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小说全文阅读 > 第226章 黄忠扛旗破魏兵,刘备擂鼓败曹丕(

第226章 黄忠扛旗破魏兵,刘备擂鼓败曹丕(


旌旗云动,战鼓声声。

    自铁龙山脱困的曹丕引许褚、吴质、朱铄、毌丘兴、阎柔、苏则、鲜于辅、戴凌等将及六万大军抵达长安城。

    司马懿、张郃、朱灵、曹彰、夏侯霸、刘若等将亦是引兵与曹丕汇合。

    除掉战损的和走失的,曹丕的十万大军此刻也聚集了七万之众。

    虽说兵多势众,但曹丕内心却无半点儿的喜色。

    拥兵十万,谋士十余,良将百员,然而这战绩却是惨不忍睹!

    曹丕被困铁龙山,司马懿兵败槐里大道,张郃曹彰失守长安城。

    论战论谋,曹丕君臣满盘皆输!

    而究其原因,却是曹丕亲身犯险又轻敌冒进!

    此战罪首是曹丕,曹丕如何能有喜色?

    昔日孙权被张辽逍遥津突脸,如今曹丕在关中亦是被刘备踹了一鼻子灰。

    “朕欲跟刘备决战。”

    “若胜,则关中无忧;若败,则退保潼关。”

    “诸位意下如何?”

    曹丕语气凛冽,隐隐有怒气在其中。

    倘若就这般撤兵,曹丕是不甘心的!

    如今大军聚于此地,若不跟刘备再战一场,曹丕这念头难以通达。

    司马懿见曹丕还想打,急劝道:“陛下,眼下士气低落,诸军也是阵容不齐。”

    “不如先退守渭南整军,再伺机与刘备作战。”

    曹丕扫了一眼众将。

    除了曹彰夏侯霸吴质朱铄表态支持外,其余诸将包括司马懿张郃在内都低下了头。

    曹丕顿感心凉:没想到,在这种危机关头支持朕的,竟然只有曹彰夏侯霸吴质朱铄!

    司马懿等将考虑的是国家大计,故而反对决战;曹彰夏侯霸吴质朱铄考虑的是个人荣辱,自然支持决战。

    曹丕虽然能猜到,但却不愿意认同。

    君受辱,臣岂能不替君雪耻?

    决定战或不战的是君,当臣怎能不支持?

    思索良久,曹丕坚定了心中的决意:“朕意已决!再有劝朕退兵者,休怪朕不恋旧情!”

    “曹彰、夏侯霸,朕分你两万兵马,为左翼军。”

    “吴质、朱铄,朕分你两万兵马,为右翼军。”

    “其余为中军,与朕同往击破刘备!”

    “此战若胜,朕设宴犒赏三军,彰功封侯;此战若败,朕降罪己诏与诸将同罪!”

    军令下达,曹彰夏侯霸吴质朱铄皆是战意盎然,司马懿张郃等人则是心情沉重。

    士气低迷的七万之众,不花时间整军如何能恢复士气?

    就凭曹丕这简单的一句话吗?

    众将虽然心中忐忑,但谁也不敢再出言劝谏。

    连身为监军的司马懿都劝谏不了,其余人如何能劝?

    长安城东门。

    刘备抬头看向城门上那饱经风霜摧残的“长安”二字,心情复杂。

    少年的刘备,志向是穿华服、吃美食、骑骏马,当个富家翁怡然自乐。

    青年的刘备,志向是杀敌立功、军功授爵,如祖父刘雄和父亲刘弘一般当个地方官牧守一方。

    中年的刘备,志向是匡扶汉室、讨伐国贼,成为拯救国家危难的周亚夫、霍光。

    老年的刘备,志向是复兴汉室、扫灭群贼,放弃了无能的刘协,要效仿光武帝。

    戎马半生,半生辗转。

    从最初的顽劣少年一步步走到如今,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刘备自知!

    “长安!”

    刘备轻轻的念出了这两个字。

    刘备身后。

    马超、张飞、赵云、吴懿、吴班、向宠等将以及后方紧随曹丕而来的魏延、陈式、张南,亦是心情澎湃。

    吱呀声响起。

    却是黄忠引王平、马忠、句扶、张嶷、柳隐、糜照六将开城出迎。

    “陛下!”

