此这般的话,岂不是寒了人心。”

        朱英微微点头。

        他当然知道额勒伯克不会这么去做,只是先抛出一个比较高的问题,好方便去谈后面的问题。

        “是我唐突了,不过我对这些汉臣很是看不惯。”

        “这般,我若是用些什么手段去针对他们,如果他们自行向可汗请辞,还请可汗让他们过来,不要强行阻拦可好。”

        先前拒绝了一次,现在朱英的退而求其次,再拒绝好像就不礼貌了。

        毕竟从谈判之初到现在,朱英可算是给了不少的好处于北元,从深层次来说,更是帮助北元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

        额勒伯克本身对于那些汉臣也并不是看得顺眼,主要是他们并不是完全的效忠于自己,更多的是效忠于自己的弟弟哈尔台吉,这就让额勒伯克的心中一直很是不爽。

        只是为了北元的大局考虑,不能去动他们。

        现在既然已经有了大明太孙的帮助,那么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在乎他们了。

        “行,若是他们自己走,我当然是不会管的。”

        “多谢可汗。”

        两人相视一笑,对于现在的谈判极为满意。

        随着谈判的进行,细节上面也是逐步的敲定下来。

        曾经还剑拔弩张的两方,经过这一轮的谈判之后,顿时就成了很是要好的朋友。

        其中以欧安民这些汉臣最是尴尬。

        当双方势力不再处于敌对的时候,他们的身份就显得有些惹眼了。

        况且经过朱英先前对于他们的讽刺,原本齐泰等人对于欧安民的一些崇敬也是荡然无存。

        谈判的结果,很快就在大明和北元之间传播开来。

        而朱英在此前,自然是先行在邸报上面进行舆论的导向,大肆宣扬往后的草原,将不会成为大明的威胁。

        邸报这东西,就相当于一个大杀器,可以让百姓听到自己想要说的话语。

        轻松的控制舆论的风口。

        不然这样的行为,在有心人的驱动之下,很容易对朱英的名声造成大的冲击。

        别看现在的大明算是国泰民安,实则内种宵小不少,他们会抓住任何机会来诋毁大明。

        这一点,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时代,都是极为难以避免的。

        想要大明上千六千多万人一条心,想想就知道完全不可能。

        用朱英的想法来说,那就是团结大多数人,消灭小部分人即可。

        只要大势所在,些许风浪又算得了什么。

        在谈判之后,燕王朱棣很快就得到了释放,这也是北元率先表达的诚意。

        毕竟是大国谈判,作为大明太孙,朱英的信用还是很高的,额勒伯克自然没有必要说为了这一点时间搞得双方都不愉快。

        朱英在谈判之后,也并没有立即离开北元。

        而是亲自坐镇边关,设立边关贸易司。

        这一点,可以说是极大的程度上表现出了大明的诚意。

        边关贸易司的建立,首先就是对于草原物价的定夺,在官方采购的物价之中,加上部分的运输费用,几乎就是江南地带的购买价格了。

        这个价格,对于草原来说相当的友好。

        先前草原百姓这边同样的物资,相当于在价值上整体抬高了三四倍。

        同样的皮毛,曾经可以换取一石粮食,现在已然是可以换取三石多了。

        价格的抬高,对于边关这些走私商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当走私没那么赚钱的时候,谁会愿意承担巨大的风险去干这个买卖呢。

        走私的横行基础,本身就是建立在暴利之上。

        而在边关地区,北元为了表达诚意,特别派遣一万骑兵,作为保护商路的保镖,在规定的线路上,但凡有任何不法之徒,都要受到他们的管辖。

        蒙古骑兵纪律很差,所以负责节制他们的是大明这边派出的百户。

        这些百户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还会成为北元的将领。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身份,等于是双重任职,同样是受到了北元的册封,有着相当于北元将军的权力。

