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中国名人传记大全在线阅读 > 第88章 岳飞——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第88章 岳飞——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字鹏举,南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生于公元1103年,逝于1142年,享年仅39岁。

  他的一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悲壮而辉煌的篇章,其“精忠报国”的精神,至今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一  生平概述

  岳飞出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

  但其母深明大义,以“尽忠报国”四字刺于其背,这成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信念。

  青年时期的岳飞,体格健壮,武艺超群,更兼好学不倦。

  对《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军事典籍颇有研究,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宋末年,金朝崛起,屡屡南侵,中原大地烽烟四起,民不聊生。

  岳飞目睹国家危难,毅然从军,誓以一腔热血,扞卫家国。

  他在抗金斗争中迅速崭露头角,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善战,屡建奇功,逐渐成长为南宋军队中的中流砥柱。

  他所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被赞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军事策略上,岳飞深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理,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绍兴十年(1140年)的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

  在这两场战役中,岳飞以精妙的战术,大败金军名将完颜宗弼,几乎收复了整个河南失地,直逼开封,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的抗金斗志。

  也让金人闻风丧胆,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然而,正当岳飞准备乘胜追击,直捣黄龙之时。

  宋高宗赵构及秦桧等主和派却出于对皇权稳固和个人私利的考虑,连发十二道金牌急令,强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深知此乃误国之举,但出于对皇命的忠诚,不得不忍痛撤军,功亏一篑。

  随后,他被诬陷谋反,下狱受审,最终于风波亭含冤遇害,留下了千古遗恨。

  岳飞的一生,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

  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更在文学上留下了《满江红·怒发冲冠》等传世佳作。

  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岳飞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时代的悲哀,反映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与民族抗争的复杂性。

  尽管如此,岳飞的英名并未因他的早逝而消逝,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加光耀。

  后世尊他为“武穆王”,在杭州西湖畔修建了岳王庙,供后人瞻仰纪念。

  岳飞的故事和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忠贞爱国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二  主要成就

  岳飞的主要成就不仅体现在军事上的辉煌胜利,也深刻影响了南宋乃至中国历史的进程,以及后世的文化和精神面貌。

  以下是对岳飞主要成就的详细阐述:

  1  军事成就

  ①  组建岳家军:

  岳飞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军事才能,招募和训练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岳家军。

  这支军队在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成为南宋北伐的核心力量。

  岳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严格军纪着称,深得民心,极大地提升了南宋军队的士气和民众的支持度。

  ②  郾城大捷: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率军在郾城与金军展开激战。

  利用骑兵冲击和步兵协同作战的战术,大败金兀术(完颜宗弼)的精锐铁浮屠和拐子马,取得了郾城大捷。

  这场胜利不仅重创了金军的主力,还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的抗金信心。

  ③  收复失地:

  在郾城、颍昌等一系列战役中,岳飞指挥岳家军连战连胜。

  收复了包括郑州、洛阳在内的广大失地,几乎逼近北宋故都开封,这是南宋成立以来对金战争的最大成果,极大地改变了南北对峙的格局。

  2  政治贡献

  ①  主张直捣黄龙:

  岳飞坚持抗金立场,主张乘胜追击,直捣金朝腹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彻底解决边患,体现了他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虽然这一主张未能实现,但彰显了岳飞不畏强敌、勇于进取的精神。

  ②  政治主张:

  岳飞虽为武将,但在政治上也有独到见解。

  他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提高军队战斗力。

  同时关注民生,提出减免赋税、发展农业的政策,旨在从根本上增强国家实力。

  3  文化影响

  ①  《满江红》词作: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是流传千古的爱国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词不仅艺术价值高,更成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重要文化符号。

  ②  忠义精神: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及其牺牲,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忠义典范。

  他的人生经历和高尚品质,被后世广为传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勇敢、坚韧不拔的代表。

  4  后世影响

  ①  岳王庙与纪念:

  岳飞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杭州西湖畔建立了岳王庙,供后人瞻仰凭吊。

  岳王庙不仅成为岳飞个人的纪念馆,也是中华民族忠孝文化的象征。

  ②  历史地位:

  岳飞被后世尊为“武穆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为崇高。

  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无数志士仁人学习的楷模,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岳飞的主要成就不仅体现在他军事上的赫赫战功,更在于他所体现的忠勇精神、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后世深远的文化和道德影响。

  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其光芒穿越时空,照亮了历史的长河。

  三  历史评价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和军事将领,其一生的作为和最终的命运,自古至今引起了广泛的历史评价。

  这些评价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但总体上对他的正面肯定占主导地位。

  1  宋代及近世评价

  在宋代,岳飞因其军事上的卓越成就和忠贞不渝的品格,受到了普遍的赞誉。

  时人评价岳飞为“忠贯日月,义薄云天”,认为他是南宋初年抵抗外侮、力挽狂澜的关键人物。

  宋高宗赵构虽然在政治上对岳飞有所猜忌,导致岳飞含冤而死,但在民间,岳飞的形象却逐渐被神化,成为忠君报国的典范。

  进入元明清时期,随着儒家正统观念的强化,岳飞的忠义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

  文人士大夫在诗词歌赋中颂扬岳飞的英雄事迹。

  民间更是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广泛传播其故事,如《说岳全传》等作品的流行,使得岳飞“精忠报国”的形象深入人心。

  明代以后,官方开始对岳飞进行追封,确立了他在国家祭祀体系中的地位,反映了官方对其历史贡献的认可。

  2  近现代评价

  近现代以来,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岳飞作为抵抗外来侵略的象征,其历史地位得到了新的诠释和提升。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将岳飞视作反抗压迫、追求民族独立的先驱,借其事迹激励民众的反清意识和民族觉醒。

  在抗日战争时期,岳飞的抗金事迹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全民抗战、保家卫国的精神动力。

  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岳飞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评价趋于客观多元。

  一方面,继续强调其在抗金斗争中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另一方面,也开始探讨其历史局限性,如军事策略、与朝廷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力求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其历史作用。

  3  国际视角

  在国际上,岳飞作为中国文化中典型的英雄人物,也被不少外国学者和读者所关注。

  他们往往从跨文化的角度,将其与西方的英雄形象比较,研究岳飞形象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如忠诚、牺牲、家国情怀等。

  岳飞的故事和《满江红》等文学作品,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窗口。

  4  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岳飞的历史评价经历了从民间自发崇拜到官方正式认可,再到近现代民族主义象征的转变过程。

  他不仅是军事上的英雄,更是精神上的丰碑,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岳飞的评价会有所差异,但其“精忠报国”、英勇抗敌的精神始终被高度赞扬,成为跨越时空的民族精神象征。

  ——————————

  《忆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忆当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少年志,扫北望,马蹄南去尘沙漫,一片忠诚可对天。

  郾城尘,朱仙镇,铁骑突出刀枪鸣,谁人不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纪律严明。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威名赫赫震敌胆。

  十二道金牌令,英雄泪满襟,莫须有罪名沉,风波亭里雨纷纷。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还我河山梦成空。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西湖歌舞今犹在,不见当年岳将军。

  青史垂名,武穆精神传千秋,激励后来人。


  (https://www.lewenvuxs.com/4278/4278934/1111101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