    黄忠七将纷纷下马行礼。

    刘备收拾心绪,策马上前扶起黄忠:“汉升,辛苦了。”

    一声“辛苦”,令黄忠热泪满眶:“若无陛下,我只是南阳一老卒;幸遇陛下,方有黄忠之名。”

    “能为陛下夺取长安城,是我的幸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龄越大,刘备对黄忠的心腹之言感触越深。

    刘备又问起诸葛乔的去向:“伯松在何处?”

    黄忠道:“伯松在城内出榜安民。”

    张郃、曹彰等人虽然败走了,但城内还有不少的溃兵。

    黄忠负责打,诸葛乔负责治。

    若不出榜安民、震慑溃兵,容易造成战后长安城士民恐慌,甚至于溃兵变盗匪为祸。

    长安既然打下来了,那就是大汉的长安城了。

    诸葛乔自然得上心。

    正说间,人报曹丕正在北面集结兵马。

    “曹丕小儿,真是不长记性!”刘备有些恼怒。

    败了就识趣的撤兵,还在这耀什么武扬什么威!

    黄忠一听,热血再次沸腾:“陛下,我愿为先锋!”

    王平和马忠欲言又止,面有担忧。

    刘备心思玲珑,婉拒道:“汉升,你有了夺城功劳,再抢先锋,朕怕诸将不服啊。”

    黄忠扫了一眼刘备后方的马超张飞赵云等将,也知道再抢先锋这几位必然不肯。

    功劳不能让黄忠一个人拿了!

    想到这里,黄忠请命道:“我不当先锋也行,愿为陛下扛旗!”

    刘备的天子大牙旗,自有专门的牙将来扛旗。

    感受到黄忠的一片赤诚,刘备答应了黄忠的这个请求:“汉升负责扛旗,朕负责擂鼓。”

    “这厮杀的事,就交给益德等将了!”

    君臣相视大笑。

    刘备召集众将:“曹丕小儿贼心不死,欲与朕再争高低。”

    “敌军虽众,但士气低迷军容不整;我军虽寡,但士气高昂军容齐整。”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此战乃天赐之战,众将不可懈怠!”

    “开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众将凛然,纷纷抱拳大喝:“谨遵陛下之命!”

    刘备挥剑下令:“张飞听令,分伱一万步骑,为左翼军!”

    “马超听令,分你一万步骑,为右翼军!”

    “赵云听令,你引其余诸将,为中军!”

    “黄忠听令,你为扛旗牙将,立于朕身边。”

    “此战,朕亲自擂鼓,为诸将助威!”

    命令下达。

    诸将皆是心情澎湃、难掩激动。

    刘备擂鼓、黄忠扛旗、张飞马超为左右翼、赵云及众将为中军,开战即决战。

    这是何等的令人兴奋!

    自入关中以来,诸将就未败过!

    连战连胜的士气,处于巅峰居高不下。

    在这古都长安城外,士气再次凝聚如实质!

    “咚!”

    “咚!”

    “咚!”

    战鼓声,在晨曦中响起。

    “杀!”

    “杀!”

    “杀!”

    喊杀声,在三军中弥漫。

    城头。

    诸葛乔仗剑而立,十余亲卫将诸葛乔围在中间。

    看向城下擂鼓的刘备、扛旗的黄忠、冲锋陷阵的马超张飞赵云等大汉将士,诸葛乔的心情也是变得激动。

    “真是令人兴奋的场面。”

    “这一战过后,雍凉之地,再无宵小敢撩大汉的虎须!”

    “不论是忠魏的残余势力,还是雍凉的地方豪族,亦或者反复无常的羌胡部落。”

    “在大汉的军威下,尔等都只能俯首!”