        这就使得蒙古骑兵也必须听从他们的命令。

        因为文化的区别,律法的制定基本上都是参考大明这边,那些汉臣好像也嗅到了一些风声,在协商的过程中变得是低调了许多。

        仅仅不到半月的时间里,在北元和大明配合之下,于草原之上设立了一个个互市。

        大量的草原部族来到这里进行交易,而额勒伯克的名声,一下子就在整个北元响彻起来。

        不管是大明的百姓,还是说北元的牧民,对于他们来说,在谁的统治之下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够让他们吃饱饭,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什么民族大义,对于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来说,谁还会在乎这些,更别提在没有受到教育的情况下,跟他们说这些也不懂。

        这里最惨的,大概就是山西晋商了吧。

        群英商会脱离之后,山西晋商算是崛起,填补了先前的空白,彻底的垄断了走私行业。

        而且因为禁运的关系,他们更是哄抬物价,赚的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现在全部放开之后,牧民也不是傻子,有什么必要去买他们高昂的物资。

        即便是雪花盐,瓷器等这些贵族才有需求的奢侈品,大明商会这边也可以进行一个提供。

        蒙古牧民这边一些较为聪明的,更是进行大量的购买。

        因为大明的货物低廉,让他们有了更多赚取的利润,从大明这边入手之后,他们完全可以卖到瓦剌,东察合台汗国去,从而赚取到更多。

        在目前的西北地区,玉米已经开始了大量的种植,玉米杆在经过朱英的推销之后,成为了草原牧民这边抢购的必需品。

        原本瘦弱的牛羊,在经过玉米饲料的喂养之后,不过是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完全是变了个样子,这是最鲜美的牧草都达不到的效果。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玉米饲料就已经成了草原这边最畅销的货物。

        牧民完全可以通过喂养牛羊,从而再卖给大明一个好的价钱。

        便是那奶牛产出的奶,都要变得香甜浓郁许多。

        在一个月之后,朱英针对于北元汉臣的安排开始了。

        因为这一个月的相处,两国之间的敌对性少了很多,就是在北元朝廷营地这里,都已经可以看到许多的大明商人。

        朱英通过锦衣卫的查询,还有着额勒伯克的帮助下,几乎是掌控了所有北元汉臣的信息。

        随即马上就是在大明内部,对这些汉臣的宗族进行排查。

        其中重点,就是欧安民。

        毕竟他现在在于北元汉臣这块,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只要是率先拿下他,后面的事情就变得简单许多了。

        欧姓分布很广,广东、湖南两地占据有六成。

        不过欧安民的宗族,是在河南新郑一带。

        毕竟欧安民比较出名,稍作打探一下,就能够轻易知晓。

        在得到消息之后,由宋忠带队,立即前往河南新郑。

        河南新郑县。

        在这里,欧安民的家族算是排名极为靠前的地主豪绅。

        新郑欧氏的崛起,自然是跟欧安民分不开干系,毕竟在蒙元末期,欧安民可是从二品的汉人大臣。

        在那个时候,对于自己的家族当然有着极高的照顾。

        即便是朱元璋横扫天下,新郑欧氏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河南虽有一个南字,实际上属于北方地区,便就是北方汉人,而这里作为天下兵家必争之地,常年民风彪悍。

        因为蒙元的关系,没有依附的世家遭受重创,新郑欧氏算是蒙元后期才逐渐成长起来。

        新郑欧氏本身,在读书这块自然是舍得下血本,所以全族老少,基本上最次都是上过私塾。

        这也导致除开欧安民外,还有不少族人是在仕途之上发展。

        比如现在的新郑知县,就是欧氏族人。

        这些消息,宋忠在抵达新郑之前,就已经熟知了,所以第一步,就是直达知县府。

        新郑知县府极为气派,作为中县的新郑,比之一般的上县知县衙门还要来得更为气派一些。

        宋忠带人赶到的时候,新郑知县衙门这边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

        知府衙门的衙役,一脸懵逼的看着面前突然出现的数十缇骑,还没有反应过来。

        城门的守卫在看到锦衣卫的令牌之后,根本来不及进行通知。

        “你们是?”

