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诡三国小说 > 第3296章必然产生出的偶然

第3296章必然产生出的偶然


中条山的道路并不多,正经的道路,在大汉当下就一条。

    曹军的大营当然是当道而建,将这一条道路封堵得严严实实。

    曹军并不是缺少人手的马谡,所以当道扎营就是一个必然,同时当道扎营还有些额外的好处,就是取水和运输都会比较方便一些。

    中条山的这条官道,并不是汉代修建的,而是当年的秦驰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连接各地的驰道。

    既然称之为『驰道』,自然是不仅要能跑马,还可以通行车辆,而车辆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马屁股的大小。车太大了松松垮垮,太小了马匹难受也容易侧翻,所以实际上秦驰道的道路标准,是由马屁股来决定的,或许就是另外一种屁股决定脑袋。

    当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往来,尤其是在斐潜开拓了阴山之后,河东南北往来的贸易使得这一条原本近乎于荒废的驰道不仅是得到了修复,还得到了扩展,但斐潜也就仅仅是扩展了这样一条主要干道,并没有在中条山修建第二条通道的意思。一方面是一条通足够用了,另外一方面则是在当下的技术水平下,想要开辟这种官道,消耗的人力物力就不是一般的数量了……

    司马懿和郝昭,当然不可能走这一条道。

    那么是不是中条山上只有这么一条路呢?

    并不是,中条山还有一些『不正经』的小道和采药道。

    中条山是一座扁平的,从西南大河然后一直延伸到东北方向,且海拔不算太高的山脉。

    司马懿和郝昭,以及他们所带领的骠骑兵卒,对于这么高度的山,起初并不会有任何的畏惧,可真正走进去之后,才发现其实也不是他们设想那么的轻松。

    茂密的植被,鸟语花香的树林,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下,潜藏着危机。

    没有任何定位仪器,也没有所谓的详细地图,所能凭借的就是太阳和星辰带来的大概方位感……

    幸运的是司马懿带了羌人。

    土著出身的羌人在这种环境下表现得比一般的骠骑兵卒要更好,他们率先发现了一条采药道。

    采药道只是一个统称,并非真的只有采药人才走。

    小路和采药道的区别,就是小路大概还能看出一个道路的轮廓来,而所谓采药道就基本上都会被野草植被覆盖,只有熟悉地形的人才会知晓。

    采药道基本上就是走直线,所以免不了一些攀爬。

    人还好,走马就有些困难了。

    很多地方简直像是趴在悬崖上挪,人可以过,但是马不好走,为了确保有一定的机动性,又不能完全将战马抛下。于是司马懿和郝昭不得不再次分兵,将一些战马和兵卒留在了山间,仅仅是携带常用物品和干粮,以及那些比较精壮且听从号令的战马,继续前进。

    没错,正在慢慢的往前摸索的郝昭和司马懿,就是准备通过采药道绕过中条山在北线的防御体系,从南面侵袭曹军的中条山大营,给曹军一个惊喜。

    有时候还不得不绕道,为了避免被在高处瞭望的曹军哨兵看到,司马懿和郝昭每次要通过山的阳面的时候,总是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派遣斥候侦测,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才悄悄前行。

    他们走得比较慢,但也躲开了曹军监视哨卡。等他们进入中条山内部之后,曹军在中条山大营附近架设的瞭望哨,就因为视野的限制,难以发现他们了。

    即便是如此,司马懿和郝昭,依旧是求稳,而不是求快。在一些岩石较为锋锐,碎石片较多的区域,更是人牵着战马小心翼翼的走,唯恐锋利的石片割伤战马的脚。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行军,难以脱离主要通道的根本原因,实在是太难走了。尤其是大部队,若是再加上辎重车,那简直就是噩梦一般……

    邓艾同学也是被逼得没办法,才咬着牙一试,但凡是有第二个选择,他也不会走阴平。

    司马懿和郝昭,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也是被逼的。

    被郭嘉给逼的。

    很明显,想要从中条山北面渗透到中条山营地附近射一发,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曹军构建了好几条严密的防线,有活动巡弋的部队,还有在高处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瞭望的警戒哨塔,同时还有让郝昭和司马懿在起初死活搞不明白的敌我识别能力,以至于他们试图装扮成为曹军都混不过去。

    后来司马懿设计个小陷阱,抓了两三个舌头,才算是搞明白了中条山大营的敌我鉴别机制……

    但问题是,就算是司马懿最后搞懂了郭嘉的这一套识别模式,他也一样破解不了。

    说起来也确实是挺简单的,一个是阴符,一个是口令。

    因为核心的两个要素都是随机性的,司马懿根本无法提前知晓,除非司马懿等人有办法在一天之内同时搞清楚两个要素是什么,并且还要能从某个小队里面夺取『阴符』,然后才能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混进去。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阴符』二字听起来很牛逼,但是实际上就是一根做了标识并且折断的箭矢,或者是木片,亦或是一根树枝,因为每一件『阴符』折断都是随意的,导致纹理断得也是随意的,在大汉当下这个年代,不是原配的一定对不上。

    在曹军小队出营的时候,曹军营门值守就会在袋子里面随手掏一根什么,然后在上面用笔墨随便划几道,咔嚓一声折成两半,一半自己留着,一半给出营小队作为凭证。

    再加上每天更换的口令……

    但凡是有一点不对,在营门口两侧的弓箭手便是立刻万箭齐发!

