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分歧
第384章 分歧
却说袁绍自偷渡淮河以来,就连克淮阴,盱台、淮陵这三座重城,楚军面对气势如虹的袁军,只能节节败退,而后收缩兵力屯于东城,准备在这里挡住袁军的攻势。
眼看广陵郡已经全部失守,史涣、贺齐又分别将吴郡与丹阳郡兵马全都调来,徐庶担心此二郡有失,急令二人率领本部兵马速速回援本郡。
秘密返回襄阳的周琦得知战局变化以后,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星夜兼程奔赴东城。
淮陵城外,袁军营寨。
此时袁绍麾下先锋军已经抵达东城境内,不过袁军兵马众多,分散安营扎寨,也要绵延数十里,因此袁绍仍旧率领中军屯于淮陵城外。
如今的袁绍,丝毫没有往日病恹恹的模样,反而脸色红润,意气风发,正应了那句话——人逢喜事精神爽。
他看着麾下文武,问道:“将士们士气如何?”
袁绍这显然是有些明知故问。
虽说此番袁绍撕毁合约,贸然发动突袭有悖道义,不过战场之上终究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如今天寒地冻,袁绍为了鼓舞士气,给予了将士们丰厚的赏赐,特别是对于在战场上立下战功之人,更是毫不吝啬的提拔重用。
就在所有人都满脸振奋,觉得形势一片大好,赵国必然能够击败楚国,继而统一天下的时候,沮授心中却是隐隐有些不安。
“彼纵然一时不察让吾等度过淮河,却也不至于溃败的如此迅速,短时间内就丢失了整个广陵郡吧?”
辛毗笑着说道:“多赖陛下运筹帷幄,赵国将士用心,三军效命,众军皆士气高昂!”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果不其然。
袁绍轻捋胡须,笑眯眯道:“广陵郡既克,则扬州西部郡县无险可守。若能攻下九江、庐江二郡,只需派兵守住长江,断绝江东与襄阳之间的联系,则江东唾手可得。”
正在兴头上的袁绍,看到众人皆欢欣鼓舞,唯有沮授皱眉不语,不由心中不喜,出言问道:“我军连战连捷,沮卿为何愁眉不展?”
东城虽然背靠池河,却并非什么坚固的城池,只算得上是一座普通县城。
逆境之中,对于别人的劝谏或许还会认真聆听;真要一朝得势,也不免信心膨胀,最终变得目中无人。
如果能在这里与楚国决一死战,等到将楚国的主力歼灭以后,未来再覆灭整个楚国就会简单许多。
“传令下去,命高干、张郃、高览、鞠义领本部兵马,将东城死死围住,尔等随朕一起率领大军跟上,务必要将楚军主力困死于东城之内!”
本来还满脸春风的袁绍,听到了沮授的话以后,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人性便是如此。
沮授的这番话落下,营帐之内变得极其安静,所有人都没想到,沮授居然敢在这个时候给袁绍泼冷水。
如今好不容易渡过淮河,一路势如劈竹,轻轻松松就攻下了整个广陵郡,局势一片大好,将士们自然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士气也变得极其高昂。
甚至于,周琦有段时间亦是如此,甚至因为田丰当面顶撞自己,而恼怒无比。
“臣觉得此事颇为蹊跷,或许有诈,还请陛下谨慎行事,派兵驻守广陵郡各县,稳扎稳打,不可轻敌冒进!”
若非广陵郡失守,东城基本毫无战略价值。
历史上的袁绍如此,曹操如此,就连刘备亦如此,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免俗。
更何况,此前与楚国相持的那些年,袁军大多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如此虽然也极大消耗了将士们的士气,却也让他们憋了一肚子气。
沮授略作犹豫,虽然觉得这么做有些扫兴,终究还是上前说道:“此前吾等出其不意偷渡淮河,夺取楚军营寨倒也说得过去。不过周琦并非常人,其麾下文臣武将皆非泛泛之辈。”
好在他身为穿越者,知晓田丰性格本就如此,而且颇有判断力,否则或许田丰早就失宠了。
饶是如此,周琦此前任命田丰为交州刺史,也未尝没有将其调离身旁,以图耳根清净的原因。
能够做到李世民那般,重用魏征这样直言劝谏的臣子,以人为镜者,何其难也。
看到袁绍脸色阴沉下去以后,沮授急忙解释道:“吾等自进入广陵郡以来,除了在偷渡淮河,攻打楚军营寨之时斩获颇丰以外,其余时候楚军根本没有做出太过顽强的抵抗,便望风而逃,丢城失地。”
“别看楚军节节败退,短时间内丢掉了整個广陵郡,兵力损失却并不大。”
“陛下难道就不觉得,这件事情颇为蹊跷吗?”