        一名衙役壮着胆子询问道,语气中还带着几分哆嗦。

        谁都能看出,这锦衣下的身份必然是不同凡响。

        “锦衣卫办事,滚一边去。”

        不待宋忠实话,旁边的锦衣卫千户上去就是呵斥一番。

        那两名衙役哪敢多说,当即就是连忙让开。

        数十人翻身下马,直奔衙内而去。

        这个时候,新郑知县欧书忠,正在后边进行午休。

        随即就被喧闹之声吵醒,当下有些不愉快的喊道:“是谁在这里大声喧哗,惊扰本官歇息。”

        风风火火的锦衣卫,根本没有给那些衙役仆从任何反应的时间。

        一路横冲直闯,进入后院。

        宋忠看着面前穿着素衣,头发散乱的知县,掏出腰间的令牌说道:“京师锦衣卫镇抚使宋忠,受太孙殿下令旨,特来审讯新郑欧氏勾结北元串通叛国事宜。”

        “走吧,去你的衙门,好生给本官交代一番。”

        宋总冷笑着说道,同时旁边的千户,立即拿出太孙令旨。

        规定的章程还是要走的。

        欧书忠顿时如遭晴天霹雳,颤颤巍巍的接过令旨,查看上述内容,和宋忠说的别无二样,下方太孙印玺清清楚楚,没有半点虚假可言。

        “冤枉,天大的冤枉啊。”

        “那欧安民,于三十年前,就已经没了消息,从未跟家族有过任何的联络,这必然是有小人栽赃陷害。”

        “我欧氏一族在新郑勤勤恳恳,从未有过任何叛国之事。”

        宋忠冷笑一声,说道:“可别乱喊冤,你可知为何突然查你欧氏吗。”

        “这可是太孙殿下于前线边关亲眼所见,那欧安民此刻,正是北元重臣,暗下不知有多少筹谋。”

        “尔等作为其族人,于蒙元时期受其恩惠,还能有不知晓的道理。”

        “别让本官动粗,你也算是一个读书人,老老实实跟着走吧。”

        欧书忠如同被人抽去了一身的精气,整个人摇摇欲坠。

        已然是京师锦衣卫亲至,这必然是弥天大案。

        便也只能跟着去衙门大堂。

        这大堂,向来是他处理公务之所,现在却变成了审讯自己的地方。

        宋忠坐在上首,那个曾经欧书忠坐的地方,也不急着办案。

        悠闲的喝着茶,似乎在等待什么人到来一般。

        欧书忠一身内衬白衣跪在地上,也不敢率先说话。

        大概过了两炷香的时间,外面传来了一阵阵的喧闹声。

        欧书忠开始还并没有觉得什么,等声音近了之后,眼珠子瞬间瞪大。

        他听到了熟悉的声音,那些全都是欧氏族人。

        这也就是意味着,面前的锦衣卫,很有可能是把欧家族人全部都给抓过来了。

        只是这个时候的欧书忠,已然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里还有能力去庇佑族人。

        随着大门打开,欧书众转头看去,只见是老老小小全部都已经被抓捕过来。

        领头是新郑附近卫所都指挥使,显然为了抓捕欧家,是直接绕开了新郑县内军力,直接出动卫所军队。

        “归德卫都指挥使王岭特来复命。”

        “据查,欧氏族谱共计四百八十六人,外出为官者十九人,外出求学者三十四人,因事不在者二十五人,除欧书忠外等县衙内五人外,余四百零三人皆抓捕入案。”

        宋忠点点头,道:“放进来。”