    自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到章武二年(222)八月。

    三年艰苦的军旅生涯,诸葛乔从一个十五岁的翩翩少年,变成如今饱经风霜的厮杀将军。

    守江陵、平凉州、夺长安,季汉众星的遗憾,皆已经扭转。

    没有败走麦城的关羽,没有败走夷陵的刘备,没有败走陇右的诸葛亮。

    只有襄樊神威的关羽,只有关中神威的刘备,只有陇右神威的诸葛亮。

    而在城头。

    亦有杜宇等降将以及长安城的部分官吏以及自愿来到城头的长安民众。

    诸葛乔是故意让这些人来城头的。

    目睹了这城下一战,能坚定这些人向汉之心。

    “汉室声威尚在,曹魏之花凋零,我等不必再首鼠两端了。”

    “大汉皇帝仁武兼备,定会如昔日光武帝一般荡灭群贼,再现强汉声威。”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本以为汉室天命已绝,原来绝的只是曹魏山阳公,而非汉皇玄德公!”

    “曹丕败了!以众敌寡,却节节败退!”

    “天命在汉,汉皇神威!”

    不知谁开始高呼。

    “天命在汉,汉皇神威!”的呼喊声响彻城头。

    数千人的呼喊声,又为城下的汉军壮了声威!

    反观魏兵,却是纷纷色变。

    曹丕看向长安城头那高呼“天命在汉,汉皇神威!”的声音,心头颇不是滋味!

    “贱民!”

    “都是贱民!”

    “记不得大魏的好,却总惦记刘备那点儿施舍。”

    “是朕让尔等有田耕,是朕让尔等有衣穿,是朕让尔等流离失所的人返回了长安!”

    曹丕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一般,斥责这群长安民众不知感恩。

    诚然。

    曹魏在长安兴修水利、组织民众开荒垦田,的确有不小的贡献。

    然而。

    曹魏对民众的压榨,却远胜于对民众的恩惠。

    只提对民众的恩惠,不提对民众的压榨,又如何能让民众心悦诚服?

    “陛下,撤兵吧。”

    “将士厮杀一夜本就疲惫,若是再厮杀,就没气力去渭南了。”

    “刘备又得了长安城可以在长安城内补给休憩。”

    “倘若刘备在长安城养足气力又引兵来追,这几万大军都得折损在关中。”

    “陛下!”

    司马懿苦口婆心的再劝。

    身为监军,司马懿很心累。

    曹操逝去两年,就相继丢了凉州和雍州。

    若曹操在泉下有知,怕是能气得一脚踢飞棺材板,将曹丕君臣劈头盖脸的喝骂。

    曹丕赤红着眼。

    若是实力允许,曹丕很想来一句“朕能赢”!

    可惜。

    眼下的局势,即便是曹丕也能看明白,魏军将士正在苦苦强撑,随时都可能溃败!

    良久。

    曹丕如同泄了气的气球一般,闭眼下令:“鸣金收兵,退往渭南!”

    司马懿见曹丕终于不再坚持跟刘备决战,这心中也长长的呼了一口气。

    急促的铜锣声响起。

    听到撤兵的军令,张郃等将纷纷引兵撤退。

    曹彰夏侯霸吴质朱铄虽然还想战,但见中军都跑路了,也只能忿忿而走。

    “天命在汉,汉皇神威!”

    赵云举枪长啸。

    身后的汉兵将士,亦是高声附和,与城头的呼喊声交相呼应。

    “赢了!”

    刘备将鼓槌交给鼓手来忠,满脸的喜色。

    身后扛旗的黄忠,亦是大笑。

    长达五个月的关中之战,最终以曹丕的撤兵而结束!

    “传令,穷寇莫追!”

    “汉升,随朕入城!”

    刘备翻身上马,招呼黄忠往长安城而去。

    黄忠大笑,亦是策马扛旗,往长安城而走。

    越是靠近,城头的“天命在汉,汉皇神威!”欢呼声越是响亮。

    片刻后。

    黄忠将汉旗稳稳的插在城楼的最高处,看着初升的旭日,黄忠的心情也变得无比的宁静。

    “老夫此生,无憾了!”

    这世间能功成名就的不少,如黄忠这般高龄还能成名无憾的就更少了。

    昔日廉颇未能败秦国之兵,昔日李广未能立功封侯,今日的黄忠却是荡尽心中遗憾事。

    此生,堪称传奇!