    郭嘉的布置,就是即便是司马懿搞清楚了,也一样混不进去。

    所以司马懿和郝昭,只能是试图从南面反向偷袭。

    毕竟北面防守这么严密,那么中条山的南面多少就会松懈一些。

    原本郝昭的意思是想要让司马懿在北线做样子,然后郝昭自己带着人侵入中条山南面营地去偷袭,但是司马懿不同意,他觉得自己跟着更保险一些。

    而事实证明,司马懿跟来是对的,因为郝昭带着人马才刚翻过山,司马懿就发现中条山的侧面和菊花同样也不好打。

    郭嘉在中条山的营地周边的高峰上,设立了不少警戒瞭望塔。

    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覆盖了整个中条山的侧翼和菊花,看得严严实实的……

    一样很难混进去。

    郝昭不免有些郁闷,甚至一度想要强攻那些瞭望哨,却被司马懿制止了,他认为防守这么严密的家伙,必然会设置陷阱,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大问题,所以不如继续往南,直扑曹军的潼关营地,看看能不能在其中寻找一些新的机会。

    按照司马懿的说法就是,既然来都来了……

    于是他们又是继续向南。

    这一天,郝昭坐在一块大石之上,头顶虽然有树荫挡住了夏日日益炙热的阳光,但是因为没什么风,再加上又是穿着一身的厚重盔甲战袍,所以依旧免不了汗水淋漓。

    这种天气,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补充水源。

    郝昭等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山泉地,在此驻扎休整,顺便补充消耗的水。

    清洁洗澡什么的就根本别想了,不光如此,沿途沾染上的灰尘泥土再加上汗水混杂发酵,那味道……

    正午的气温渐渐升高,山间也依旧是热浪滚滚,郝昭的额头上流下细密的汗珠,顺着眉毛往脸颊上爬去,有些瘙痒,但郝昭却没有去分心抓挠,而是全神贯注的看着斥候们渐渐细化出来的曹军营地地图。

    郝昭和司马懿等人已经在中条山内藏了三四天。除了必须派出去的斥候之外,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藏身的隐蔽棚子和山洞。

    经过斥候们的努力,沿途曹军的布置,渐渐的在地图上展现出来。

    地图上不仅有中条山的一部分曹军营地,还有河对岸的潼关曹军营地……

    望远镜的便利,在这个时候展现无遗。

    如果没有望远镜,司马懿或许也不会提出要搞个双蛋黄的想法。

    郝昭正在地图上琢磨着,忽然听到身边护卫低声说到,『司马从事回来了。』

    郝昭抬头看去,正看见司马懿穿着一身小兵模样的装束,从岩石后面冒出头来。

    司马懿失败了一次之后,便是越发的谨慎起来,尤其是在最终决定下达之前,他也是要亲自到前线去瞄一眼。

    郝昭现在最重要的是休息,恢复体力,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战斗。

    他们分工明确,一个负责出谋划策,另外一个负责将其变成现实。

    他们在等一个机会。

    一个曹军松懈的机会。

    一个可以让曹军受到重创的机会。

    毕竟对岸的潼关曹军营地内也是防守严密,又是早期就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扎下的营盘,若只是光在外围用大黄弩搞两发,根本是像挠痒痒一样。

    司马懿的耐心很强悍。

    虽然说这一路而来,粮草消耗得七七八八了,如果再不进攻,继续等待下去,说不得回去的吃食都不够。

    幸好盐带的够。

    人要吃,马也要吃。

    像是这样炎热的天气之下,没有盐分补充,即便是有水也会导致手脚发软。

    『曹军要准备运粮了……』司马懿坐到了树荫下,取了水囊来灌了一口,眼眸之中即便是在阴影下,也似乎兴奋的发光,『机会终于来了!』

    军粮,可不仅仅只有粮草,各种杂物也是一个大军不可或缺的部分。

    尤其是盐。

    司马懿发现曹军正在准备运粮运盐!