        随着归德卫都指挥使王岭一声令下,外边的军士压着四百多欧家族人,全部入了县衙。

        还好这县衙够大,不然根本就装不下。

        乌泱泱一大片跪地上,把县衙大堂加上前院的角落都给塞满了。

        老弱妇孺一个没少,包括那几个月大的孩子,也是直接给带了过来。

        大明锦衣卫办事,讲究一个干净利落,哪怕是昨日出生的,今日也得给抱过来。

        宋忠没有率先审问欧书忠,而是慢悠悠的对都指挥使拱拱手,而后问道:“王指挥使,可是在那族谱之上,找到那奸臣欧安民之名。”

        王岭抱拳回道:“回禀宋镇抚使大人,卑职并未在族谱之上,寻找那奸臣之名。”

        宋忠冷哼一声,扫了一眼跪倒在外的欧家族人,转头对欧书忠道;“看来你们是早有准备呀,想来是要借族谱名义,说什么欧安民早已经被开除族籍,所行所举与尔等无关是吧。”

        “在本官看来,这便是做贼心虚,如若你们不知晓那欧安民之去处,又何必大费周章将其于族谱之上除名,世人皆知那欧安民为蒙元御史台御史大夫,高居从二品官衔,为你新郑欧氏之骄傲。”

        “现在玩这么一手,足以说明心中有鬼。”

        “看来暗中串通北元之事,果然是太孙殿下慧眼如炬,当今证据确凿,你可还有什么想说的。”

        “先行跟你说罢,锦衣卫办事,先斩后奏,皇权特许,有太孙殿下令旨,今日便是将你欧家上下满门抄斩,也不过是本官一念之间。”

        “劝你好生想想,不要跟本官说什么冤枉之词。”

        宋忠这话说完,欧书忠那边还没答话,衙内已经是一片哭声。

        听到满门抄斩这话,那些欧家族人,女子,少年,族老等等,尽皆是一片鸣冤之声。

        听得人是心烦意乱。

        宋忠当即摆摆手,随即十多个锦衣卫下场,大喝肃静。

        不听话的,顺手就是一个巴掌过去,再有甚者,便是剑鞘砸脸,鲜血四溅。

        逮着人群里,可不在乎什么老人女人小孩,便就是一顿暴打。

        很快,这衙门立即就安静下来。

        便是有那抽泣声,也是紧紧的捂着嘴巴,生怕惹怒挨揍。

        就现在这情况,打死都算是白死。

        欧书忠见着这场面,知道狡辩已经是没有了任何的作用。

        当下咬牙道:“回禀宋大人,那奸贼欧安民,确实跟本家有所书信往来。”

        “其加入北元之后,想要从本家这里得到帮助,蛊惑族人前往北元效力,只是本家从未答应过此事。”

        “那剑贼在信中曾道,待到年迈无力之时,就想着落叶归根,隐姓埋名回本家养老。”

        “可是这些事情,本家是从未答应过,族中有些年少未能得所功名者,受其蛊惑从而前往北元有之。”

        “前任族长发现此事,当即将其开出族籍,才有了未在族谱之事。”

        “下官所言句句属实,还请宋大人明察。”

        欧书忠说完之后,对着宋忠连连磕头,地面嘣嘣作响,抬头之际额间已是血肉模糊。

        只是可惜,卖惨这等事情,在宋忠这等酷吏面前,没有丝毫用处。

        宋忠冷笑道;“本官怎么能界定你们不是串通,说的这些话,可是有什么证据。”

        “那奸贼的书信,可否还有所保留。”

        欧书忠苦涩回道:“不曾保留。”

        宋忠呵呵一笑,道;“连证据都没有,就凭借你信口雌黄,本官就得要听你一派胡言?”