沮授的这番话,也终于让恼怒的袁绍逐渐冷静了下来。
若换做是历史上面对曹操的时候,袁绍未必听得进劝,只因当时双方实力悬殊,而且此前曹操作为袁绍的小弟,一直唯袁绍马首是瞻。
因此,袁绍从心底根本瞧不起曹操。
周琦却是不同。
虽说周琦最开始也依附于袁绍,不过自黄巾起义开始,周琦便崭露头角,凭借自己过人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打下了如今的基业。
<div class="contentadv"> 甚至于,在周琦一统荆、扬州、益三州之时,就连袁绍都感受到了浓烈的危机,将其视作平生大敌。
因此,袁绍对于周琦的重视,要远远超过曹操。
最重要的是,沮授所言的确没有任何问题,别看袁军自渡过淮河以后就势如破竹,很快就拿下了整个广陵郡,让整个扬州都暴露在赵国的兵锋之下。
只不过,这个过程中楚军几乎一触即溃,这种反常的举动,经过了沮授的这么一番提醒,袁绍终究还是生出了些许戒心。
“沮监军此言未免有些太过杞人忧天了!”
就在袁绍心生怀疑之际,一道声音忽然响起,众人视之,发现说话之人正是辛毗。
袁绍将目光放在了辛毗身上,问道:“卿何出此言?”
辛毗对着袁绍微微一礼,而后挺直胸膛,道:“沮监军的担忧其实很好解释。楚军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接连败退至东城,依臣愚见,原因有三。”
“楚军本来据河而守,自以为有天险作为依仗,因此自信满满。待吾等渡过淮河,大举攻入广陵郡以后,楚军骤知此噩耗,必然方寸大乱,惊慌失措,此其一也。”
“吾等大举攻入广陵郡,恰逢楚王周子异返回襄阳,不在军中。没有楚王坐镇指挥,楚军群龙无首,兵马虽多,却无有能服众者,节节败退倒也是情理之中,此其二也。”
“楚军为阻止我军渡河,此前分兵固守淮河沿岸城池,兵力相对比较分散。我军势众,若楚军仍旧分散固守各地,必然会被我军逐个攻破。彼果断弃城而走,将兵马全都聚集于东城,反而是上策,符合常理,此其三也。”
“故依我之见,沮监军所虑者,陛下根本无需放在心上。”
本来还有些疑虑的袁绍,听了辛毗的这番解释,顿时觉得非常有道理。
沮授却是皱眉说道:“辛议郎所言看似有理,实则不通兵事,禁不起推敲。”
“纵然楚王不在军中,徐庶、贾诩、诸葛亮等人皆当世人杰,黄忠、马超、关羽、甘宁等皆为当世虎将,哪怕我军出其不意度过淮河,这些人又岂会惊慌失措?”
“我军虽众,然楚军据城而守,兵马粮草充足,而且各城又相距不远。若执意抵抗,拖到其余地方兵马来援并不困难。”
“只要楚军合兵一处,固受盱台,又有楚国水军相助,能够控制洪泽湖以及淮河下游,纵然吾等占据广陵郡东部诸多县城,却也担心楚军渡过淮河,攻我后路。”
“一旦战事拖延,彼有水军优势,等到楚王得到消息返回盱台,胜负未可知也。”
“楚军如此轻易就放弃盱台此等战略要地,岂不可疑?”
沮授与辛毗之间的辩论,就是精通兵事的谋士与不通兵事的谋士看待问题的区别。
沮授属于武职,擅长领兵,自袁绍入驻冀州开始,沮授始终手握兵权,跟随袁绍南征北战,虽无骄人战绩,却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沮授对于军事的了解,要远远超过辛毗这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三流谋士。
眼看两人争论不休,袁绍也不免感觉有些头大,一时间难以决断,好谋无断这个特性展露无遗。
就在此时,逢纪却是站了出来,道:“沮监军与辛议郎所言都有道理,不过如今我军形势大好,若仅仅因为些许怀疑就错失战机,未免太过可惜。”
“依我之见,陛下可一面派兵驻守广陵郡重要县城,一面前去攻打东城。”
“东城乃九江郡东部门户,此时楚军齐聚于此,若再次不战弃城而逃,必然有诈。若其拼死抵抗,死战不退,那么便是沮监军多虑了。”
逢纪看似中立,实际上却仍旧偏向于辛毗。
逢纪作为袁绍的绝对心腹,影响力自然非同凡响,开口以后就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成。
眼看沮授还想再说些什么,袁绍却是一锤定音,道:“便依元图所言!”
沮授见袁绍心意已决,知道再劝无用,只能退而求其次,道:“楚军虽退完东城,于淮河之上的水军仍旧占据优势,不可不防。”
“吾等大军渡河,后勤粮草必然要保证通畅,希望陛下能够派遣精明可靠之人前去督运粮草。”
沮授的言下之意,就是淳于琼难堪大任,希望袁绍另派良将督运粮草。
沮授的这番话,再次引得颍川派系恼怒,纷纷说道:“此番吾等能够渡过淮河,攻下广陵郡,淳于将军功不可没。有淳于将军督运粮草,必然万无一失!”
袁绍瞥了沮授一眼,觉得对方又在搞派系之争,再加上大军能够渡河连战连捷,淳于琼的确功不可没。
此前没让淳于琼领兵渡河偷袭楚军营寨,本就有些对不起淳于琼。
若此时另派良将前去督运粮草,袁绍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念及于此,袁绍当即说道:“淳于琼可堪大任,沮卿无需多虑,如今还是应该以拿下东城为首要目的!”
决心已定,袁绍当即不再拖延时间,率领大军直扑东城。
(https://www.lewenvuxs.com/3826/3826839/11452214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