    长安大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后方五丈原。

    得到战报的法正亦是大喜,迅速将战报送往陇右和汉中。

    法正更是星夜兼程来长安城见刘备。

    见到法正,刘备丝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孝直,你来得晚了!庆功宴朕只能摆一次,这酒只能与你私下痛饮了。”

    刘备跟法正关系莫逆。

    即便当了皇帝,这私下里跟法正说话也是言语无忌。

    法正笑道:“能与陛下私下同饮佳酿,我来得正是时候。”

    君臣相视大笑。

    叙旧片刻。

    法正献策道:“曹丕新败,军无战心。”

    “陛下可遣将入渭南,驱赶曹丕回潼关。”

    “这关中诸县,皆要由陛下来掌控。”

    刘备笑道:“朕已让益德、孟起和伯松驱兵去渭南了;曹丕在渭南待不了多久的!”

    法正遂无担忧。

    有诸葛乔跟张飞马超同往,足以令曹丕胆寒,亦不怕中了司马懿诡计!

    如法正预料。

    渭南的曹丕听闻汉兵追来,根本不敢在渭南逗留,连夜就策马往潼关而走。

    司马懿本想在渭南设伏,又探得诸葛乔的旗号也在,遂收起了设伏的想法。

    抛下运粮的民夫断后,众魏兵急匆匆的退往潼关,只留下重兵在潼关附近的华阴驻守。

    诸葛乔探得消息,也不再追。

    留下偏将守渭南后,诸葛乔等众又将沿途被强征的民夫护送回长安城。

    这一举动,让这些民夫更是感动。

    等回到长安城时,已经是八月底了。

    “伯松,卫将军染病了。”赵云的语气多了几分忧伤。

    诸葛乔吃了一惊。

    虽说早有预料,但听到黄忠染病的消息,诸葛乔依旧忍不住握紧了拳头。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诸葛乔就要去寻黄忠。

    赵云却是拦住诸葛乔:“老将军不在府中,在东城楼。”

    诸葛乔即引王平、马忠等将前往。

    来到北城楼,却见黄忠头戴素巾、依靠在汉旗旗杆上,眺望东边的旭日。

    听到黄忠身边的老卒述说,这些时日黄忠吃住睡都在城楼汉旗处,即便是刘备来劝也不肯回府邸养病。

    诸葛乔遂明白了原因。

    黄忠自知时日不多,不愿病死在床榻之上。

    如今战事结束,黄忠也无法再踏足下一次的沙场。

    唯有在城楼上与屹立不倒的汉旗为伴,黄忠才能感到心安,心神才能宁静。

    “可有遣人通知霍弋?”诸葛乔低声询问。

    老卒轻叹:“几日前就遣人去了,只是长安到冀县路途遥远,短时间也到不了。”

    诸葛乔看向靠着旗杆而坐的黄忠,语气严肃而笃定:“小弋会赶来的。”

    如诸葛乔预料。

    霍弋人虽在冀县,但法正的捷报送到陇右后,霍弋当即就向姜维请了命令,要押运粮草入五丈原。

    等来到五丈原的时候,又自费诗口中得知黄忠染病的消息。

    又惊又急的霍弋,当即就要了一只快船走渭水而下,到了槐里又更换快马来长安。

    此刻的霍弋,正在大道上策马疾驰。

    “老将军。”

    诸葛乔徐步来到黄忠身边坐下。

    黄忠的目光自远处的旭日移向诸葛乔,轻笑道:“让伯松见笑了,定是那些老卒多事,说老夫染了重病。”

    “这种小病,对老夫而言都是家常便饭了。”

    诸葛乔见黄忠故作轻松,知道黄忠不想被视为“病人”,取出怀中一个小布包递给黄忠。

    “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少年。”

    “不曾想这少年也姓黄,说是想卖些酸梅替他的父亲买顶遮阳的帽子。”

    “我见这少年颇有孝心,就用我的遮阳帽换了这小袋酸梅。”

    “老将军不如尝尝?”