        说到这里,宋忠忽然话风一转,道:“其实也并非是没有办法可以证明。”

        “太孙殿下亲自交代于我,若是那欧安民肯弃北投明,恍然醒悟,那么也算是一个功德,便可不再追究于你新郑欧家一族。”

        “你这族内,可有那欧安民之亲属,老实交代出来吧,莫要想要藏匿,真要被本官给查出来,可知道就没这般好说话了。”

        欧书忠此刻哪还敢有任何的隐瞒,对比全族上下四百多口,欧安民自然就变得低微起来。

        当初确实有所照料,不过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如今三十年过去,除了少数几人,情分早已淡却。

        “有,大人。”

        “在族里,还有其两子一女四孙。”

        “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父亲是欧安民,从名义上,已经过继给了族里的兄弟。”

        “是他的亲哥哥。”

        欧书忠断断续续的,把所有的事情完全的交代了出来。

        这些事情,若是其他人来查,或许还能隐瞒一二,但是锦衣卫的手段太狠了。

        欧书忠曾经去京师述职的时候,就听闻过锦衣卫的威风,那个时候正是朱元璋杀官最狠的时候。

        给欧书忠留下了不少隐约,那些高高在上的京官,一个个就那么简单的被赐死。

        其实早前这新郑知县也轮不到他。

        只是前面几任知县接连都被朱元璋给处死了,这才轮到欧书忠来当这个知县。

        话说完之后,在前院跪着的一个欧家族老,颤颤巍巍的起身,向着大堂走了进来。

        “老朽欧安方,添为那奸贼之兄长,其子女便过继在老朽名下。”

        欧安方亦是古稀之年,容发皆白,不过精神头看上去还不错。

        在家族大义面前,舍小家而保大家,是绝大多数家族的传统。

        于这通敌卖国罪面前,他们不敢有丝毫的隐瞒,任何的隐瞒只是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的糟糕。

        宋忠轻笑一声,对旁边的千户吩咐道:“笔墨伺候,让他把其子女孙儿名讳,尽皆写上。”

        “本官谅他们也没有这个胆子敢于欺瞒。”

        旁边的千户拿来纸笔,欧安方接过之后趴在地上,清晰的写上名字。

        人群之中,一个中年男子,一个人妇,还有两名少年脸色煞白。

        他们就是欧安民的子嗣。

        这一点,虽然家族里从未有人说过,但却不是什么太大的秘密。

        其余的不是在外为官,便是在外求学,并不在此地。

        一切就绪后,宋忠接过后看了看,随手放在案台上,说道:“遵太孙殿下令旨,但凡新郑欧氏一族,所有官员暂且停职处置。”

        “所有族人,暂且押入各地治安司,按待罪论处。”

        说到这里之后,宋忠微微停顿,继续道;“本官暂且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可以挑选三人,写上三封家书,由本官将其传至北元。”

        “若是其愿意回头是岸,关于你们现在的情况既往不咎,为官者官复原职,学子亦可不剥夺其功名身份。”

        “若是执迷不悟,那便全族上下按通敌叛国罪论处,革除所有功名官职,罚以苦寒劳役。”

        “好生想清楚了,信上应该怎么去写。”

        宋忠说完之后,便也不再多言,转身离开。

        而这些欧家族人,全部将会入治安司大牢,在没有来信之前,一直在大牢里等候。

        是放是罚,这就看在北元的欧安民怎么去选择了。

        像是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只有宋忠这里。

        其余所有在北元效劳的汉人大臣,其在大明的家族,大致情况都和现在的欧家差不多。

        这可不是开什么玩笑,如果真的不选择回归大明,那么该怎么办的,便就怎么办。

        于当今这个世道,可没后世那么多的圣母,而株连罪也是极为常见的罪责。

        一人犯错,全族受过,简单点说,家族对于每一个族人,都必须要有教育之责。

        一般的也就算了,这为他国效力来针对大明,就没必要谈什么仁慈了。

        朱英做的这一点,就是要让天下所有读书人明白,在往后的日子里,你可以为其他国家而效力,而称臣。

        但是当这个国家跟大明敌对的时候,要你回来,你就必须给回来。

        哪怕你是孤家寡人,没有什么牵挂,也会让你在史上遗臭万年。

        很快,在各方加急的情况下,大量的家书向着北元传递。


  (https://www.lewenvuxs.com/3763/3763863/11696861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