    这两天,在潼关大营之处的曹军正在不断地积累着物资,并且向渡口浮桥处转移,那些不知道是哪里的劳役民夫,也在河滩上加固浮桥,这些种种的迹象都表明一次比较大规模的转运就将展开。

    而今天,司马懿又是亲自到了前线去仔细查看,然后发现曹军要运送的物资里面,有大量的盐,以及盐制品,比如咸肉咸鱼什么的……

    这些东西或许是从兖州,或是从更远的地方一路转运过来,现在集中到了这里,如果司马懿等人不做任何动作的话,这些东西就会在几天之内运过大河,然后转运到曹军前线去。

    很显然,临汾的骠骑部队,让曹军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正在动员所有的力量,意图以最佳的姿态来对抗骠骑的人马。

    在斐潜和众谋士的策划之下,利用曹操老祖宗的战略,使得曹军无法一鼓作气攻占关中,又再次破坏延误了曹军企图通过结冰的蒲坂津和龙门渡侵袭潼关后线的策略,最终迫使曹军不得不在三鼓之下,和骠骑在运城盆地作战……

    但是百足之虫,就算是砍断两条腿,依旧不会致命。

    曹军的人力还是很多……

    但同样的,人多,消耗就多。

    司马懿在这几天一直坚持等待,就是他相信就算是中条山大营内囤积了粮草杂物,也是消耗很大,依旧需要从后方调运粮草物资。

    眼下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当然,这也和司马懿之前挫败了曹洪的进军有非常大的关联。之前如果司马懿傻乎乎的真的和曹洪拼消耗,只懂得杀杀杀,那么蒲坂津恐怕早就被曹军占据了,被动的就不是曹军而是斐潜了。

    曹军不怕人力上的消耗,害怕的是物资上的短缺。

    当司马懿反过去偷袭了曹洪的基地的时候,就等于废掉了曹洪所有后续展开的能力,就像是魔法师断了蓝,就算是红瓶还有,也没什么鸟用。

    现在司马懿又盯上了老曹同学的『大蓝瓶』。

    司马懿他们创造了这个机会。

    并且司马懿也找到了这个机会,但是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还要看他们能不能成功偷袭……

    确定了战斗的目标,一切战斗部署就展开了。

    司马懿和郝昭带领的这些骠骑人马,虽然不是专门训练出来的山地兵,亦或是特种部队,但是骠骑兵卒的训练向来是以刻苦著称,再加上比山东地区有更多的牛羊肉等油脂和高蛋白的摄入,所以这些兵卒相比较一般的兵卒来说都要更加的强壮,也具备更高的耐力和战斗力。

    尤其是在夜间的战斗力。

    司马懿带着羌人和少部分的骠骑兵卒留在了北岸,而郝昭则是带着大部分的骠骑兵卒,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悄悄的下了中条山,向曹军浮桥奔去。

    潼关大营的曹军,原本在大河上下是有瞭望台的,每间隔数里就有一座。

    只可惜这种长期设施往往都有一个弊病,就是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按照章程办事的,比如像是某某优先的办事窗口,最初可能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但是后来就会很快的变成了为了上级领导检查服务,亦或是为了什么洋大人服务,至于原本的优先么……

    因为魏延已经去了冀州,曹军基本上来说已经占据了从潼关渡到陕津等渡口,于是乎在水面上的威胁几乎就没有了,也就等于是上级领导根本就不会来检查这些哨卡,加上中条山的严防死守,那么这里的哨卡也就日渐懈怠。

    就像是某些弱势群体,虽然依旧有那么多的窗口,可就是没人了。

    别问,一问就是下班了,人手不足了。

    要等上级领导,亦或是洋大人一来,那原本没人的窗口瞬间就又有人了!

    大河奔腾,日夜不息。

    曹军其实已经很小心了,但是再小心也没有办法保持大半年以上依旧高规格的谨慎。

    关键是中条山有曹军大营挡着。

    潼关大营到中条山大营的这条线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安全的,是在曹军的势力范围的『内部』。

    对于潼关大营来说,他们更需要头疼的是那些浮桥。

    前一段时间的浮冰,撞毁了不少浮桥,都要重新修复。

    同时潼关大营的防御重点,依旧是在潼关方向,他们害怕潼关之内的守军冲出来偷袭,特别是破坏仅存的几座浮桥,所以曹军兵卒将防御的重点都放在了潼关这个方向上,安排了重兵进行防守。

    曹军的布置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问题在于不走寻常路的司马懿和郝昭。

    确实按照正常来说,两端都是自己人,都有严密防守,那么中间这一段就不可能出现什么敌军。

    可偏偏司马懿带了一些羌人……

    这些羌人比骠骑军都还要更熟悉河东的山川地貌,因为早些年他们就是带着牛羊到处跑。

    而且如果司马懿和郝昭选择直接攻打潼关或是中条山的大营,即便是司马懿和郝昭的兵卒数量再翻一倍,也不可能如愿侵袭成功。在朱灵用大黄弩轰炸了曹军营地之后,曹军营地就已经针对这种偷袭手段做了防备,所有易燃易爆的器物都被运送到了偏后方的位置。如果不是为了集中一批物资运输到对岸去,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司马懿和郝昭等人眼前!

    在必然产生出的偶然,才是让所有人防不胜防。

    曹军注意力都在南北两端,防守力量也重点防御这两端,于是在中间这一点上,无形当中就留给司马懿和郝昭一个绝佳的菊花……


  (https://www.lewenvuxs.com/3839/3839641/79215190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