    黄忠笑道:“你那遮阳帽就只换了这小袋酸梅?”

    诸葛乔道:“对方就一个七岁少年,我总不能真的等价交换。”

    黄忠摊开布包,看着布包中的酸梅,微微有些出神。

    昔日黄叙年幼时,也曾以酸梅给黄忠换遮阳帽,这事黄忠在陇右喝醉酒时曾向诸葛乔提及过。

    然而当时的黄忠未能理解小黄叙的心意,误以为黄叙偷了邻家人的遮阳帽,还将黄叙揍了一顿。

    在黄叙病逝后,黄忠时常想起跟黄叙相处的日子,对此事也颇为后悔。

    后悔没有先去了解详情,只是先入为主的认为小孩子有偷摸的习惯。

    此刻睹物思人,黄忠平静的心绪中多了几分涟漪。

    瞥见诸葛乔脸颊的笑意,黄忠打趣道:“这关中哪来的酸梅?瞧这梅子的成色,阴干了不久,伯松你又在戏老夫。”

    诸葛乔笑道:“哪儿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将军吃到了酸梅。”

    正聊间。

    刘备也登上城楼。

    见诸葛乔和黄忠聚在汉旗下品着酸梅,刘备也凑近坐下,伸手就取:“有酸梅吃也不喊朕,伯松你怎能厚此薄彼。”

    诸葛乔轻轻摇着羽扇:“我料陛下会来,故而只与老将军细细品尝。”

    “否则等陛下来了,这酸梅早被我和老将军吃完了。”

    刘备开怀大笑,将酸梅塞入口中,细细品尝。

    良久。

    刘备感慨道:“酸梅虽酸,却有甜味在其中。”

    “人生亦是如此,虽有酸楚在前,却也能有甘甜在后。”

    刘备没有再劝黄忠回府中养病,只是谈及黄忠的往事。

    当提到昔日取长沙时“黄忠委质”,刘备语气多了几分打趣:“伯松你不知道,当时朕收到汉升的名册和礼物时,看到‘假裨将军黄忠’几个字,还在想是不是同名同姓。”

    “为此朕还亲自去了趟长沙,没想到真的是汉升。”

    黄忠感慨道:“昔日老夫给曹操送去名册,曹操虽然表面夸老夫骁勇,却不肯用老夫。”

    “只让老夫代理裨将军的职务,归韩玄统属。”

    刘备笑道:“曹操不识英才,让朕得了汉升,倘若汉升真的归了曹操,必将是朕此生憾事啊!”

    “汉升随朕入川,每战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更是在定军山斩杀曹操的征西将军夏侯渊!”

    “如今汉升又败张郃曹彰,替朕拿下了长安城!”

    “曹操若是地下有知,恐怕也会后悔昔日对汉升的轻视。”

    诸葛乔静静的听着刘备和黄忠叙聊往事,不知不觉,已经日上三竿。

    城外。

    一匹快马飞奔而来,正是自冀县而来的霍弋。

    霍弋在城下勒马急喝:“我乃卫将军门下、步兵校尉霍弋,请开城门!”

    听到城楼下那焦急的呼声,诸葛乔不由笑道:“老将军,小弋这声音都沙哑了,孝心可嘉啊。”

    黄忠的眼中闪过几丝欣慰:“老夫也没教小弋多少本事,受之有愧啊。”

    虽然嘴上这般说,但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乔,都听出了黄忠话中的那丝喜意。

    不多时。

    霍弋入城,急急登上城头。

    见到头上缠着素巾依靠汉旗旗杆的黄忠,霍弋的眼泪顿时充斥。

    “老师!”

    霍弋跪在黄忠面前,千言万语堵在心头,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又不是什么大事,好男儿岂能轻易弹泪。”黄忠轻斥一声,取出霍弋当初送的短刀,徐徐而道:

    “这刀,是昔日霍仲邈送给你的,你又将此刀送给老夫,今日老夫将此刀再送给你。”

    “配备此刀,老夫与霍仲邈都在你身边。”

    “用此刀杀敌,老夫便与小弋同在。”

      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lewenvuxs.com/3893/3893369/1111087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